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戴安瀾所部的第二師是遠征軍首支入緬的部隊。1942年3月2日,蔣介石在臘戌召見戴安瀾,布置二師任務。次日,蔣介石召開軍事會議研究入緬作戰事宜,於當晚十一時,又召見戴安瀾將軍布置作戰任務。遠征剛開始,蔣便多次召見戴安瀾給予指示,可見其對中國遠征軍出國作戰的重視。
遠征軍的戰士
2、1942年3月,戴安瀾由臘戌啟程,率領部隊向梅苗行進,於行軍途中作七絕兩首:萬里旌旗耀眼開,王師出境島夷摧,揚鞭遙指花如許,諸葛前身今又來。他對隨從們說:「緬人云,武侯南征北返,緬人留之,武侯慰之雲,我還重來。緬人詢以重來之期,武侯指緬中不開花之草雲,此草開花,余重來矣。自武侯回國後,迄今所指之草並未開花,去歲忽然開花,而緬人亦知王師應到達矣。」說完大家暢懷大笑。其二雲,「策馬奔車走八荒,遠征功業邁秦皇,澄清宇宙安黎庶,先挽長弓射夕陽。」
戴安瀾將軍
3、戴安瀾之子戴澄東說,1942年4月6日蔣介石偕夫人宋美齡到達梅苗,要戴安瀾夜裡十點趕到梅苗。由於道路彎曲複雜,戴安瀾迷失了要去開會的地方,遂停車路旁,意欲尋一英國人問路,此時,兩車迎面疾駛至戴安瀾面前,他抬手讓車停下來,並用英語問道:「Where is Food Viche?」車中人說:「老戴,你發什麼瘋,這是委座的乘車。」戴安瀾仔細一看,說話人是陳秘書,而蔣介石與宋美齡端坐車中。
4、1942年3月20日,日軍精銳的第55師團共四萬餘人並配備大量重炮、坦克和航空兵,向同古發起猛烈攻擊。戴安瀾師僅有一萬餘人,敵我力量對比懸殊。戴安瀾於當日晚帶頭立下了「誓與同古共存亡」的遺書,並宣布了如下命令:「本師長立遺囑在先,如果師長戰死,以副師長代之;副師長戰死,參謀長代之;團長戰死,營長代之。以此類推,各級皆然」。是役,我方犧牲1000餘人,殲日軍5000餘人,以1:5的戰績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戰果,國際輿論為之震動。
戴安瀾將軍的全家福
5、戴安瀾的家書催人淚下,全文如下:
親愛的荷馨:
余此次奉命固守東瓜(同古城),因上面大計未定,其後方聯絡過遠,敵人行動又快,現在孤軍奮鬥,決以全部犧牲,以報國家養育!為國戰死,事極光榮,所念者,老母外出,未能侍奉。端公仙逝,未及送葬。你們母子今後生活,當更痛苦。但東、靖、籬、澄四兒,俱極聰俊,將來必有大成。你只苦得幾年,即可有福,自有出頭之日矣。望勿以我為念,我要部署殺敵,時間太忙,望你自重,並愛護諸兒,侍奉老母!老父在皖,可不必呈聞。生活費用,可與志川、子模、爾奎三人洽取,因為他們經手,我亦不知,想他們必能本諸良心,以不負我也。
安瀾
民國三十一年三月二十二日
6、中美英三方本來準備在緬甸中部與日軍展開大會戰,後由於英軍一翼的敗退而全線崩潰。戴安瀾奉命率部突破敵五道防線返回國內。1942年5月18日在越過最後一道防線時,他赴一線直接指揮,遭伏擊胸腹連中數彈。部下們用樹枝編成的擔架抬著他行走8天,由於缺少藥品又遭受雨淋日曬,26日抵達緬北茅邦村時,戴安瀾不行了,戴將軍囑託200師步兵指揮官兼598團團長鄭庭芨:「如果我殉國了,你一定要把部隊帶回國。」在彌留之際,他感慨「我是有心殺賊,無力回天了!」犧牲時年僅38歲,是第一個在遠征戰鬥中為國捐軀的少將師長。
戴安瀾將軍手書
7、戴安瀾將軍殉國後,毛澤東為其賦詩《五律·挽戴安瀾將軍》:「外侮需人御,將軍賦採薇。師稱機械化,勇奪虎羆威。浴血東瓜守,驅倭棠吉歸。沙場竟殞命,壯志也無違。」有論者說,這是毛僅有的與抗日有關的詩句。
萬眾恭送戴安瀾將軍靈車
8、第200師出國時有萬餘人,回國時僅存2600餘人。戴安瀾將軍殉國後,蔣介石的輓詞是:「虎頭食肉負雄姿,看萬里長征,與敵周旋欣不忝;馬革裹屍酹壯志,惜大勛未集,虛予期望痛何如?」
戴安瀾將軍的血衣
9、當時的媒體留下了關於戴安瀾將軍「靈堂布置」的文字敘述:戴師長忠櫬系停在民教館廣場正中司令台上,靈桌上供奉其放大半身遺影,弈弈如生,正中懸掛其殉國時血衣三件,血跡斑斑創痕宛然,想見其犧牲之慘烈,祭禮除香花素饌外,有羊一豕一,台柱兩側懸吳主席挽將軍聯。原詞為「十餘年轉戰南北,一掃邊氛,相許燕然勒銘久,五千里跋涉山川,痛殲敵寇,何惜馬革裹屍返」。各機關首長暨各界輓聯,則懸滿全場,台下花圈疊置,繽紛燦爛,極悲壯肅穆之至。
10、美國國會授權總統羅斯福,在戴安瀾去世後,向他頒發了美國軍團功勳章。羅斯福在簽署頒發勳章的命令中寫道:「戴安瀾將軍於1942年同盟國在緬甸戰場協同援英抗日時期,作戰英勇,指揮卓越,圓滿完成所負任務。實為我國盟國軍人之優良楷模。」他是第一個受此殊榮的中國軍人。同年12月,國民政府發布命令,追贈戴安瀾為陸軍中將,並批准戴安瀾的英名入似南京忠烈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4d1a97fcf738af7145792a64bbe78e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