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一/新高二/新高三,2020下學期需要重點關注的幾件事,家長提前看

2020-08-31     簡單高中生

原標題:新高一/新高二/新高三,2020下學期需要重點關注的幾件事,家長提前看

一晃已經8月底了,馬上就要開學了,在接下來的一個學期里,都有哪些需要重點關注的事情呢?

今天我們就來簡單給家長和孩子們梳理一下。

新高一

孩子們剛剛經歷了中考,這個暑假可能過的都有點high,無論是中考得意,還是不幸失意,都要儘快擺平心態,去面對接下來的高中三年生活。

高中不比初中,各科的知識 難度會明顯上一個台階,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是要把心思收回來。

關鍵詞:「難」

從初中到高中是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高中整體呈現知識量增大、理論性增強、系統性增強、綜合性增強、能力要求增加的「5增」趨勢,這是一個「坡兒」,必須要「跳」過才能完成這個質變的過程。

學習特點

高中的學習深度和難度較初中上升到新的台階,跨度很大,特別體現在數學、英語、化學和物理學科,很多學生認真學習但成績不理想,其實癥結就在於學生的知識牽引能力差,綜合學習能力急需要提高。

心理特點

高中生在心理和行為上表現出強烈的自主性,迫切希望從父母的束縛中解放出來。而感情變得內隱,即內心世界活躍,但情感的外部表現卻並不明顯。這些特點常阻礙著父母與子女的相互了解。

高一全年成長曆程事件表

9-10月,儘快適應高中生活,掌握工具性知識,適應高中學習生活節奏。

10月中旬,第一次期中考試,高中第一次檢測,暴露問題發現問題馬上調整解決(有些學校可能會提前,9月末或10月初即進行第一次月考,性質不變)。

11月,絕大部分學校會把高一下學期甚至高二上學期的部分內容提到高一上學期學習,提早預習和適應。

12月末1月初,期末考試,升入高中的首次正規檢驗,高考時一些保送、直招、自主招生名額選定也會以這次考試作為重要的參考標準(如果學校有月考習慣,那麼每次月考成績也是標準之一)。

1月末-2月,寒假,全面查漏補缺,提早預習下學期內容。

3月,高一下學期開學,學生需要很快進入學習狀態。

4月底,學校期中考試,以數學為例,應重點複習三角函數的相關概念知識(主要看學校學習順序)。

6月初,重點中學開始講解大部分高二知識,要跟上學習節奏。如果期中考試成績理想,應儘快進入超前學習狀態,不要沉浸在一次勝利之中;如果成績不理想,應儘早做調整,並對自己之前的問題做有效的分析總結。

7月初,學校期末考試。這次期末考試是對高一整個一學期學習效果的檢驗,也是高二兩級分化開始的前兆,做好自我分析。

各科重要提醒

語文:每天保證半小時閱讀

變化:高中語文與初中階段相比有較大的跳躍,強調學生自主閱讀和自主寫作,變「要我讀,要我寫」為「我要讀,我要寫」。因此,學習高中語文,一要善於「發現」,二要善於「表達」。

數學:耐心+恆心+毅力

變化:高中數學在知識的深度、能力的要求上都比初中有了質的飛躍,內容難度大、抽象,對分析能力的要求高。所以進入高中後,成績有所下降是正常的,大可不必為沒拿到高分而煩惱。擺正態度,相信是能夠把高中數學學好的。

英語:語法和詞彙是兩大要素

變化:進入高中後,英語教材的內容增多,跨度大,不像初中一節課就可以把知識點反覆操練到完全掌握,所以更要注意自學,溫故而知新。高中英語非常側重培養閱讀能力,所以除了一定的練習之外,還需要大量的自主閱讀。

物理: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變化:高中物理以定量計算居多,初中物理則以定性了解居多,因此在學習時尤其要關注相關的計算題。

此外,物理是高中學科中比較難學的一門,培養興趣非常重要,同學們可以有計劃地觀看有關的科普類電視節目和書籍,增加對物理的興趣。

化學:記憶理解兩者兼顧

變化:化學是理科中的文科,化學學習過程既要進行理科的邏輯推理,又要有文科的知識記憶和積累。同時,化學也是一門實驗學科,要學好化學,就要做好實驗,而且更要注意鍛鍊自己的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新高二

這個時候,新高考地區的同學已經完成了合格考,沒有改革的地區高中的課業負擔孩子們也都適應了,雖然前陣子大量時間上網課可能會有一些跟不上節奏,但我想說你們已經高二了,是時候開始更加認真的學習,準備後面的考試了。

期中、期末考試這些就不說了,這一年最需要關注的是,儘早地做出選科決策,然後有針對性的去加強對應科目的學習。

關鍵詞:「分化」

升入高二的同學,馬上能感覺高二知識難度的大大增加,同時,由於要準備高考,幾乎所有學校都會把高三的知識壓縮在高二講完。

如果稍有鬆懈,就有可能造成嚴重的分化,一些學生到高三再想努力的時候,發現為時已晚!

