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這是人類送給地球的「生日」。
196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將春分定為世界地球日,因為那天陽光可以抵達世界的各個角落,全球晝夜時長等分,代表了世界的平等。而在1970年,環保活動家蓋洛德·尼爾森和丹尼斯·海斯在美國國內舉辦的環境保護運動成了如今「地球日」的雛形。
1960年代正是美國環境問題最突出的時候,《寂靜的春天》出版和美國國內接連不斷的環境災害,都讓時任美國民主黨參議員的尼爾森下定決心舉辦一次關於環保的教育活動。
1970年4月22日,美國國會休會,近40名參眾議員在各地集會上發表演講,向當地民眾闡明目前正在發生的環境問題與環境保護的重要性,超過2000萬人參與了這次集會,要求政府採取措施遏制環境問題的惡化。
正是從1970年開始,每年的地球日都在提醒著地球上的人類居民們,這顆星球是多麼的獨一無二,但它也正在因為人類活動而一點點變糟。
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人類每日都與地球相伴,但又真的了解它嗎?
海洋
海洋覆蓋了地球上71%的面積,是一切生命的誕生地,地球上超過90%的物種都生活在海洋中。但對於海洋,人類依然知之甚少,目前人類已經探索過的海洋區域僅為5%。
與陸地相似,海底也有各種各樣的地形地貌,藏著許多世界之最,比如世界上最大的瀑布丹麥海峽瀑布。
丹麥海峽瀑布位於冰島和格陵蘭島之間的大西洋海底,這處瀑布的落差達到3500米,在此之前,委內瑞拉的安赫爾瀑布被認為是世界上落差最大的瀑布,最大落差達到979米,與之相比,丹麥海峽瀑布的落差是它的3倍有餘。
藏在海浪下的巨瀑是在偶然中被發現的。當時,海洋學家正在格陵蘭島沿海測量海水流動速率,發現這裡的水流速度比別的地方要快得多,而當研究人員將水流計沉入更深的海中時,水流計則被瀑布水流沖壞了。
與陸地上的瀑布不同,海底瀑布的形成是由於兩處交匯洋流的溫度差而形成的,冷洋流密度大,熱洋流密度小,當寒冷的北冰洋洋流與溫暖的伊爾明厄海相遇後,寒冷的北冰洋洋流沉入海底,形成水流差。
在最大的瀑布之外,海洋里還有無數的河流、山脈和地球的最低點,無數的海底奇蹟還在等待開發,但現在塑料垃圾馬上就要占領海底了。
早在2016年,艾倫·麥克阿瑟環保基金會公布的「塑料經濟」報告就曾發出警告,過去五十年內塑料使用量增長了20倍,如果對塑料製品的使用不加節制,到了2050年,塑料垃圾的數量將超過海洋中魚類的數量。
而在去年10月,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發布了最新評估報告《從污染到解決方案:海洋垃圾和塑料污染全球評估》(From Pollution to Solution: A Global Assessment of Marine Litter and Plastic Pollution),報告顯示,如不採取有效干預手段,預計到2040年,每年進入水生生態系統的塑料垃圾數量將增加近兩倍,達到每年2300-3700萬噸。
在塑料徹底占領之前,人類還有機會好好探索海洋嗎?
