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壹娛觀察(ID: yiyuguancha),文/大娛樂家。
終於,騰訊視頻也忍不住調整會員價格了。
自去年12月以來,愛奇藝、芒果TV、咪咕視頻先後宣布調整會員價格。其實會員漲價早有跡象可循,進入2021年,頭部長視頻平台為進一步減虧均有動作,「降本增效」成為行業關鍵詞。
騰訊2021年財報透露,目前騰訊視頻付費會員達到1.24億,公司正在優化成本,減少騰訊視頻財務虧損。愛奇藝也在3月財報發布時表示,將加大對內容成本的控制,提升運營效率,要在今年實現盈虧平衡。
4月8日,騰訊視頻甚至專門舉行了一場以「降本增效」為主題的早春業務分享會。這次騰訊視頻的業務分享會則明確透露了信號,將實施重大舉措,綁定合作公司展開系統性行業自救,全面降本增效。
當然從這場會議透露出的接下來動向絕非騰訊視頻一家的選擇,整個長視頻流媒體行業都已經來到了這個關口:如何在不燒錢的情況下還能持續提升內容品質,以實現平台的整體盈虧平衡。
在行業指導下的一系列風氣凈化舉措一直在進行。
2017年開始,中廣聯電視製片委、中廣聯演員委員會、電視劇製作產業協會、網絡視聽節目協會等行業組織聯合發布了針對演員的「限酬」意見,提出了演員總片酬不的超過劇目總成本的40%,主要演員不超過總片酬的70%。隨後的幾年之內,這一規定被不斷重申。
「天價劇」《如懿傳》
騰訊視頻的早春業務分享會之所以引起關注,在於其觸及到了兩個全行業都迫切想要解決的老問題,第一便是針對產業鏈上各個環節的成本壓縮。
在分享會中,騰訊視頻提出針對自製劇和定製劇相關的十多個工種,給出了指導價格體系。其中,包括編劇、導演薪酬,演員薪酬,以及美術、攝影、宣傳等多個環節工種所占成本比例。
目前根據媒體的相關報道顯示,這份新的價格指導建議名單中,導演、編劇單集報價最高約30萬,一線演員最高片酬約為2500萬,頂級大劇宣傳費用約300萬。超過這個上限的,基本意味著項目不可能通過平台的評估。
這幾乎也是中國影視行業第一次由平台明確提出的各環節指導價格體系,細節程度空前。
其實本月初,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布的《關於2021年度法治政府建設情況的報告》明確指出:「要深入推進文娛領域綜合治理,約談重點機構,研究片酬限額舉措,重拳整治娛樂圈亂象。」儘管提到片酬似乎只針對演員,但其實也在暗示對於整個行業都需要有更明確的泡沫出清。
在不影響創作自由的前提下,這種從創作上游出發的價格指導體系確實能抑制生產鏈條上不合理的虛高價格,嚴防層層「分豬肉」,讓內容生產的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
不過其中的隱憂則是原本就屬於被壓榨的下游影視工作者,可能還需要面對更大的生存壓力。當然,最終的措施落實,還是需要各方經過商議和妥協才能真正實現。
各視頻平台會員漲價通知
騰訊視頻提出的另一個命題則是老生常談的內容動態定價。
騰訊視頻表示將在現有合作模式上,新引入「市場價+會員後驗激勵」的舉措。簡單來說,就是跟電視台時期類似,將最終的合同價與收視績效掛鉤,或者說將網絡電影的分帳機制全面引入到了各個內容類型。
會員留存、拉新、互動效果好,兌付的價格就高,不理想的話就只能拿到固定的保底價格。
不過這一機制需要長視頻平台能提供精準的播放數據,因此,騰訊視頻還將進一步向合作方開放共享系統,對合作方公開各自項目的播放指數、會員開通數據等。這些數據都將是兌付價格的確認依據,但事實上長期以來平台對於具體的收視數據都是諱莫如深,這也提高了合作門檻。
從以上兩點關鍵信息來看,「降本」是長視頻平台目前的首要目的。至於這些舉措究竟是否能真的「增效」,一方面需要看行業下游的進一步反饋,另一方面則也需要從早期的產出中觀察觀眾的評價與態度,畢竟內容產品最終的服務對象依然是付費用戶。
