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高區探索食品安全(學校食堂)跨部門綜合監管新模式
威海高區建立健全「部門各負其責、業務有機協同、風險共同管控」的跨部門綜合監管體系,由區市場監管局牽頭,教體、衛健和消防等各部門協同發力,持續推進「食品安全(學校食堂)」領域跨部門綜合監管「揭榜挂帥」試點工作,實現全區學校食堂食品安全監管「精準高效」。
部門協同聯動,織密綜合監管監督網。強化制度保障,在全區跨部門綜合監管工作專班的指導下,四部門共同研究制定了《推進跨部門綜合監管「揭榜挂帥」重點改革試點任務工作方案》等,夯實了跨部門綜合監管制度基礎。強化風險會商,創新推行「後廚議事角」和「部門吹哨會商」等機制,各部門根據工作需要隨時「吹哨」,打破了以往在聯合檢查、履職分歧、信息共享、風險研判、聯合懲戒等方面的溝通障礙。強化培訓提升,組織開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規、食堂檢查要點分析、健康飲食知識等培訓交流7次,促進監管執法人員、食品安全員、基層網格員的業務提升和工作交流,全面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任務照單推進,實現職責分工清單化。最大限度減少多頭監管、重複監管,全面梳理「三清單一指引」。綜合監管事項清單明確行政權力,通過全面梳理各部門法定職責和「三定」方案,形成《威海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食品安全(學校食堂)領域跨部門綜合監管事項清單》,將4個部門44個監管事項按照事項清單逐一確定監管範圍、監管內容、責任分工、監管依據等內容,全面壓實部門責任。綜合監管對象清單明確監管底數,確定了70家學校食堂的《跨部門綜合監管對象名錄庫》,進一步明確了監管對象。綜合監管執法人員清單明確監管力量,綜合各部門執法精幹力量21人,形成並動態調整《跨部門綜合監管執法人員名錄庫》,並動態調整名錄庫成員。跨部門綜合監管合規指引明確工作流程,整合各部門的監管指引,彙編成統一的綜合監管合規指引手冊,明確綜合監管的對象、內容、頻次、方式、措施、程序、分工等要求,指導綜合監管人員依法行政。依託「三清單一指引」,將7類抽查事項高效配置為1次任務,監管效能得到大幅提升,對監管對象的干擾大幅縮小。
創新監管方式,推動監管效能再提升。推行「掌上監管」,執法人員全部運用移動檢查端,檢查內容、檢查結果現場錄入,檢查情況當場告知企業,做到高效、便捷,執法留痕,有跡可循。2023年學校食堂「雙隨機、一公開」監督抽查工作任務移動執法終端應用占比100%。強化「數據慧治」,開展以部門協同遠程監管為特徵的非現場監管,對違規行為進行「智能識別」和「協同處置」。在網際網路+「明廚亮灶」綜合監管場景中,創新非現場監管,運用網際網路、視頻監控、AI智能分析等技術,對重點監管對象實行全時段動態監管。風險聯合監測,各部門通過定期梳理12315、12345投訴舉報、監測網絡輿情,安全員線索上報等途徑,收集可能發生監管風險的預警信息,常態化開展聯合執法、聯合督查、風險會商,形成相互配合、齊抓共管的風險防範監管體系。通過跨部門風險預警及聯合處置,2023年校園食堂食品安全違規問題數量同比下降50%。實行分類監管,制定《威海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學校食堂食品安全信用管理辦法(試行)》,運用信用分類,按照一校一檔原則歸集食品安全信息,形成信用檔案,設定A++、A+、A、B、C、D六個信用等級,對70家學校食堂進行了信用等級評定,依據信用等級與風險分類,開展聯合檢查,實行聯合懲戒。
監管服務並重,力促執法工作有溫度。編制「一業一冊」,為提高綜合監管的精準性和針對性,編制了《食品安全(學校食堂)一業一冊》,一次性告知監管對象合規經營標準,為其提供了必須遵守的秩序規則和健康發展基本指引,也彌補了全區對市場主體進行系統性合規指導的制度空白。堅持「一次辦好」,將學校食堂審批項目納入「一窗通辦」,制定審批勘驗全流程「明白紙」,推行審批提前介入,創新前置行政指導環節,為學校食堂進入市場把好「入門」關。選派助企服務員,各部門各選派一名助企服務員,組建聯合助企服務隊上門服務,講政策、講法律,變被動管理為主動服務,變末端執法為源頭治理,實現「監管+服務」雙推進、「提效+賦能」雙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