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即將結束,這一年的新能源車市,以「地獄」難度開局,以「內卷」和「求新」為主旋律,以「強者恆強,格局將定」迎來收尾。
這一年,車圈發生太多太多的大事件:新能源補貼退坡、車企紛紛加入「價格戰」、智能化如火如荼、自主品牌攀高端、華為系高舉高打、增程式強勢突圍、海外品牌重注中國、中國品牌加速出海……
老勢力變新、新勢力變老,群雄逐鹿,熱鬧非凡。
12月起,電車通推出「電車通·年度」專題,「聚焦2023」系列將系統梳理2023年智能電車行業、品牌、新車、技術與人物,記錄產業關鍵時刻、見證百年汽車變革、致敬時代創新勇者,敬請關注。
>>>
新能源汽車崛起年代,湧現了一大批造車新勢力,光是中國品牌大概就超過了300家。
市場會告訴車企什麼叫「答案」,也會告訴消費者什麼才是值得託付的品牌。零跑汽車和它們一樣,都是探索中國汽車未來的新勢力。近7年來,造車新勢力倒了一批,又起來一批,零跑汽車都看在眼裡。
俗話說「堅持到最後的才是贏家」,低價入市的零跑汽車雖然無法跟頭部新勢力硬碰硬,但好歹也是新勢力品牌當中銷量靠前的一員,量大管飽還便宜的「小米」打法抓住了不少受眾。
只不過,隨著越來越多車企加入,20萬元以內的新能源市場選擇變得十分豐富,比亞迪、長安、吉利等老牌車企入場,大車企做背書的新勢力越來越多,零跑汽車逐漸在性價比市場中失去優勢。
和很多新勢力一樣,零跑汽車也走了許多彎路,對市場和自身的錯誤判斷,硬實力、品牌影響力等欠缺,使其逐漸落於下風。
好在,零跑汽車及時糾正,在2023年內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又一次躋身新能源汽車銷量前列。
走「理想」的路,靠增程式「東山再起」
定位科技型智能電動汽車品牌的零跑汽車,在純電賽道直接起跑,主打性價比之流,沒有混合動力技術作為過渡。可以說,零跑和很多新勢力一樣,把自己的命運押在新能源汽車的「終極形態」上。
光看配置和定位,零跑都是妥妥的「量大管飽」,該給的不該給的,都能夠在零跑的車型上看到。自研與否不重要,性價比優勢很明顯。
立足性價比讓零跑在汽車市場當中有了一席之地,銷量雖不及幾家新勢力頭部,但銷量榜單當中也算是排名靠前,第一個10萬銷量,零跑花了3年。
但性價比電動車似乎沒有成為零跑汽車穩住銷量的關鍵,到了2023年1月份,零跑汽車官微宣布,該月僅交付了1139輛汽車,環比下降86.59%,同比下降85.9%,零跑在市場中狠狠地摔了一跤。
銷量暴跌背後有種種原因,一方面是純電車型的市場接受度仍不算很高,動力電池原料成本走高,單車價格一直下不來。市場中有力的競爭對手逐漸增多,零跑汽車沒有足夠的品牌影響力支撐,恐怕也是銷量滑鐵盧的因素。
又或許是從某家造車新勢力成功取經,零跑汽車於2023年3月1日推出旗下首款增程車型C11增程版,並與純電版C11打出雙動力組合拳。
零跑首款增程車型採用了理想ONE同款的東安1.2T三缸發動機作增程器,雖然增程器的抖動免不了,但讓消費者多了一種沒有里程焦慮且更便宜的選擇,這也成為了這家車企銷量「起死回生」的關鍵轉折。
C11增程版上市後首月銷量就突破了6000輛,到了5月份,這一數字進一步增長至7000。據了解,零跑C11所有的訂單當中,增程版占比高達80%,零跑汽車嘗到了插電式混合動力的甜頭。
2023年前八個月內,零跑C11系列的銷量已經達到10430輛,增程版功不可沒。
隨後,零跑汽車又於2023年9月推出了C01增程版和改款後的C11增程版,換上了1.5L增程器,純電續航最高可達316公里,主打「城市通勤0油耗」。結果就是,零跑汽車第二個10萬交付,僅用時一年,第三個10萬交付時間只花了不到半年。
於是,零跑汽車2023年12月銷量達到18618輛,全年累計銷量為144155輛,給市場重新帶來信心。
靠著增程式起家的理想汽車深知用戶開車的痛點,純電車補能效率趕不上油車,充電樁布局欠缺,難以滿足家庭長途出行的需求。增程式總被吐槽「落後」,卻是許多純電車企快速加入插混賽道的簡單門檻。
