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食折扣店:多少家能扛過2024年?

2023-11-18     新經銷

原標題:零食折扣店:多少家能扛過2024年?

作者丨陳思廷

折扣店火起來的底層邏輯

硬折扣不是新事物,為什麼會在2023年大火特火?

主打優質、低價、無套路的硬折扣,誰在賺錢,誰在虧錢?

B2b、社區團購,大火之後都是一地雞毛,2024年硬折扣會進入這個命運之輪嗎?硬折扣值不值得廠商去擁抱?

要尋找這些問題的答案,我們首先要搞懂硬折扣的本質,它為什麼存在,又為什麼火起來。這並不是一個務虛的問題,搞懂它非常重要。

我們第一要搞明白的是,商品的本質是交易,交易的本質是對價。因此,價格是商品最重要的屬性,沒有價格,就沒有交易。

只要我們翻翻歷史就會發現,自有商品以來,價格就是商戰最重要、最有效的武器之一,價格戰也從來沒有停止過。

春秋時期,著名的「種桑誤國」就是一場高水平的國與國之間的價格戰,管仲也成了歷史上貿易戰的祖師爺。

齊國的管仲帶動了社會穿絲綢的大潮流,同時大量高價收購絲綢,魯國的絲綢因此上漲數倍。魯國國君大喜,大力補貼種桑,百姓也紛紛毀田種桑,不事糧作,糧食因此大量減產。

此時,管仲再嚴令,一不准購買絲綢,二不准向魯國私售糧食。魯國大飢,糧價上漲百倍,金銀幾乎全部流入齊國,國力軍事一廢到底。魯國成為齊國附庸,齊國不戰而王。

從「種桑誤國」的典故中我們可以發現的規律是,只要供需失衡,就會有價格戰;失衡越大,價格戰越猛。反過來也成立,主動的價格戰打得好,就會引發對手的供需大失衡。

今天,全球經濟的供需失衡,引發了持續的高強度貿易戰。

國內快消品的供需大失衡,成就了拼多多,也引發了傳統渠道近年來層出不窮的以「價格」為核心的零售模式創新。

這就是為什麼硬折扣一直存在,但在今年才大火特火。

至於為什麼會供需大失衡,核心原因有幾個,「新經銷」在11月11日的文章《趙波:中國零售將進入全面折扣化時代》已有深刻論述,本文不再贅述。

折扣店還在資本局

賺錢的人很少

「價格戰」並不只有「低價」,但放在中國快消競爭的大背景下,今天我們通常意義上的「價格戰」,往往指的就是「低價競爭」。

在所有價格戰形式中,硬折扣又是最簡單直接、粗暴有效的一種。拋棄了各種滿減、會員、尾貨處理等套路,硬折扣一招「正品低價」精準擊中了焦慮的消費者心智。

但硬折扣目前最大的矛盾在於,通過赤裸裸的價格收穫了消費者,卻普遍賺不到錢。有流量,不賺錢,這似乎又走進了社區團購的循環。

所以,我們判斷,目前多數硬折扣店,都還處在「資本局」階段。至於賺錢,還得看未來。

社區團購當時的資本來源主要是網際網路巨頭和風險投資,與之不同,硬折扣店的「資本」來源除了投資,還源於加盟商。

不管是零食折扣店,還是硬折扣超市,其主要模式都是加盟模式。總部直營少量店,打磨模型和供應鏈能力。紅火的門店生意吸引了大量處在就業焦慮、又有創業衝動的中年人群加盟。

一方面,硬折扣擊中了因收入下降而焦慮的消費者心智;另一方面,包括品牌、設計、供應鏈一體化輸出的整店加盟模式,吸引了大量焦慮中的快消品經銷商和初創人群。

通過大量的社會創業投資,硬折扣模式又輕又快地在全國三四線城市遍地開花。從2022年開始,在消費品領域無處可去的風險投資湧入硬折扣賽道,又大大加速和催化了它的發展。

「硬折扣」這個局是做成了,但普遍不賺錢仍然是個硬傷。這個不賺錢,不一定是硬折扣的總部,而是加盟店普遍不賺錢。

根據我們的市場走訪,超過85%的折扣店,不管是零食折扣,還是折扣超市,幾乎沒有盈利或者盈利低到不值一提。

「正品低價」是一個最有用的絕招。但絕招的特點是,看起來往往大巧不工,簡單好上手,但能練成的人卻是萬中無一。

硬折扣賺錢的邏輯也很清晰:銷售結構是「標品低價引流+自有品牌利潤」;產品組合是1000+SKU,量大周轉快;從工廠到門店供應鏈極短,全國採購,帳期很短,尋求低價。

這套邏輯的核心就是供應鏈變革:用一切辦法縮短環節、降低成本、提升效率。

但在中國快消品市場,但凡涉及供應鏈層面的變革,無一不是考驗重重,需要同時具備足夠的勇氣、智慧、時間和耐心。

大品牌標品低價引流,觸發大品牌反感,採購不穩定怎麼辦?
自有品牌或者白牌商品,保證了低價,保證不了品質怎麼辦?
品牌標品低價引來客流,結果消費者薅走了羊毛,卻不買白牌怎麼辦?