《2021-2022年中國影視行業發展狀況及消費行為研究報告》
從愛奇藝的「四個放棄」到騰訊視頻的「降本增效」,可見長視頻平台大幅精簡業務版圖已是定局,但事到如今,其實也不能看出在過去十幾年的快速發展過程中,影視行業沉疴泛起,在影視技術工業化的同時,整個行業的職業化卻並沒有跟上,因此在全行業進入復盤重整的時刻,解決惡疾也是必然之舉。
愛奇藝首席內容官王曉暉此前在採訪中表示,從業者應該停下來回顧自己進入行業的初衷,要有勇氣去碰撞商業化和利潤的石頭,「無論是從事內容的創作還是(從事)製造業,都不是簡簡單單的生意,更多還需要一些情懷和理想」。
綜藝粉絲「瘋狂打投」其實只是影視行業亂象的一隅,而更深層的問題其實遠沒有解決。愛奇藝創始人、CEO龔宇去年在愛奇藝世界·大會開幕式上其實已經指出了行業頑疾:影視行業在財務投資、行業規則與管理效率上都存在很大問題。
他當時介紹,影視行業的項目投資可控性非常差,存在著項目周期長、契約精神差、不專業、財務風險大等問題。在行業規則上,仍有吃空餉、偷盒飯等流程管理的問題。此外,龔宇直言片場的簡單重複性工作多、管理效率低下、工業化程度不足。
愛奇藝創始人、CEO龔宇
各個環節的鋪張浪費,既不斷推高著大製作內容的成本,過去幾年幾億成本的影視劇不斷出現,然而整體內容質量卻很少令人滿意,五毛特效,綠幕摳圖表演屢見不鮮,大量經費投入往往並沒有落實到內容製作本身,從而導致平台投入越高反而越難令觀眾滿意,內容產出到消費始終處於惡性循環。
與此同時,處在影視工業化初級階段的中國影視行業,儘管不斷邁向職業化,但不少環節依然存在「小作坊」風氣。
在好萊塢體系下,製片人往往對預算和製作周期擁有絕對話語權,但國內的影視拍攝往往需要遷就大導演與明星演員,導致應該嚴格控制預算的製片人淪為配角,預算把控與項目管理更是無從談起。
這些顯然都是快速發展時期沒法完全補足的短板,然而現在顯然已經到了不得不從頭開始補課的時刻,成本控制不再是一句空話,精打細算已經成為了和提升內容質量一樣的當務之急。
這也是為什麼現在各個平台都要開始強調嚴格的成本控制,除了繼續對演員薪酬進行限價限價,現在開始編劇、導演的片酬也將會陸續出現上限。製作成本的壓縮,實際上是由上游水源決定的。
《2021-2022年中國影視行業發展狀況及消費行為研究報告》
針對這一輪面向產業鏈中不同工種的限價,以及對動態內容分成,壹娛觀察(ID:yiyuguancha)也詢問了其他頭部平台的看法。
其中愛奇藝方面再次重申了自己的態度,表示影視行業確實面臨著諸多困難,供給側改革和降本增效將有利於改變這一局面,讓內容生產更加理性,行業生態更加健康,各環節上的所有參與者獲得更可持續的發展。
與此同時,合理化的價格體系有助於擠掉生產端的泡沫,讓成本分配更加合理,節省的成本可以投入到更多的創作中,讓優秀的影視人才能夠被看到。事實上,任何行業想要持續進步,都會朝著規範有序、資源配置更合理的方向發展,這也是影視工業化水平的體現。
從改革行業的決心來看,愛奇藝的過去兩年的大破大立確實已經走得夠遠。但論觸及到影視行業的本質,以及改善內容的質量和提升數量,愛優騰芒其中任何一方都不可能再單靠自己一己之力改變全局,畢竟整個行業現在都面臨著降本增效的壓力,而頭部平台當然需要挺身而出為行業指明了前進方向,並且自己率先做出表率。
從視頻網站到電視台,如今捂緊錢袋子是普遍現象。影視行業的苦日子早已來了,今後一段時間只會更苦。但有苦日子可過,起碼證明了自己的存在。
漫長的十年時間過去,長視頻行業屢次遭遇危機,也都巧妙化解,挺立寒冬還有春天可待,重要的是活著,想盡一切方法活下去才能有機會活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