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摺疊屏家族開闢新未來。
走過五年的摺疊屏市場,迎來了洗牌終局。
過去短短兩年里,在中國這個智慧型手機競爭最為激烈的市場,各家主流廠商摺疊屏手機產品疊代均已達到至少3款,而且在鉸鏈、螢幕、影像等軟硬體維度上不斷提升。截至目前,除了蘋果以外,世界範圍內排名靠前的手機廠商均已入局。而當前的中國摺疊屏市場,也呈現出「一極多強」的競爭格局。
而這一極,便是剛剛推出全球首個商用三摺疊屏手機的華為。作為產品線最早覆蓋橫折內折、橫折外折、豎折全形態的本土摺疊屏廠商,華為在今年上半年以42%的市場份額領跑,而在1萬元以上超高端市場中也以67%的份額一騎絕塵。
數據來源:艾瑞諮詢
在三摺疊屏面世之際,華為也率先完成了「豎折、外折、內折、三折」四種摺疊形態的集結,成為行業唯一一家擁有全形態摺疊產品的手機廠商。更重要的是,華為摺疊屏家族不止實現了全摺疊形態的產品矩陣構建,更為每一種摺疊形態帶來真正旗艦級的標杆性產品。一個值得探究的拷問是:在智慧型手機市場還處於昏昏欲睡的時刻,為什麼華為能夠all in全摺疊形態,在五年間構建起一個「摺疊屏家族」?
all in全摺疊形態,為什麼是華為摺疊屏家族?
5年前的摺疊屏市場,還是一片荒無人煙的沙漠。
儘管人類對於螢幕的想像早已在十幾年前就徐徐展開,然而在顯示領域發起的這場柔性革命真正落地的商業化場景也僅僅局限於電視、平板等螢幕設備。尤其是當2017年蘋果推出iPhone X,開啟智慧型手機的全面屏時代後,幾乎沒有人會認為柔性屏會用來改造智慧型手機的螢幕形態。
而5年後的摺疊屏市場,不僅引得主流廠商紛紛入場,還成為中國手機廠商彎道超車蘋果的曲線賽道。正如前述所言,當蘋果的摺疊屏產品發布一次又一次傳出延期的市場消息,中國手機廠商們已經紛紛下場入局,而華為則是這批隊列里最先「吃螃蟹」的那個玩家,以超旗艦的水準承擔起開拓一個全新手機品類的重任。
如今,華為摺疊屏家族迎來了首個三摺疊產品的問世——華為Mate XT 非凡大師。作為一款集納內折與外折兩大摺疊形態的科技新物種,其特有的首創華為天工鉸鏈系統,在鉸鏈和螢幕等摺疊屏手機重要核心部件上做出了突破。從用戶體驗端來看,華為Mate XT 非凡大師可以實現雙軌聯動下的內外彎折,內能抗擠壓、外能抗拉伸。
再加上華為獨特的超形態三摺疊大屏設計,同時引入多向耐彎折柔性材料,華為Mate XT 非凡大師不僅重塑了摺疊屏手機的形態與體驗,還真正實現「將超沉浸大屏裝進口袋」。從沉浸大屏帶來的遊戲體驗,到替代平板和電腦的影視娛樂內容,再到滿足生產力需求的工作處理,三摺疊所擁有的超級終端潛能將加快摺疊屏的進一步普及。
可以說,華為Mate XT 非凡大師的誕生,補齊了華為摺疊屏家族的最後一塊拼圖。因為早在2019年,也就是中國摺疊屏市場的元年,在消費者還將摺疊屏產品視為實驗性玩物的時期,華為便開啟了摺疊屏家族的構建之路。這是作為先吃螃蟹的人,應有的行業先發者姿態。
那一年,華為在巴塞隆納MWC上推出了橫向外折的華為Mate X。即使是堅持萬元以上的高端價位,也依舊在亮相九個月後正式開售時實現了三秒售罄。
要知道,華為Mate X首創的鷹翼摺疊鉸鏈與超薄無縫設計,開國產高端摺疊屏先河,為行業前進找到了方向。也是在那一年,華為Mate X作為華為摺疊屏家族的開山之作,拿下巴黎MWC「最佳新聯接移動終端」獎項。
2019年,MWC官方認證華為 Mate X獲最佳新連接移動終端獎
初期的摺疊屏固然面臨著關於實用性和良品率的質疑。在摺疊屏從嘗鮮到常用的普及階段,華為從未動搖通過一個品類開拓來帶動一個產業鏈創新的決心。要知道,在最為關鍵的鉸鏈技術上,華為Mate X推出的「首創鷹翼摺疊鉸鏈技術」就是超過100個結構件,以及長達三年的研發周期。
再到2023年,也就是中國摺疊屏賽道延續爆發的這一年,華為帶來了搭載超輕薄水滴鉸鏈的華為Mate X5。在市場紅海競爭導致摺疊屏市場均價普降之時,華為Mate X5依舊夠守住了萬元以上的高位。曾有手機發燒友表示,華為Mate X5(起售價12999元)最高成交價就到過8.88萬元。
作為一款無短板的全能產品,華為Mate X5延續了華為Mate X3的輕薄基因,其重量近乎直板機。而在將摺疊厚度控制到11.08mm的同時,華為Mate X5內屏採用業界獨有的非牛頓流體材料,大幅提升了手機內屏的抗衝擊可靠性能。
更值得一提的是,其典藏版的外屏還搭載了華為首創的玄武鋼化崑崙玻璃,大幅提升摺疊屏的抗刮、耐摔兩項關鍵能力,並獲得全球首個瑞士 SGS 金標五星抗刮耐摔認證。再加上衛星通信和沉浸大屏等多項技術,華為Mate X5可以說繼華為Mate X3之後再度奠定華為摺疊屏家族兼顧輕薄、可靠以及性能的全能標準。
