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問現在哪首唐詩很火?我想非唐代詩人王昌齡的《送柴侍御》莫屬了。至於原因,相信大家也非常清楚。因為就在幾天前,日本京都府舞鶴市,送給我們的友好城市大連的一批抗疫物資的紙箱上,就引用了這首詩中的「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從而引起了熱議。
那麼日本京都府舞鶴市為什麼會選擇王昌齡的這兩句詩呢?它又有著什麼內涵呢?首先,《送柴侍御》是王昌齡所作的一首送別詩。他的目的便是通過自己的樂觀開朗來減輕好友柴侍御的離愁。可事實上,王昌齡寫這首詩的時候,自己的處境也不好。因為當時王昌齡剛剛被貶到龍標(今湖南省黔陽縣)。
但王昌齡為了寬慰友人,既壓抑住了失意之苦,又強壓住了離別之愁。反而用深情婉轉的語言,來寬慰友人的離愁。它所體現的是一種體貼而親切的友情。所以在我們遭遇疫情的時候,日本京都府舞鶴市能夠引用「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便表達了一種雖為兩地,卻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誼。
此舉,對於處在疫情期間的我們來說,無疑是溫暖人心的。而通過這件事情,或許可以說王昌齡的這首詩,是很適合疫情時讀的一首唐詩。那麼王昌齡究竟在詩中都寫了什麼?他又是如何具體表現自己對柴侍御的深情厚誼的呢?下面我們便來具體看看王昌齡的這首《送柴侍御》:
沅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首先,我們來看詩的開篇一句「沅水通波接武岡」,即沅江的水與武岡的水四處相通。它的意思也就是說,詩人所在的龍標到柴侍御所在的武岡,是江河相連,道無艱阻。其實簡單點說,就是一條水路就可以到達彼此所在的城市。自然也就營造出了一種兩地比鄰相近之感,為下文「何曾是兩鄉」做了鋪墊。
次句「送君不覺有離傷」,即送別你我不覺得有離別的傷感。雖然詩人說自己不覺得傷感,但是我們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就會知道哪有不會離別的傷感。只不過是王昌齡為了照顧友人離別時的情緒罷了,因為倘若雙方都很傷感,那麼離別時必然就很悲傷了。所以詩人能夠減輕對方的離愁,正是友情體貼、感人的表現。
然後,我們便來看詩的後兩句「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即你我一路相連的青山都共沐著風雨,我們同頂一輪明月又何曾是身處兩地呢?從寫法來看,這裡一句肯定,一句反問,反覆致意,無疑更為懇切感人。雖然王昌齡沒有直接袒露自己的思念之情,但這兩句詩無疑已經表露了出來。可以想像離別後多少個夜晚,詩人望著頭頂的月亮,會想起在他鄉的友人。
青山雲雨、明月之夜,對於如今的我們來說,唯一關心的不也正是那一條長江就可相通的千千萬萬與病魔作鬥爭的中華兒女。而對於詩人來說,一方面是為了寬慰友人。另一方面,則是將深摯不渝的友情和別後的思念,滲透在字裡行間了。
綜觀王昌齡的這首詩,最值得我們體會的,便是它飽含著的情真意切的深厚友誼。我想這也是日本京都府舞鶴市會選擇王昌齡「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這兩句詩的原因。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