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巨頭,決戰「AI炒股」?

2023-04-25     鋅刻度

原標題:量化巨頭,決戰「AI炒股」?

撰文/ 陳鄧新

編輯/ 高 智

AI熱潮,傳入投資圈。

日前,量化賽道頭部玩家幻方量化發布公告,稱將集中資源和力量,全力投身到服務於全人類共同利益的人工智慧技術之中,探索AGI(人工通用智能)的本質。

「我們可能站在這個時代最偉大變革的前夜。人工智慧出現的70年後,第一次湧現出令人驚嘆的智慧,新紀元的大門打開了。」幻方量化稱。

這意味著,幻方量化將All in AI。

那麼,幻方量化押注AI的背後有何深意?圍獵AI人才,量化巨頭們大打出手?A股投資者,怎麼對此頗有微詞?

左手囤算力,右手搶人才

AI,本就是量化的底色。

所謂量化,就是將投資行為中的信號數字化,通過一套或多套算法來分析,並作出判斷與決策,而不是單憑人的感覺或直覺。

以上可見,AI能力的強弱決定量化的高低。

據公開資料顯示,2017 年底,幻方量化幾乎所有的策略都已經採用AI模型計算;2021年1月,幻方量化的「螢火二號」AI 集群正式投用,全年運行任務135萬個,共計5674萬GPU時。

圖源:幻方量化首頁

這麼來看,幻方量化All in AI也在情理之中。

長城久祥基金經理劉疆認為:「長期來看,人工智慧或將推動科技行業巨變。一是直接拉動需求的算力等方向有望充分受益;二是可能對很多方向的生態產生重大影響,譬如中游平台和下游應用,有望孕育新的投資機會。」

需要注意的是,搶占AI高地已成為量化行業的共識。

此背景下,量化巨頭們紛紛跑馬圈地,甚至為了爭奪AI人才針鋒相對。

譬如,九坤投資推出「梧桐計劃」,面向全球招牌優秀的本碩博應屆畢業生,選拔可以獨當一面的「量化新星」。

再譬如,鳴石基金推出了「喬木計劃」,面向頂尖院校畢業生的量化人才培養,結合鳴石的投研體系和業務模式為「最強大腦」打造崗位專屬成長計劃。

白鷺資管投資總監張晨櫻在接受「暗涌Waves」採訪時表示:「在當下的中國量化私募,擁有大量拿過國際奧賽IMO(數學競賽)、IPHO(物理競賽)、ICHO(化學競賽)和IOI(信息學競賽)獎牌得主,早已是行業標配。」

一言以蔽之,量化成為AI落地的重要場景。

量化的天生短板,AI依然難補

儘管如此,市場對量化加碼為AI的意見不一。

一種聲音認為,「割韭菜」更利索了。

藉助AI的力量,量化賺得盆滿缽滿,成為資本市場的一支重要力量。

據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幻方量化自成立以來的累計收益率為181.63%,年化收益率達18.02%;九章資產自成立以來的累計收益率為148.28%,年化收益率為12.89%。

因而,量化策略產品成為近期私募基金髮行的主力軍,風光無限。

對此,投資者頗為不滿。

一名雪球大V「善念齋」表示:「量化,本質就是零和博弈,我掙的,是你虧的;你掙的,是我虧的。」

簡而言之,量化的AI能力越強,「割韭菜」自然就更利索。

「用量化技術在股市『割韭菜』成了服務全人類共同利益?」

「一個量化公司能把自己說得這麼清高,既不尊重大眾,也不尊重客戶。」

「瘋狂的野心,瘋狂真誠地使壞。」

圖源:天天基金網

另外一種聲音認為,量化並不能長時間「躺贏」。

就算有了AI加持,量化也無法彌補天生的短板,多數產品逃不了「大小年」的宿命。

一名業內人士告訴鋅刻度:「量化的核心是高頻,追求的是將高拋低吸發揮到極致,這在震盪市中可以如魚得水,但在單邊市中則不一定。」

此外,雖然算法存在差異,但同質化操作的問題也是存在的。

從事宏觀研究的基金經理袁玉緯表示:「無論人工交易還是量化投資,只要形成趨勢,都會趨同交易。」

不難看出,量化並不能長時間「躺贏」。

幻方量化CEO陸政哲曾坦言:「迅速崛起、規模快速放大、又飛快衰落消失,這仿佛是量化行業的死循環,像懸在我們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總而言之,在幻方量化的帶領下,量化投資有了新的變化,AI浪潮之下未來能否變得更好,仍有待觀察。

唯一可以確定的是,AI炒股依然有利有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4b786570db2b70d19157027d80f93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