荒漠
許多人總是習慣性地將「荒漠」與「沙漠」划上等號,但實際上,沙漠只是荒漠的一種,而世界上最大的荒漠其實是南極。
很難想像,這片存儲著地球上70%淡水資源的冰雪大陸,竟然能夠超越撒哈拉沙漠,成為世界第一大荒漠,但其實,南極的乾燥程度超過了一些沙漠地區。在南極,水資源大多以冰的形式存儲,無法融化蒸發,同時因為氣溫低,南極地區的大部分降水是以雪的形式存在的。
與南極相似,世界上最乾燥的地區阿卡塔馬沙漠的地理位置同樣出乎意料:沙漠順著太平洋蔓延了幾百公里,但這片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卻幾乎沒有為沙漠帶去一點降水,沙漠中好幾個氣象監測站檢測到的降水量為0,近百年來這裡的年降水量僅為1毫米。
這裡也是地球上與火星最相似的地方,不僅受到了許多影視製作者的青睞,連NASA的科學家也將這裡當作了探索火星的實驗場。由於極端乾旱的氣候,阿卡塔馬沙漠的地質結構與火星十分相似,NASA科學家希望在那裡找到生命存在的可能性。
很多時候,荒漠面積的減少意味著城市和綠洲在不斷擴大,但也總有例外。今年2月,當南極的夏季結束時,南極海冰的面積縮小至190萬平方公里,創下1978年有衛星記錄以來海冰面積的最低水平。
海冰本身在海洋中,它的消融對於海平面上升的影響不大,但冰層面積的減少依然會加快全球變暖的速度。白色的海冰可以反射太陽能量,但融化成海水後,反射出去的太陽熱量減少,吸收的熱量增多,這樣又會進一步造成更多海冰的消融,繼續吸收更多的熱量,形成惡性循環。
生物
一提到企鵝,許多人都會想到南極大陸。
但實際上,現存的18種企鵝里,只有帝企鵝和阿德利企鵝長住於南極大陸。許多企鵝生活在溫帶地區,終其一生都不曾踏足南極大陸。
而在赤道的加拉帕戈斯群島上,那裡也生活著一群企鵝——加拉帕戈斯企鵝,這也是唯一一種生活在北半球的企鵝,加拉帕戈斯群島位於北緯一度,理論上,它們與北極的距離都要比南極大陸來得近一些。
這群企鵝與南端大陸企鵝同源,只是它們的祖先恰巧順著秘魯寒流一路北上,將它們帶到了這片與世隔絕的群島地區。秘魯寒流為加拉帕戈斯企鵝在赤道的生活創造了良好的條件:白天,它們泡在涼爽的海水中躲避高溫日曬,晚上太陽落山後再回到岸上休憩。
與企鵝相同,許多動物都深受人類的喜歡,但也有動物例外,比如蚊子,而全球氣候變化又延長了蚊子的活躍時間,夏天還沒到,蚊子就開始來騷擾了。
但冰島居民就沒有這樣的困擾。在冰島的大自然中找不到蚊子,這是被冰島官方認證過的說法,沒有蚊子的原因,是因為冰島的氣候條件惡劣。
冰島年平均氣溫很低,同時氣象條件很不穩定,季節與季節間交替期很長,在交替期期間,可能一天就能體驗到四季,氣溫上升得快,下降也很快,蚊子無法適應這種變化莫測的氣候條件,自然也無法生存在那裡。
但無論是喜歡的還是討厭的動物,它們的生活環境都正受到威脅。
WWF曾經提供過一組數據,由於人類活動的影響,如今生物滅絕的速度,是自然滅絕速度的1千至1萬倍,而每年,將有0.01-0.1%的物種會從地球上滅絕,換言之,如果地球上有1億種物種,每年滅絕的物種數量在1萬至10萬之間。
世界資源研究所的科學家曾說過,比起地球上的物種數,科學家們可能更了解太空中的行星數量。在那些已知的物種外,也許還有更多尚未被人類發現的物種,正悄悄地消失。
人類不只是地球上的唯一居民,但卻給地球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全球氣候變化速度加劇,極端天氣頻發,生物多樣性不斷減少......種種惡果也終將影響人類自身未來的生存。
趁著還不算太晚,也許我們還可以做點什麼。
今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題是「為我們的地球投資」(Invest In Our Planet),每個人都可以通過減少不必要的消費、低碳出行、選購環保材質的產品等綠色消費,為地球環境的改變,作出一點點努力。
這已經是一句許多人都說過的話,但在世界地球日這天依然有必要再次重申:我們只有一個地球,現下的每個行動都在影響著它的未來。
視頻出品:Lens
內容策劃:GreenLens
動畫製作:重逢島;內容協作:LensforKids
監製:Algae 策劃:左子影 製片:陳宏
執行導演:xoo 美術:一坨大雲 動畫:曾也方
編輯:高高設計:涼十 配音:劉允禾小朋友
後台回復"地球"
將隨機收到世界地球日的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