如何看待《封神》第一部的特效製作和改編?

2023-07-29     迷影生活

原標題:如何看待《封神》第一部的特效製作和改編?

得益於電影特效在最近二十年的快速發展,好萊塢堪稱業界領先的拍攝技術和特效製作對於今天的商業電影製作而言已然不再神秘。

但對於自身並不具有如此特效水平的中國電影工業來講,「封神三部曲」中的大量高難度特效畫面仍舊需要國外的特效公司參與。而這些國外特效公司的特效製作成本並不便宜,諸如業界頂級的工業光魔特效公司、維塔工作室,其特效報價相當高昂,平均每秒的特效鏡頭製作費用都在數萬美元以上。

此前的宣傳推介會上曾經介紹過「封神三部曲」的主要重頭戲都集中在後兩部電影中,也正因如此,如今呈現在觀眾眼前的《封神第一部》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是整個「封神三部曲」中製作成本最低的一部。

如果再拋去前期美術概念設計、場景道具製作、後期的宣傳發行等等一系列的費用,《封神 第一部》真正能用於特效製作上的費用是極其有限的,但就是在如此極其有限的資金下,整個製作團隊依舊竭盡全力在這部長達近三個小時的史詩電影中為觀眾呈現了一個讓人嘆為觀止的奇幻世界。

客觀來講,如今擺在觀眾眼前的《封神》誠然並不是一部能夠讓所有觀眾都滿意的商業電影作品,但中國的電影工業如果想要進一步完善和發展,就需要像「封神三部曲」這樣的頂級商業電影存在。

通過《封神》這一類電影的拍攝和製作,不僅能夠促進中國電影特效在對外開放、借鑑、學習的過程中逐步走上自立自強的道路,同時也能為中國商業電影製作樹立全新的業界標杆。正如當年的好萊塢,也正是在一部又一部頂級商業電影的製作中逐步發展起來的。

其次要談的是影片劇情對原著的改編。在烏爾善看來,《封神演義》的故事中最吸引人的,既不是前所未有、曠日持久的神仙大戰,也不是正義最終戰勝邪惡取得勝利的故事結局,而是這個故事中令人深思的父子關係。

紂王和他的父親,姬昌和他的兒子,藉由這兩組人物關係,一幅描摹中國古代精神世界和情感世界的畫卷徐徐拉開,我們可以深刻感受到即使是在原著誕生四百多年後的今天,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情節所承載的傳統文化因子依舊深深鐫刻在每一個國人內心深處。

從這兩組父子關係出發,烏爾善最終確立了整個「封神三部曲」的故事主線。

《封神第一部》對原作的改編在我看來,是適應時代並有所創新的。

毫不客氣的說,《封神演義》這部作品雖然蘊含著恢宏壯麗的想像,但卻有很多缺點,諸如人物角色塑造千篇一律,缺乏明顯特色;在表達對昏君無道的憎惡與反抗的同時,又將希望完全寄託於所謂開明君主;過分強調所謂」天意「,而忽略了民心相背、人物成長等等對商周之戰的影響;受時代影響而保有濃郁的封建倫理綱常和腐朽階級觀念……如果將《封神演義》的原著情節不加取捨和改動地完全展現到電影中一方面會極大影響電影的敘事節奏,另一方面亦不能引起觀眾的思想共鳴。

像《封神演義》這樣的作品,我們既要承認它在傳統文化元素上的傳承性,同時又不能不否認這部作品中同時存在著與當下時代價值觀念不相符合甚至大相逕庭的內容。

正如影片開場,殷壽對一眾質子所說的那樣:「馬看到什麼都是由人決定的」,同樣的故事在不同時代背景、不同創作者眼中也會有著截然不同的解讀。

在《封神演義》原本的故事劇情中,是以周如何逐步推翻商的統治作為故事主線。而當烏爾善將主要的衝突矛盾聚焦於兩個家庭之上,如何在保有原有故事的整體框架同時,去重塑整個故事的主題內涵就成為了值得反覆琢磨和思考的重點。

《封神演義》最引人入勝的一點就在於,它巧妙地將「武王伐紂」這一歷史事件重新進行深度加工並賦予其濃郁的幻想架空元素,這使得整個故事既擁有天馬行空的瑰麗想像,同時又在虛實相映間保有歷史本來的厚重。

雖然《封神演義》的整體框架和最終結局都呈現出封閉性的特徵,但整個故事是如何開始?又是如何走向最終的結局?在這個過程中可以真正意義上作為主角的角色又是誰……等等這些都是值得回味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4f7648b306df0e5e9020256ba211d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