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季《脫口秀大會》踐行「人人都可以做五分鐘脫口秀演員」的主張,吸納了各行各業的「新鮮血液」加入脫口秀陣營,拓展了漫才、one-liner等新的表演形式,以不斷的創新帶給觀眾新鮮感。選手們的話題內容比上季更加根植於生活,跟現實有著密切的關聯,由此引發觀眾的情感共振,傳達出「還是生活最幽默」的理念。
《脫口秀大會4》七強海報
跨界新人閃耀,豐富脫口秀維度
李誕在節目裡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人人都可以做五分鐘脫口秀演員」,這也是本季《脫口秀大會》的主張和特點。和前幾季節目相比,今年跨界選手的比例大增,比如上海外灘的交警黃俊、病症科普博士菠蘿、街舞主持人廖博等……來自各行各業的跨界選手在《脫口秀大會》的舞台上分享各自工作和生活中的小故事,極大地豐富了脫口秀內容的維度,也給觀眾帶來了解析生活的新角度和新視野。
通過觀看這些跨界新面孔的表演,觀眾在得到快樂的同時還收穫新知,更多一層對其他行業的了解和理解。節目播出後很多來外灘的觀眾認出了黃俊,主動跟他打招呼。「讓我感動的是,他們通過我的脫口秀段子,更加了解了網民警察的工作,表示出對我們的理解、支持和關心。這也是我參加這次《脫口秀大會》的意義所在。」像黃俊、菠蘿這樣的跨界新人的加入,不僅豐富了脫口秀演員的隊伍,還搭建起了不同文化圈層之間溝通理解的橋樑。
內容紮根生活,表演拓寬形式
本季《脫口秀大會》的slogan「還是生活最幽默」。不管老將還是新人,所講的主題都更加貼近現實生活。比如龐博吐槽自己不理解新消費的段子,代表了稍年長的一代人的真實想法;鳥鳥說武松的段子,生動體現了「社恐一族」的焦慮和糾結;邱瑞以親身租房經歷入手,精準擊中了「北漂」的內心,引發強烈共鳴……脫口秀演員們把對生活的觀察、思考和感悟轉化幽默的段子,逗樂他人的同時也成為了一種化解偏見和紓解情緒的渠道。
本屆《脫口秀大會》更關注現實生活。
脫口秀內容紮根縱向向下,表演形式卻在不斷橫向拓寬。本季節目裡,除了王勉的音樂脫口秀,也有「肉食動物」,以及王建國、張博洋的漫才組合,楊波的「漢化版」one-liner等多元的表演形式。總決賽上,「肉食動物」大木雖缺席,但晃晃用一段錄音帶來了完整的漫才脫口秀,令人感動;周奇墨競逐冠軍的脫口秀表演,模仿再現了楊波的one-liner風格,神似程度引發全場爆笑並起立鼓掌,楊波都膜拜不已:「比我還像我!」《脫口秀大會》不斷融入創新的表演形式,給觀眾帶來驚喜和新鮮感,也為行業沉澱積累了能量。
何廣智和徐志勝深受觀眾喜愛。
不管是職場困惑、心理問題還是兩性關係,都是對當代青年生活中「人間真實」的精準洞察。節目平視真實生活,讓內容創作紮根現實的土壤,不斷納新並拓寬舞台,展現了脫口秀這種喜劇語言形式的強大生命力。在傳統賽道穩步前行的騰訊視頻,通過《脫口秀大會》這一IP不斷輸出優質內容、倡導積極正向價值觀的同時,也搭建了文化破圈傳播的橋樑。
新京報記者 楊蓮潔
編輯 佟娜 校對 李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