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長林毅夫投誠大陸,為何台灣嚴密封鎖消息,成經濟學家才公布

2022-08-17     張生全精彩歷史

原標題:連長林毅夫投誠大陸,為何台灣嚴密封鎖消息,成經濟學家才公布

林毅夫早在讀大學的時候,就已經是台灣的明星人物了。

那是1971年,林毅夫考入了台灣大學農業工程系。按台灣教育部規定,為了達到「文武合一」的目的,大學生在上完一學年的課時後,必須在假期到成功嶺軍事基地參加軍訓。

當時的林毅夫身高足有183厘米,身體素質也很好,再加上他又出身農家,從小就吃過很多苦,因此在軍訓的時候,他非常認真,也特別能吃苦,這讓他在眾多學生中脫穎而出,排長和班長也都很對他交口稱讚。

讓大家沒想到的是,林毅夫在訓練到第5周的時候,他做出了一項驚人的決定:他要投筆從戎,不回台大讀書了。他不光做了決定,還向部隊遞交了請纓申請書,希望能轉學到陸軍軍官學校。

這件事立刻引起了巨大的轟動。要知道台大是台灣最負盛名的大學,能考入台大的都是台灣青年中的天之驕子,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在畢業後都會選擇赴美留學。再加上在台灣一向有「好男不當兵」的說法,因此台灣服兵役是強制性的。

所以,當林毅夫做出投筆從戎的決定時,立刻成為了新聞人物。民眾覺得這個青年一定是腦袋進了水,就連他的哥哥林旺松在多年後接受記者採訪時,也把他主動參軍的行為解釋為「是為了減輕家裡的負擔,才會在讀了一年台大後,轉到不用交學費並且有津貼的陸軍軍官學校」。

當然,林毅夫並非是為了揚名而故意製造噱頭。他在結訓大會上作報告的時候,談到了台灣的時局。自從美國總統尼克森訪問大陸後,台灣就被踢出了聯合國。在國際形勢里,台灣所面臨的嚴峻現實,讓他意識到「不能再沉默,應該義無反顧地擔負起對台灣對民族的責任」。同時他還希望能通過他的行動,引起青年人的共鳴,讓更多的青年人能從行動上「愛國報國」。

對於國民黨當局來說,林毅夫能投筆從戎,這可是大學生軍訓十幾年來開天闢地頭一個。所以,國民黨當局把他評為「台灣最感動人物」,不僅蔣經國親自接見了他,還給他頒發了「十大傑出優秀青年獎章」,台灣各大媒體也對這一振奮人心的消息,進行了鋪天蓋地的報道和宣傳。

1975年,林毅夫以全校第二名的優異成績,從陸軍軍官學校畢業。由於國民黨高層對他一直非常重視和關注,再加上他曾是台大高材生,所以他畢業後,國民黨高層並沒有讓他下野戰部隊帶兵,而是又以軍職身份,把他送到政治大學企管研究所繼續深造。

台灣政治大學的前身,就是國民黨的所謂「中央黨校」,也是培養政治人才的搖籃。由此可見,林毅夫是被國民黨當局作為重點人才來培養的,前途註定一片繁花似錦。

拿到碩士學位後,林毅夫晉升上尉軍銜,並被任命為金門馬山連連長。

金門馬山連可是國民黨軍隊的「尖刀連」,這跟馬山的特殊地位有很大關係。

馬山位於金門東北角,與廈門角嶼島僅有2000米距離,也是國民黨軍隊最前沿的陣地。國民黨在這裡不僅設立了對大陸喊話的廣播站,而且也把這裡作為眺望大陸的門戶打卡點,專門用來接待外賓或者重要人物。

正因如此,能進馬山連的士兵,都是精挑細選出來的人才。不光能力強,而且必須根正苗紅、特別是馬山連連長這一職務,更是對年輕軍官有著嚴格要求。所以林毅夫擔任馬山連連長,那是被重用,也是被放到基層鍛鍊。要不了多久,他就能平步青雲,成為國民黨軍隊里的高級幹部。

