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歷很淺,也不是名將,被授予開國少將,他卻說:我自己算什麼!

2023-11-19     陳冠任

原標題:資歷很淺,也不是名將,被授予開國少將,他卻說:我自己算什麼!

在開國將軍中,1937年參加革命後被授予將軍銜的,為數不多,多數是很會打仗的軍事將領。「文官」很少。但是,張午少將卻名列其中。

張午少將是1937年初參加革命的。

他是一個傳奇。

張午出身於西安的一個農家,出身很苦。但是,他的五叔張志堅在紅十五軍團當副營長。1936年他在隴 東板橋戰鬥中,因為腿負重傷被俘。西安事變後,獲釋出獄回家。在歸隊前,他和17歲的張午長談了5個夜晚,張午了解了紅軍和陝甘蘇區,於是萌發了參加紅軍的念頭。

五叔走後,1937年初, 抗大貼出了招生廣告。張午和同窗好友任秉璋商量參加紅軍,他還聯絡了一中、二中10多名同學及幾位工人、一共20人,在1月下旬一天,步行百餘里,趕到涇陽縣雲陽鎮,參加了紅軍。

7月初,張午就入了黨。 就這樣,他像五叔一樣走向了革命道路。

但是,張午一直在後方工作。儘管他一直要求上前線,都沒有獲准。1941年春,陝甘寧邊區精兵簡政,張午再一次堅決要求到前方部隊去,到血與火的鬥爭中鍛鍊自己。經再三要求,他被調到了八路軍留守兵團警備第1旅關中警備第1團,歷任副教導員,教導員,代理指導 員,組織股副股長。

1943年6月,胡宗南調集10多個師,包圍陝甘寧邊區。關中分區是插入 敵人腹地的釘子,敵人歷來視為「心腹大患」,於6月進行試探性進攻。張午臨戰受命,連夜冒著大雨到遠離營團80里外駐守西坡店子要地的第1連,代理政治指導員。

他到職後第6天即6月30日,駐山河鎮之國民黨第167師503團向第1連進攻。戰鬥開始,敵人用炮轟我方陣地和村莊,並該連在3里外擔任遊動哨的王玉虎班長帶領的第3班,包圍在東屋畔村。張午聞訊,立即帶著部隊去營救。趁敵主力尚未接近前沿之際,他與3排長穆世德率兩個班猛地衝出陣地,從敵翼側插入東屋畔,將3班從敵群中接回到主陣地。接著,他和連長呼聲榮一起沉著指揮抗擊,擊退了進攻之敵。

5天後,該敵再次發起攻擊。因為我地形有利,工事堅固,指戰員英勇沉著抗擊,敵人未能得逞。

戰後,張午指揮的兩次防禦戰鬥都受到團,旅的表揚。

1945年日本投降後,張午被調到陝甘寧晉綏聯防軍政治部宣傳部任宣傳教育科長,後又調任騎兵第6師1團副團長、西北野戰軍政治部宣傳部宣教科長和第4縱隊警1旅第3團政治處主任、團政委、師政治部副主任等職。先後參加過出擊隴東,收復三邊,攻

打榆林,沙家店、清澗、瓦子街、扶眉、蘭州等戰役和戰鬥。

張午在眾多的解放軍少將中並不知名。為什麼?他自己解釋說:「我這一輩子,除了參加戰鬥、參加指揮作戰,大部分時間任指導員、教導員、政治部主任、政委。」但是,回顧這一段血與火的戰鬥歷程,張午少將不願談自己的功勞、苦勞,卻深情地說:

「戰爭年代多少好戰友為革命光榮犧牲了。我在1連當政指時的三個排長,都是紅軍幹部,先後在戰鬥中犧牲。記得我當過教導員的3團2營,在九峴原戰鬥中抗擊馬匪,傷亡慘重,戰後只編成一個連,5連的穆光成排全排壯烈犧牲,我的五叔張志堅也是任連長時在平型關大戰中犧牲的。攻打蘭州時,為了支援兄弟部隊攻占蘭州沈家嶺,在師指揮所受領任務時,幾個團的領導和我一起吃早飯,可是一個多小時後,在部隊攻上敵陣地時,30團李錫貴政委和31團王學禮團長都在全國勝利的前夜,英勇地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和我一起參加紅軍的20位同志,有七八位犧牲或殘廢了。尤其令我難忘的是同窗好友任秉璋(後改名成黎)和同在一個政治處工作過的宣傳股長許政,都是做地下工作時慘遭敵人暗殺了,至今連屍骨在何處都不知道。我自己算什麼?沒有毛主席等老一輩革命家的正確領導,沒有千百萬烈士的鮮血和生命,沒有億萬人民群眾的支援和奉獻,哪會有今天!我們永遠不能忘記他們啊!」

這就是張午少將等人對於自己的功勞和革命勝利的理解。

陳冠任著、中共黨史出版社出版的《大河向東:他們為什麼追隨毛澤東》和《大河向東:他們為什麼凝聚在毛澤東旗幟下》(一套)記述張午這樣的解放軍將領為什麼追隨共產黨及其領袖毛澤東的歷史傳奇,該書為該社的年度暢銷書,為讀者喜愛的紅色歷史暢銷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4e89c54a159395f6869642366d8bdb1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