在電車之上縮減電池容量,增加一套發電系統,保留電車的特性,又不用依賴充電樁,整車成本還更低,消費者也喜歡,似乎沒有比這種「落後方案」更好的了。越來越多的純電車企回頭布局增程式,技術內卷開始降溫,大家更關注市場的真正訴求了。
除此之外,零跑汽車也有「小理想」之稱,SUV與理想車型定位相似,卻賣20萬元以內,靠著這波高性價比,瞬間圈了不少粉。而近期推出的零跑C10,將「更理想的家」屬性徹底釋放,並作為面向全球市場的首款車型。
可以說,追隨理想的產品理念,又加碼增程式,零跑汽車的這一波「自救」,在汽車行業中可謂典範。
技術自研+出海,零跑有實力也有了「背景」
2023年7月31日,零跑汽車正式發布旗下全域自研的最新成果——「四葉草」中央集成式電子電氣架構,通過1顆SoC晶片+1顆MCU晶片,打通智能汽車的座艙、智駕、車身三個領域,實現高效、低時延的部件協同。
「四葉草」的核心便是,用儘可能少的零部件,實現儘可能高效的整車協同。
性價比有性價比的玩法,「四葉草」就是誕生自一個性價比新能源汽車品牌的技術平台,考慮到其產品定位,零跑汽車也確實要想辦法,儘可能降低整車成本,讓「性價比自研」變得可行,又讓整車的智能化體驗向上一個台階。
其中,零跑汽車還在統一架構當中,通過不同的算力平台組合,推出了低配、中配、高配三種。
近期開啟預售的零跑C10,則是「四葉草」架構的首款產品,維持極高性價比的同時,也跟現有的C11、C01拉開了顯著差距,無論是設計風格還是整體的智能化表現。作為首款面向全球市場的車型,C10也是定義零跑汽車未來發展的風向標。
得益於高效低成本的電子電氣架構,零跑汽車也迎來了自己技術出海的機會。2023年10月26日,歐洲第二大汽車集團Stellantis向零跑汽車伸出「橄欖枝」,前者計劃以15億歐元投資獲取後者20%的股權。
同時,兩者也將成立一家名為「零跑國際」的合資公司,Stellantis和零跑汽車的比例為51%:49%。從此,零跑不僅擁有了傳統巨頭集團的背書,為後續的海外布局鋪平道路,Stellantis集團也將藉助低成本高效率的「四葉草」架構,加速自身電動化轉型。
可以說,在技術儲備和市場表現,零跑汽車不再像之前那般稚嫩,入局增程式成功挽回銷量頹勢,又通過技術自研築起護城河,加強自身並實現技術輸出,做到了大車企都在做的事情。
一年內「起死回生」,零跑走了正確的路
零跑汽車和不少新勢力一樣,經歷了高峰,又體驗了銷量下滑帶來的窘迫。
眾多新勢力走錯方向,技術水平欠缺,得不到市場認可,又或者是無序擴張,導致資金斷裂。無論是何種原因,他們無法找到合適的自救方法,最終折戟,令人惋惜。
市場不會忘掉他們的努力,但故事不能當飯吃,汽車也不是一堆零件拼起來就能做成,造車新勢力想要走得更遠,沒有足夠的技術實力和市場口碑,一切都是「PPT」。
以低價換市場的零跑汽車,初期嘗到了性價比的甜頭,也奠定了「車界小米」的市場定位。性價比市場從不缺用戶,但可替代性極高,意味著誰都可以做,但市場規模大,口碑穩定的品牌,肯定更受歡迎。
零跑汽車明白,單純的低價入市走不通,在自己的能力範圍當中聽取用戶聲音,迎合主流市場需求。接入增程式賽道,在小通看來是零跑2023年做得最正確的一件事,被強敵「包圍」的困境之下殺出重圍,把銷量做起來,就是最好的證明。
2024年,我們還能看到零跑汽車爆發更多潛能,一方面是銷量上的持續上升,基於「四葉草」不斷布局新產品。不過,零跑汽車仍然面臨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那就是盈利。
零跑汽車去年第三季度的一份財報顯示,其毛利率僅有1.2%。銷量是起來了,但這家造車新勢力並未完全走上健康盈利的正軌。
任何一家車企的「長期主義」都離不開錢,有錢才有未來,希望零跑汽車的「四葉草」架構優勢能夠儘快展現,擺脫「賣一輛虧一輛」的困境,加強對供應體系的把控,相信才能更好地立足於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