然而,讓人萬萬沒想到的是,林毅夫僅僅當了3個月的連長,居然捨棄了大好前程「叛變」了。

原來,國民黨在馬山設立的廣播台,我們也在角嶼島設立來廣播台,不斷向對方喊話,宣傳投誠人員的優待政策。

台灣當時封閉了不少大陸方面的消息。林毅夫擔任連長,在馬山任職,收聽了所謂的「敵台」後,吃驚地發現,大陸遠非國民黨當局宣傳的模樣。比如,國民黨宣傳說,共產黨不會建設鐵路,窮得一家幾口人共一條褲子,連吃飽飯都很困難……可是林毅夫第一天上任,就聽到廈門方向傳來了火車隆隆的聲音。此後,他不斷通過收聽大陸電台,得到了很多大陸建設和發展的情況。在這個過程中,他又看到了軍隊乃至於整個國民黨內部貪污腐敗現象非常嚴重,因此他的思想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林毅夫後來接受記者採訪,談到這段往事時,他說,他渴望能讓中國富強,但大多數中國人都在大陸,所以他深知,困在台灣是不可能實現這個願望的。所以他渴望能去大陸,能在那裡做出更大的貢獻。

在萌生了投誠大陸的想法後,林毅夫就開始做準備。

其實,林毅夫也很猶豫。畢竟他已經結婚生子,家裡不僅有年邁的父母需要盡孝,還有一個3歲的小兒和尚在孕期的妻子。一旦他投誠大陸,他很有可能在很長的時間裡,都不可能再得到回台灣的機會,更不要說見到家人了。

不過,林毅夫也知道,只要他在上任3個月里投誠大陸,他的長官就不必為他承擔政治責任。所以,為了不讓長官受到連累,他最終還是下定了投誠的決心,並在行動前,回去看了家人和妻子最後一眼。

1979年5月16日夜,林毅夫向連隊下達了「點名後,不得走出營房;海中若有人游泳,不得開槍」的命令。

林毅夫早已通過潮汐表了解到,這天的退潮是當年最大的一次退潮。再加上他原本就是個游泳健將,所以等到營房熄燈後,他就帶上軍籍證明及相關證明材料,順著廣播的聲音泅渡過海。待到了角嶼島後,他擔心岸邊有地雷,所以他用手電筒給站崗的哨兵打信號,示意哨兵不要開槍……

奇怪的是,林毅夫投誠大陸的消息,卻遭到了國民黨當局的封鎖。

原來,國民黨軍隊發現林毅夫當了「叛徒」後,那些高層領導們都仿佛被打了一記耳光,覺得這是軍隊里的大醜聞。畢竟當初林毅夫是他們樹立起來的「感動台灣人物」,又是他們頒發的「十大傑出青年」獎章。所以林毅夫已經成為了很多年輕人爭相仿效的明星人物。為了國民黨的政治影響,國民黨高層封鎖了林毅夫「叛逃」的消息。

本來,林毅夫投誠大陸後,中國政府對他非常重視,也想把他當作標兵進行宣傳。不過,林毅夫拒絕了這個「出風頭」的機會,他更願意踏踏實實去做他想做的事情。

林毅夫先是在北大經濟系攻讀研究生。1980年,他受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舒爾茨的邀請,到美國攻讀博士學位,並在讀博期間,與分隔4年的妻兒團聚。

在拿到博學學位後,美國向他許以高薪厚祿,想要留他為美國效力。但他不忘初心,依然回到了還在艱苦奮鬥的中國。當時很多人對他的行為不理解,他說,關於祖國問題上,我從來沒有過一絲猶豫,只有回國,才能讓我的祖國更好的發展,我一輩子都會忠於我的祖國。

如今,林毅夫不僅是北大經濟學教授,他還創辦了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在這些年裡,他為中國農村經濟的發展壯大,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也為國家培養了許多優秀的經濟學人才。

對於自己所取得的成就,林毅夫在欣慰之餘,也不由得感慨,當年他在台灣是被吹捧的對象,可是國民黨並不是真正想栽培他,而是利用他;他投誠大陸後,才得到了真正的重視和培養。

儘管林毅夫實現了為國家富強作貢獻的抱負,可是仍有一樁令他痛心的事情,那就是因為他當初投誠後,國民黨當局以「失蹤」為藉口,掩蓋了事實真相,導致林毅夫的雙親先後病故。國民黨當局為了維護謊言,堅決不允許他回台奔喪。

儘管國民黨當局極力隱瞞這段真相,但隨著時間推移,台灣民眾還是得知了真相,畢竟林毅夫成為著名經濟學家後,名氣實在太大了。

這件事在台灣引起了巨大的震動,國民黨當局見事情無法繼續隱瞞,立刻炮轟林毅夫是「現代吳三桂」。不過國民黨當局的做法,已經不是林毅夫在意的事情了,對於他來說,「子欲養而親不待」的痛苦,才是永遠消不掉的痛苦。

人生也許從來不會圓滿,但是為了偉大的事業,有些痛苦林毅夫也不得不默默承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4c8b703ace5afda46e8c18fdca8c4e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