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最大會員超市Costco 進入中國上海,引發大搶購,盛況刷爆社交媒體,最終Costco導致開業即停業,火爆到關門。而這種火爆場景也推動Costco當日股價上漲,其總市值達到1286.44億美元。
開業半天就被擠到停業、10萬元一隻的愛馬仕秒沒、比官網還便宜一元的飛天茅台瞬間脫銷……在過去的24個小時里,美國零售超市巨頭Costco在上海的門店上演了一出大型魔幻現實主義戲劇。
豬肉、茅台、愛馬仕
之所以如此火爆,不得不說Costco的「會員制」和成功的營銷。
貴州茅台全中國無人不知,「飛天茅台」儘管官方指導價每瓶1499元,但是由於一酒難求,在非官方渠道中,隨著「雙節」來臨,價格已飆升至3000元以上。在Costco只要1498元,比官方價格還便宜1元。也就是說,買到轉手就能賺一倍。不光是茅台,同樣名聲響噹噹的五糧液價格也很誘人,每瓶只要919元。
於是,「大媽」們洶湧而至,媒體報道鋪天蓋地,Costco一炮走紅!
除了茅台,價格節節攀升的豬肉也是當前全國人民關注的焦點,Costco低廉的價格立刻引來哄搶,一段「大媽」們搶肉的視頻廣泛傳開,險些動粗。據多家媒體報道,Costco一般商品價格均低於市場價格約30%~60%左右,而食品類價格則低於市價10%~20%。
天然受關注的奢侈品,當然也不會錯過。MCM的棕色印花雙肩包4399.9人民幣,Prada 143224的Tote bag13999.9元,Chanel 201030的菱格紋女士單肩包41999.9元,較市場價格均低千元甚至數千元,據報道愛馬仕瞬間被搶走了。
一夜之間,Costco股價大幅上漲5%,收於292.38美元,市值一夜增加61.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30億元。
一個收縮一個擴張
放眼世界,最近幾年,人們見慣了零售商的大撤退,閉店潮一波接著一波,就連美國零售業的另一巨頭沃爾瑪都忙著在全球範圍內收縮戰線,Costco的逆勢而行因而更顯得另類。然而大環境已經如此,電商衝擊不言而喻,沃爾瑪丟掉的市場,換做任何一個零售商想撿起來,都沒那麼容易。
沃爾瑪的收縮不只在中國。2016年1月,沃爾瑪直接宣布將在全球範圍內關閉269家門店。去年5月,沃爾瑪繼續收縮歐洲業務,將其在英國的商超業務Asda以100億美元的價格出售給了它的競爭對手。
不過沃爾瑪的收縮並不意味著它的兵敗,轉戰印度市場、轉戰線上都是沃爾瑪的重點策略。2018年末的一份數據顯示,沃爾瑪當年的在線零售支出將達到209.1億美元,有望成為僅次於亞馬遜、eBay的美國第三大在線零售商。在這種情況下,埋頭於線下的Costco還能在零售市場分得如此大的一杯羹頗顯得有些另類。似乎是倉儲會員便宜大份的模式總能找到為其買帳的消費者,在這個領域的第二大企業就是山姆會員,而山姆會員則處於沃爾瑪旗下。
風光無限的Costco真能所向披靡嗎?答案或許並不一定。有專家分析稱,Costco雖然領先,但並不讓人望塵莫及。國外消費者居住分散,快遞運輸到家成本高,但隨著無人機運輸的普及,美國消費者實體消費的比例肯定會下降,在這之前很多超市、大賣場乃至百貨店都已經出現了閉店潮。
至於上海的Costco門店,該專家稱,Costco在中國火爆的一大原因在於其折扣,但面對電商,Costco並沒有更強的競爭力,成本仍高於電商。而且很多消費者可能通過海外代購或直購渠道進行購買,價格也能比Costco便宜,Costco現在的優勢更多地與其促銷活動有一定的關聯,但這種優勢無法永遠保持。再加上其他渠道沒有競爭者,價格才會高,競爭者加入,一旦打上價格戰肯定會降價。
總的來說,Costco在中國市場要活下來,或許需要干兩件事。其一是本土化適應與改造,它必須真實的理解Costco選址周圍服務群體的起居出行,收入水平、生活節奏,購物習慣與偏好,真正提供合適的商品與服務,從商品到服務到體驗的全方位的差異化的體驗,從消費體驗來看,宜家其實就是Costco的一個學習樣本。其二是如何抗住未來中國市場的玩家對Costco模式的複製,而最終實現以類似的服務更低的價格在本土市場對Costco的反超。
因此,Costco的模式是中國新零售學習的一個樣本,但完全將Costco的模式搬到中國未必合適,Costco還需要沉澱,開業的火爆並不意味著它未來能持續火爆下去,能否成功,要看它的本土化適應能力,這或許要等一兩年才能見分曉。
素材來源:新浪財經、鈦媒體、北京商報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