時間再來到2024年2月。在小摺疊於今年上半年摺疊屏市場一枝獨秀之時,從小摺疊躍升大旗艦的華為Pocket 2,也實現了美學設計與旗艦性能的一種理想化並存。華為不僅帶來包含大溪地灰版本的全新時尚ID配色,同時也在全焦段四攝影像和平整可靠上實現了硬體參數的升維。
8月初,華為再次乘勝追擊小摺疊,帶來了nova系列的首個摺疊形態:華為nova Flip。以小摺疊屏的形態讓nova系列一改過去直屏手機的拍照方式,華為為熱愛分享生活的年輕人解鎖了更多的拍攝玩法。再加上外屏互動帶來的AI趣玩,一場關於潮流文化的價值共鳴已然發生。
從最早採用橫向內折設計的華為Mate X,到後來採用橫向外折設計的華為Mate X5;從豎向摺疊的華為Pocket 2與華為nova Flip,到首次採用三摺疊設計的華為Mate XT 非凡大師,華為之所以能夠探索出四種摺疊形態,是因為華為從未將其視為一個玩票性質的創新生意,而是作為智慧型手機變革的發展使命來聯動產業鏈創新。
這是科技變革帶來的雙重影響:一方面作用的是用戶體驗端,摺疊形態的多元化拓寬了作為螢幕之民的我們對於「萬物皆顯示」時代的螢幕想像。更通俗來講,一塊螢幕還能如何與用戶產生互動,是摺疊屏不斷探索的命題;另一方面,軟硬體層集納的產業鏈公司需要同一種變革力量來通力協作,尤其是在一個講究全球分工的智慧型手機產業。
而這正是擁有四種摺疊形態的華為摺疊屏家族所存在的意義和價值。
對於大眾市場而言,它不僅僅是一個可供選擇不同摺疊形態並開啟未來生活的產品矩陣;對於產業鏈而言,華為摺疊屏家族更像是一個撬動創新活水的產業槓桿,聯動上游螢幕、鉸鏈、蓋板等相關的產業鏈公司,一起把市場蛋糕做大。
如此,才能理解華為為什麼all in全摺疊形態,它既代表著華為對於開拓一個摺疊賽道的決心與堅持,同時也是對摺疊屏市場精準預判之後的一種技術自信。用短短五年的時間,構建起一個全摺疊形態都領先的摺疊屏家族,正如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董事長、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余承東所言,「做別人想不到的事情或者想到但做不到的事,甚至是他們不敢想的事情。」
五年技術長跑,華為摺疊屏家族如何開闢未來?
2023年,中國摺疊屏市場的出貨量突破700萬台。
要知道,這是自2019年開始,摺疊屏市場連續第四年實現了超過100%的同比增速。而這一路高歌的增長態勢中,華為作為領導者的地位交椅從未易主,以連續三年超過50%的市場份額彰顯出絕對的創新「統治力」。正如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董事長、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余承東曾豪言,(國內)每賣兩台摺疊屏,就有一台是華為。
需要指出的是,銷量的一騎絕塵並不代表華為摺疊屏家族靠的就是機海戰術。事實上,在當前國內智慧型手機激烈競爭的環境下,只有不斷打破摺疊屏的用機體驗才能持續吸引用戶購買。因此,無論是靈犀通信和衛星通信,還是超級快充,抑或是持續強大的鴻蒙生態,華為摺疊屏家族都在用戶最關注的體驗錨點上持續創新。
這也是為什麼,從當初的荒無人煙,到四種摺疊形態的奠定,占據中國摺疊屏市場半壁江山的華為摺疊家族,不僅帶來了完整的摺疊產品序列,同時也在鉸鏈、螢幕、影像、通信等技術深水區聯動產業鏈各方探索,為整個行業摸著石頭過河留下了參考範式。這既是中國手機品牌高端征程的一次勝利,同時也是彎道超車蘋果的一次關鍵跨越。
可以說,華為作為摺疊屏賽道的堅守者,不僅帶動著整個大盤出貨量的增長,也在這一特殊品類中深耕中逐漸走向技術的深水區。從率先提出水滴鉸鏈設計並積累專利,到克服螢幕耐用性、摺痕以及鉸鏈壽命等挑戰。
而這背後來自華為十年如一日的研發投入。據年報數據顯示,華為在2023年研發投入就達到1647億元人民幣,占全年營收的23.4%。在這過去十年間,華為累計投入的研發費用超過11100億元人民幣。
五年間,摺疊屏手機經歷了從昂貴少見的概念黑科技,到如今大眾消費者觸手可及的產品。市場的廣闊天地決定了摺疊屏不應該只有一種形態,也無法用單一的標準來定義。更具體來講,在當下這個消費市場中,不僅有樹立旗艦高端形象的大摺疊甚至多摺疊,同時也有在年輕人等特定群體圈層中掀起新一輪消費文化的小摺疊。
能夠看到,走過五年的摺疊屏賽道,在華為摺疊屏家族的帶動下發生了新的質變。
僅僅發展了五年的摺疊屏賽道,仍然還是一個充滿想像和未來的創新品類。只有開拓者是清醒的,因為率先看到未來的人才知道標準在何處。從曾經「(國內)每賣兩台摺疊屏,就有一台是華為」,到如今打破手機價格天花板的「電子茅台」,堅定摺疊就是未來的華為摺疊屏家族,還在加速集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