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遭遇到的,是不是恐怖主義行徑?

2024-09-20     新民周刊

對通信、信號等安全,要引起足夠重視;還是要發展科技,將信息安全、國家安全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發散性思維,防微杜漸,對所有有可能達成的攻防,儘可能多的有預見!

文| 海上客

在昨天(9月19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針對黎巴嫩真主黨使用的通信設備通過遠程設備爆炸,造成傷亡,外交部發言人林劍表示:

「中方高度關注相關的事件,反對任何侵犯黎巴嫩主權和安全的行為,對事件可能引發地區的緊張局勢升級表示擔憂。中方呼籲有關各方切實維護中東地區和平與穩定。」

中國的態度再明白不過。外交部的言下之意就是,黎巴嫩的主權和安全受到了侵犯。

當地時間9月17日、18日,黎巴嫩遭遇至少兩輪通信設備爆炸 圖:央視新聞

01

不妨看看黎巴嫩究竟遭遇了什麼。

當地時間9月17日,黎巴嫩多地遭遇傳呼機爆炸,導致傷亡。正當各方在探尋爆炸原因的時候,18日,又發生對講機等通信設備爆炸。

海叔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得到的信息是——

已有37人死亡,3000多人受傷!

情況不可謂不慘烈!

要知道,黎巴嫩真主黨之所以採用傳呼機來進行通信聯絡,就是發現智慧型手機等設備極其容易被跟蹤而暴露行蹤,導致安全無法保障。因此,其在去年10月新一輪巴以衝突之後,由黎巴嫩真主黨總書記納斯魯拉發出號召,讓大家轉而使用技術含量較低、更難進行信號追蹤的尋呼機。特別是在多名黎巴嫩真主黨指揮官被以色列暗殺以後,傳呼機更成為黎巴嫩真主黨成員特別喜歡使用的通信工具,稱為「標配」亦不為過。

黎巴嫩真主黨使用的傳呼機開炸 圖:央視新聞

然而,當地時間9月17日所發生的情況證明,傳呼機並不靠譜。

說炸就炸。

而在傳呼機爆炸事件之後第二天,另一種通信設備——手持式對講機又炸。

各種說法不一而足。有說這傳呼機里暗藏了炸藥的,也有說是通過遙控設備令電池發燙產生爆炸的。

海叔要說,目前已經查明爆炸的這些尋呼機大約都是使用了半年多,採購路徑相同。那麼,對講機呢?

媒體也好,社交網絡也罷,許多人將矛頭瞄準了以色列。

是不是以色列乾的?電池爆炸能炸出這麼巨大的傷亡?還是有人預先在這些設備里安裝了炸藥?

種種質疑,得不到答案!

以色列方面從總理內塔尼亞胡,到外交部長卡茨,還有國防部長加蘭特,儘管在事件發生後已經多次面見記者,卻對尋呼機、對講機爆炸一事含糊其辭、王顧左右而言他。

9月17日,在黎巴嫩貝魯特一家醫院,人們等待為傳呼設備爆炸事件傷者獻血 圖:新華社

那架勢:

既不承認,

也不否認。

他們在害怕什麼?

難道害怕承認所作所為,而被人稱為「恐怖主義者」?

02

這樣的襲擊,恐怖在哪裡?

海叔感覺,最大的恐怖之處在於其不確定性。

既然尋呼機、手持對講機在黎巴嫩被大範圍使用,則一旦開啟此種爆炸模式,生活在當地的人們就會無時無刻不生存在一種惶恐之中,生怕下一次爆炸會降臨到自己頭上。

恐怖主義行徑的一大特徵就是無差別攻擊。

那麼,黎巴嫩方面是否遭遇了「無差別攻擊」呢?

海叔認為,是這樣的!

儘管看上去似乎受到攻擊的是黎巴嫩真主黨,但實際上,他們並不是在一起辦公,或者拉出隊伍準備和以色列乾的時候被炸。他們中的大多數人並不是處於一種在部隊、受到軍隊規章管制的階段。他們中不少人充其量只是民兵。

所謂民兵,當然是戰時從戎,而平時是與普通居民混居混住,且還得時不常地串串門,調和一下鄰里關係。

也就是說,他們是以平民的姿態,出現在平民之中的。

9月18日,在黎巴嫩貝魯特的通信設備爆炸遇難者葬禮上,一名真主黨成員手中的對講機卸下電池 圖:新華社

甚至,也不能排除與他們中某些個體交往的其他平民,壓根就不知道這些人的黎巴嫩真主黨成員身份。

這時候,如果爆炸發生,就會有平民傷亡。

當然,以色列方面恐怕也不在乎什麼平民傷亡。

在巴勒斯坦加薩走廊,以色列國防軍狂轟濫炸。

甚至還有以色列士兵在轟炸完後進入被炸毀的巴勒斯坦人居所,拿出裡面的獎狀,或者兒童玩具以炫耀「軍功」。

內塔尼亞胡 圖:資料

這時候,哪怕國際社會呼籲以色列軍隊,包括諸如摩薩德等機構罷手,不要屠戮平民,又有什麼用呢?

最近,

就在最近,

當地時間9月18日,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要求以色列退出被占巴勒斯坦領土。

不妨看看以色列會退兵嗎?還是以色列駐聯合國代表繼續在聯合國場合破口大罵各方。

03

言歸正傳。

海叔認為,這次黎巴嫩真主黨所遭遇的通信器材通過遠程設備爆炸,是一種新型恐怖形式。

誰也想不到,在21世紀20年代中葉,一種本已淡出人們視野的通信工具,竟然因為戰事而重新為人所成規模使用。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隨之而來的竟然是利用傳呼機、對講機網絡,甚至這些目前來看的低端設備本身,製造爆炸。

這當然也證明戰爭形態千變萬化。對我們來說,足以引起重視的是:

1.對通信、信號等安全,要引起足夠重視;

2.還是要發展科技,將信息安全、國家安全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

3.發散性思維,防微杜漸,對所有有可能達成的攻防,儘可能多的有預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4e00520c0e0fad31f784565f0afe51f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