分析之後我們可以得到結論,硬折扣的邏輯和沃爾瑪的「天天平價」沒有本質區別,但因為它要把價格手段做到極致,所以難度大大增加。

硬折扣的低價,只是手段,根本不是能力。能把價格做到極低,還能賺錢,讓加盟店賺錢,能持續賺錢,這才是硬折扣的真正核心能力。

為什麼還沒有出現關店潮?一是正在風口上,風投和社會資本源源湧入,大量新開店抵消了關店的聲音;二是開店投資至少都會撐上一年才會考慮轉讓或關店,大量折扣店還沒到一年開店期的生死關頭。

2024年,將會是零食折扣店的生死一年。誰能活下來,誰能生存和發展,誰會沉寂和消亡,誰能練就「低價賺錢」這樣的核心能力?

廠商應對硬折扣的正確姿勢

先表明我的看法。

在內卷的時代,產品又沒有「東方樹葉」這樣的號召力,其實你除了主動參與內卷已經無路可走。

「該做的都做了,只有價格戰可打了」。作為唯一高速增長的線下零售渠道,硬折扣是大多數內卷中的快消品廠商不得不面對,不得不嘗試著擁抱的一個渠道。

「卷」是當前這個時代的基本底色,但能不能「卷」出水平,「卷」出利潤,「卷」出質量,是我們要真正研究的。

面對硬折扣的崛起,我們贊同快消廠商積極研究,大膽創新,控制風險,主動嘗試。

有以下幾個不成熟的建議,可以供大家參考。

作為經銷商,在有利潤且現款現貨或者帳期不超過7天且總額可控的情況下,可以主動與硬折扣合作,獲得銷售增量,消化庫存與任務壓力,但要提前與品牌商溝通好。

與此同時,如果經銷商在本地有門店選址資源和供應鏈採購優勢,可以試水加盟幾家店,積累經驗,確保有利潤經營。

作為品牌商,對大單品價盤的保護一定要嚴格執行和管控。就算價格亂,也一定要控制在折扣店渠道之內,一定不能讓亂價蔓延到全渠道。可以探討與折扣店限量限時的合作方式。

另外,一些實力品牌商具有強大的產品研發和生產能力,可與折扣店探討產品共創、聯名專銷產品等合作方式,雙方共贏。

比如,布丁領導品牌巧媽媽食品,就與「老婆大人」用「共創競爭」的方式,為其專門研發專銷產品,獲得了很好的銷量和利潤增長。

當然,以上是給有增長焦慮的廠商朋友的不成熟建議,沒有這個焦慮的廠商不用考慮。

從未來看,只要中國快消品的供需失衡不改變,產品同質化不改變,消費者收入兩極分化不改變,以價格為競爭核心的零售變革趨勢就一定不會變。

所以,無論品牌商、經銷商,還是硬折扣品牌們,開打價格戰之前一定要想清楚:價格戰為什麼而打,憑什麼我能打贏,價格戰能為我帶來真正的勝利嗎?

12月5-7日,由「新經銷」主辦的「新生態•硬增長——第一屆中國快消品硬折扣大會」將在鄭州希爾頓酒店舉行。屆時,將有1000餘位來自全國的品牌商、經銷商、硬折扣品牌齊聚一堂,探討硬折扣模式的趨勢與健康發展,研究在怎樣價值體系下如何共創價值,對接2024年的業績增長機會。

兩場圓桌對話:1. 「低價,是一種策略,還是一種戰略?」2. 硬折扣,能不能去中間化、去品牌化?讓硬折扣代表經營者與品牌商高管深度對話研討。另有2場論壇,1場閉門私享會,直擊產業鏈上下游最關切的核心議題。

PS:本屆大會將圍繞「新生態•硬增長」為主題,2天時間,2場主論壇,2場主題研討會,1場閉門私享會,與硬折扣連鎖品牌實踐者、快消品頭部品牌高管、全國大商、傳統零售企業等一起相約鄭州,探討硬折扣帶來的生態變化,推動快消產業的新增長!

參與大會,私信諮詢詳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4c8c753d196f3fe8cf2c5e8c31e0cd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