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長假,在旅遊熱情高漲之際,保險圈也掀起旅遊保險的銷售熱潮。
在朋友圈、社交媒體中,不少保險公司均公開大力吆喝「旅行險」和「旅遊意外險」。有遊客對記者表示,「出去玩總歸多個保障更好,像我這次去境外旅行如果要在國外就醫,費用很貴,還是決定提前買個旅遊意外險,也不貴。」
但這種保險究竟是怎樣的險種?是否值得購買?又有哪些事項需要注意?
國慶假期出行帶火旅遊險
這個國慶假期出行可謂「火熱」。
在巨大的出行量中,旅遊出行占很大一部分比例。據央視新聞消息,多家旅遊平台數據顯示,人們的出遊意願高漲,「十一」期間超六成旅客或為長途游旅客。國內游、出境游和入境游的產品預訂量同比均有明顯增長。
同樣被出行點燃的還有保險圈。中國證券報記者注意到,近期,多位保險代理人或保險經紀人均在朋友圈吆喝「旅行險」或「旅遊意外險」。
來源:朋友圈
與此同時,多家保險公司旗下相關微信公眾號也紛紛推文介紹。
來源:微信公眾號
旅遊意外險和旅行險本質上是一種保險,屬於「意外險」的範疇,而意外險的保障責任,一般包括意外身故、意外傷殘、意外住院醫療。不同的是,旅遊意外險為短期險,常規的有幾天、十幾天,根據保額的不同,保費通常是幾元到幾十元。
從保險公司來看,目前中國平安、中國人保、中國太平、中國太保等頭部險企和中小險企均推出了境內外旅遊險產品。
來源:某旅行險投保頁面
記者任意打開一款旅遊意外險,發現一般包括三種方案,保障的內容和金額從少到多,對應價格從低到高,但總體價格在個位數到18元浮動。與之類似的,其他一些保險公司的旅遊險產品也有不同保障範圍、不同價格供消費者選擇,此外該類產品一般投保後隔天即生效。
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配置
「旅遊意外險通常按照出行需求會有不同的保障範圍,常見的有自駕游意外險、境內旅遊意外險、境外旅遊意外險等。購買此類保險的時候,需要多結合自己的實際出行情況做選擇。」一位保險經紀人介紹。
據悉,旅遊意外險中通常包含意外身故、意外傷殘保障,最高賠付限額在幾萬到幾百萬不等,此外還可能包括意外住院醫療、意外醫藥補償、醫療運送和送返、身故遺體送返等保險責任,適合在外地旅行時,擔心受傷後就醫不便的情況。
「舉個例子,如果我們在國外旅遊時不小心生病了,如果沒有當地醫保,光是醫藥費就夠讓人頭疼了,這樣還有心思遊玩嗎?所以一份旅遊險必不可少。想要保證旅遊的質量,我們最好在出門前為一家老小專門定製一份恰當的、結合當地旅遊場景和風險特性的旅遊險。」上述保險經紀人表示,近年來很多朋友的保險意識開始提升,每年到了旅遊旺季,都會問要不要額外買一份旅遊意外險。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戶外遊走紅,不少人選擇在旅遊的時候挑戰極限,例如去尼泊爾徒步、到清邁乘坐熱氣球、在杜拜衝浪飛馳、赴普吉島沉浸式潛水……雖然每一項都誘惑力十足,但危險係數又很高,因此如果行程中包含潛水、跳傘等高風險運動項目,購買旅遊意外險時,就一定要注意是否包含高風險運動保障。
意外險的「錦上添花」版本
整體來看,與常規意外險相比,旅遊意外險不僅保障期更加靈活,且針對性更強。如緊急救援方面,旅行時發生緊急情況,緊急救援非常重要,而普通意外險沒有這項服務;醫療保障方面,普通意外險只保障意外醫療,旅遊險還能保腸胃炎、中暑、高原反應等疾病,相當於意外險的「錦上添花」版本。如果之前有投保意外險,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選擇是否再購買旅遊意外險。
某網際網路保險平台建議,目前市面上旅遊意外險的種類及條款很多,和消費者息息相關的最主要有三項:一是醫療保障,包括受傷和急性病治療支出的醫藥費等,如遭遇意外或突發疾病時導致產生合理且必要的醫療費用,可以提供相關費用的補償。二是意外傷害保障,包括人身傷亡、急性病死亡等,旅行期間遭受意外傷害造成身故或殘疾等,均會給予相關賠償。三是緊急救援服務,包括醫療運送、死亡處理或遺體遣返等。保障在境外遭遇意外事故或突發疾病時,能夠第一時間得到援助。
該平台還建議,除此之外,根據自己的需求,還可以選擇是否要包含丟失、損壞、盜竊物品及取消機票、酒店等相關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