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丹丹為什麼被罵得這麼慘?

2022-07-06   迷影生活

原標題:宋丹丹為什麼被罵得這麼慘?

說起這兩年的網絡流行詞,最不可忽視的就是「爹味」。

它本意是指老父親的味道,後來被網友們延伸為:充斥著自我和大男子主義,總喜歡說教別人的,略帶油膩、獨斷獨裁的男性。

相對應的,有「爹味」就有「媽味」。

最近,宋丹丹在綜藝《五十里桃花塢2》中的表現,就被網友戲稱,一股子「媽味」。

她話里話外帶給小輩嘉賓們的壓迫感,從螢幕內蔓延到螢幕外,讓觀眾們都感到濃重的不適。

先來回顧一下她的表現。

節目中,所有的嘉賓聚集在一起開會,李雪琴先當了個出頭鳥,提議大家要分工合作,以免出現有人搶活干,有人沒活乾的尷尬局面。

宋丹丹一聽就來勁了,扯著她獨有的大嗓門問了一圈:「誰搶活了?沒人搶活啊。」

最後,她把這件事歸咎為李雪琴沒有矛盾製造矛盾。

李雪琴當即啞口無言,只得半開玩笑似地打了自己一嘴巴。

一旁的汪蘇瀧和她對視一眼,就在這眼神互動中,明白了對方心裡的無奈。

宋丹丹本著新的一季來了新的嘉賓,大家互相認識,彼此熟悉一下的原則,建議開個篝火晚會。

小輩們自然是不願意的,辦晚會肯定要表演節目,誰也不喜歡被家長推出去表演節目。

但誰也不敢明目張胆地表示反對,只能曲線救國,提出新的建議。

比如武大靖提出舉辦運動會,一眾年輕男女隨即表示同意。

其實到這裡雙方陣營已經非常明顯,無論是當了出頭鳥被「打壓」下去的李雪琴,還是充當矛盾調和劑的汪蘇瀧,用鼓掌和大笑來表明態度的王鶴棣,被宋丹丹點名表演節目,不情不願的吳牧野……

這就是宋丹丹一個人的「戰爭」,哪怕表面上支持她的辣目洋子,實際上心裡也在委婉表達拒絕。

明明是被「排擠」,但為什麼這一幕被觀眾看來,受害者依然是除了宋丹丹之外的所有人呢?

有位網友這樣說:「這一幕像極了過年回家,獨自面對七大姑八大姨的我。」

宋丹丹一個人,抵得過千軍萬馬。

她甚至讓人家表演詩朗誦,這三個字一出,就有那味兒了。

這尷尬的局面,直到王傳君的堅定拒絕,才有所打破。

他明確表達:「我不想參加篝火晚會。」

「從最開始到現在,我總覺得被推著走,我不喜歡這種感覺。」

王傳君說出了在場所有嘉賓想說而不敢說的話,讓螢幕外的觀眾,都忍不住為他起立鼓掌。

而宋丹丹大概大概也沒想到有人比她態度還強勢,一時愣在了那裡。

從某種層面上看,王傳君和宋丹丹倒像是一路人,直來直去的表達,竭力維護自己的利益。

只是不同的是,王傳君要維護的利益和大多數人趨於一致,於是他的直來直去,就更容易讓人接受一些。

這期節目播出之後,熱搜上突然出現一個話題「窒息是有話不直說的晚輩們共同製造的」。

在當下看來,它是那麼的契合時機,又是那麼的格格不入。

搞得很多網友自髮帶話題發微博:「一天天就知道給年輕人扣帽子」。

直說吧,會被罵不懂得尊重長輩;不直說吧,又要被扣這種不知所云的帽子。

年輕人,可太難了。

我們在這短短的幾分鐘視頻里,看到的問題僅僅是宋丹丹和年輕藝人的問題嗎?

不是的。

它之所以讓那麼多人有共鳴,是因為我們身邊,多多少少都有那麼幾個宋丹丹式的長輩。

固執己見,愚頑不化,過度強勢地把自己的觀念強行加給晚輩們。

簡直是性轉版的「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

節目播出後宋丹丹被鋪天蓋地的「批評」,她自己也意識到了其中的問題,於是主動去找李雪琴和王傳君道歉。

宋丹丹覺得自己神經比較大條,說話比較直接,但自己沒有壞心思。

但說實話,晚輩們有時候最怕的,恰恰是沒有壞心思。

很多長輩總喜歡把「我是為你好」掛在嘴邊,但這中間往往有一條永遠無法跨越的鴻溝叫做代溝。

宋丹丹不是好人嗎?她當然是好人。

她就是強勢慣了,時常自以為是地對晚輩諄諄善誘,完全看不到別人的尷尬和不適應。

對別人提出的問題習慣性地否決,要求別人一定要聽她的。

在節目中就體驗在,所有人舉手表決要開運動會之後。

她又加上一句:「明天先開篝火晚會,運動會放在後天。」

這種令人窒息的氛圍,是小輩們有話不直說造成的嗎?

建議提了,三番兩次地拒絕了,也舉手表決了,最後被一票否定了,還能怎麼辦?

往好處想,這是節目組想要看到的效果。

不然節目組大可以找一群年輕人過來,大家嘻嘻哈哈錄個給年輕觀眾看的節目。

非得讓宋丹丹這個充滿了時代印記,和年輕氛圍格格不入的人夾雜其中,暗地裡就是節目組想要看到的矛盾激化場面。

討論有了,熱度有了,甚至還將娛樂話題上升到了社會話題層面,這大概是節目組沒有想到的。

俗話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這小小的桃花塢,雖然只有十幾個人,但就像個濃縮版的江湖,它其中有職場、有社交、有派別爭鬥。

有大家想看的高情商與低情商的對抗,會說話和不會說話的碰撞。

宋丹丹式的強勢,小輩們從委婉表達不滿、試探性地拒絕到無奈接受,是我們生活中無數個情景的縮影。

這場鬧劇的最後,是宋丹丹的低頭道歉,晚輩們的輪流安慰,大家握手言和,其樂融融。

是不是也像極了我們生活中與人相處時的「妥協」與「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