學習特點

兩極分化日益明顯,導致不同心理狀態;

歸因心理發生很大變化,學習的主動意識明顯增強;

對高考的期待與恐懼。

心理特點

高二階段由於很多學生目標不明確,一旦遇到挫折,特別是考試中受到打擊,就會自我懷疑,產生焦慮。同時「戀愛」現象也可能劇增,擇友有較高原則性。

高二全年成長曆程事件表

9-10月,高二上學期的初步適應階段,學生逐漸進入高二的學習狀態,每課時知識量大大增加,以及文理綜合的出現,學生不適感增強;十一長假,學生容易開始出現鬆懈情緒。

11月初-11月底,高二上學期學習中間過渡階段,學生學習習慣和態度逐漸形成;高二上學期的學習情況逐漸定型。

12月初,高二全省會考!高二會考越來越被重視,尤其是報名自主招生,會考成績很關鍵,學生和家長一定要重視。

12月初-1月中旬,高二上學期的深入學習和收尾階段,學習內容和難度進一步擴大,兩極分化現象初步顯露。

1月下旬-2月中下旬,高二寒假階段,利用難得空閒時間做好期末考試的檢查和反思工作;未雨綢繆,要做好預習工作,提前分擔高二下的壓力。

2月底-4月底,高二學年的重要轉型階段,理科學習有具體定量逐漸轉化為抽象定性;部分學生成績下滑明顯,導致學習興趣開始下降,厭學情緒有所滋生;學生兩極分化程度開始加深。

5月-6月,高中學習能力和高考核心競爭力形成的關鍵階段,各科難度和容量最為集中的時期;很多同學前期積累的問題開始集中爆發。

7月初,高二學年最後收官和學生實力基本定型階段,兩極分化達到高峰。高中過渡階段宣告結束,學生學習習慣和實力基本定型。

新高三

首先恭喜孩子們進入到人生中可能最充實的一年,不管是選3+1+2,還是文理科,選科的方向都定下來了,接下來就是按部就班的完成剩餘課程的學習,儘早進入總複習的狀態。

同時在接下來將要面對的考試可能也會比較多,具體見下文模擬考進程。

關鍵詞:「高壓」

高三整個學年,考生要面對來自多方壓力,這時候明確高考目標,同時分析自己的程度,是很重要的。如果沒有合理地定位自己,是無法形成科學規劃的。

學習狀態

高三的學習不再只是關注「點」,更多的是關注「面」,關注點與點之間的聯繫。

高考複習有三種境界:

第一種境界:做一道題,會一道題。

第二種境界:做一道題,會一類題。

第三種境界:做一道題,會出一題。

心理狀態

高三沒完沒了地做題、沒完沒了地考試,還有家長和老師沒完沒了地嘮叨,加上自己給自己的壓力,很容易有急躁、鬱悶、迷茫、懈怠等情緒。

但如果能夠及時調整,讓心態回歸到正確軌道上,就是往高考成功的道路上前進了巨大的一步。

明確高三階段最重要的目標

目標明確

明確高考目標,同時分析自己的程度,明確差距。對目標學校的情況初步了解(包括歷年招生情況對比,有無加分限制)。如果沒有合理地定位自己,是無法形成科學規劃的。

重視薄弱科目

高二偏科的問題到了高三會被無限放大,尤其是大部分省份文綜和理綜合卷,分數差距會越來越明顯,如果高三前不把這些薄弱克服掉,就會成為高考成功路上難以逾越的障礙。

恰當選擇

對於高二的學生來說,選擇課外輔導是必不可少的,老師的引導和點撥可以讓你進步得更快,但是課外輔導的形式很多,要根據自己的接受程度量力而行。

高三全年成長曆程事件表

高三模擬考試時間表:

7-9月,學校做學期分析,制定合理計劃,進行一輪複習。

10月末11月初,期中考試,大部分學校開始總結性複習。

次年1月初,期末考試。

次年1月中旬-2月末,寒假。

次年3月初,一模考試,全面開始第二輪複習。

次年4月初,二模考試。開始第三輪複習

次年5月初,三模考試,重點專項複習,查缺補漏。

次年5月下旬,四模考試。

次年6月7、8、9日,高考,各校大型招生諮詢會。

次年6月24日左右,高考成績發布,考生填報高考志願。

高三必須強化的七種意識

目標意識

首先要有未來的奮鬥的目標,其次要有階段性的努力目標,目前最重要的是找出實現未來目標的目標差。

基礎意識

基礎是在長期、大量、反覆的練習中積累和熟練起來的,所以對待基礎不能急功近利,要打持久戰的思想準備。

打好基礎要從早入手,查缺補漏工作必須在第一輪複習中基本解決,不要期待在第二學期補救(利用暑假、寒假和周末時間是一個比較可行的計劃)。

總分第一意識

高考並非是單科的比拼,而是綜合實力的較量,是總分的PK。為此,必須牢固樹立總分第一的意識,不能憑個人的興趣和偏好把精力放在某一科,要力爭各科基本平衡。

當然,在起始階段,可以有所側重,有針對性地把相對薄弱的學科補上來。在後續階段,就必須保持相對的平衡,力求在總分上有所突破。

規範細節意識

要把規範細節意識貫穿在整個複習備考過程,要從每一次的作業和測試抓起。

計劃意識

在第一階段複習備考中,在宏觀上要制訂好學期計劃,在微觀上要制訂好周計劃和日計劃,每次月考前還要制訂出短期的複習計劃。

反思糾錯意識

具體來說,要學會階段的學後反思、作業的練後反思以及大考後的考後反思。建議每位同學都要有一本反思糾錯本子,以落實反思糾錯的具體措施。

身心平衡意識

學會勞逸結合,張弛有度,動靜結合。課中認真學習,課餘徹底放鬆。始終保持飽滿的精神和正常的學習狀態。

圖片:攝圖網;文章來源:簡單高中生整理自網絡。歡迎收藏及轉發到朋友圈,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4P54Q3QBd8y1i3sJjRD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