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2月底前不開學,在正常寒假結束後,全省將開展遠程教育教學活動。」昨天,我省關於「停課不停學」的具體安排明確發布,一時間,家長和老師都關注起了「網課」。
根據發布消息稱,各年段每天有集中授課總時間,小學低段、小學中高段、初中、高中分別不超過1小時、2小時、4小時、5小時,同時布置多種形式的作業,對所學內容進行考查和評價。
「上課效果會好嗎?」「孩子的視力怎麼辦」「小孩在老家,老人不會上網!」這是家長們討論最多的幾個話題。很多一線老師同樣在為網課頭痛,有老師在外地隔離,教材也沒有。
家長擔憂:視力影響大,父母上班了怎麼辦
「這兩天,女兒的培訓班已經在開展網課,但學下來, 效果不怎麼好,最關鍵的還是視力影響大,眼睛太累了。」李先生的女兒上小學四年級,他說正想停課不繼續上,卻看到學校也要上網課,「學校和培訓班不一樣,學校這個如果開起來,那只能去上的。」
和李先生一樣的家長很多。王女士兒子讀五年級,這個學期開始,視力開始下降,醫生再三叮囑多參加戶外活動,減少長時間看電腦用眼。「現在整天在家,那是沒有辦法,再這樣上網課,估計視力要直線下滑了。」
網課學習 圖源:攝圖網
也有不少家長,擔心起怎麼上課的問題。
據了解,有時候同一個學校,不同的科目選用的平台都不一樣,需要下載好多個軟體,不斷地切換。沈先生夫妻倆已開始上班,而兒子還在老家。「老家沒電腦也沒網絡,老人也不會弄。如果趕回去接,現在高速一去,可能就要隔離,也不現實,真的不知道怎麼辦好。」
翁女士的女兒雖然在杭州家中,但她也有煩惱,到時家裡只有女兒和奶奶,有沒有認真在聽,根本不知道。「我們成年人,玩起手機來都停不下來,讓孩子用手機學習,究竟有多高的效率,能有那麼自覺嗎?」
老師擔心:效率低,學生到底能收穫多少
很多一線老師接到通知後已經在準備網課的事。「哎,壓力很大!」「有點焦慮,比較亂。」老師們回答得挺無奈。
最讓老師們擔心的是課堂效率問題,學生到底能收穫多少。
杭城一所名校的資深教師說,課堂,最重要的就是互動、交流、情境,可網絡課堂缺少了這些東西,變成了冷冰冰的螢幕,單向輸出,真的有效嗎?有老師甚至直言不諱地說,只用網絡上的電子課本,沒有練習冊,老師根本監督不到學生在,可能會是一種低效的課堂。
一位初中老師說:「我已經用了四天備課,接下來一周可能要上十六節課,還要留作業批作業,同時再備新課,還不知能上的怎麼樣?」
讓有些老師無奈的是,放假後回了老家,身邊沒有準備教材,電腦也沒準備。有些是匆忙返程,有些不方便回,只好問親戚借電腦,再參考電子教材。「效果很不好。」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一線小學老師說,老師們都是匆忙在趕,擔心質量,怕學生收穫不大,很焦慮。
10年間兩次在3月開學
希望這個假期成為孩子難忘的記憶
如果停課期間不上網課,新學期會不會來不及?
網上有人對杭州中小學第二學期的開學時間做了統計,十年來的情況如下:2010年是3月8日,2011年是2月1日,2012年是2月8日,2013年是2月26日,2014年是2月17日,2015年是3月9日,2016年是2月25日,2017年是2月4日,2018年是3月6日,2019年是2月21日。
「其實可以看出,之前3月開學也是有的。」杭城某知名初中一位老師說,她分別在2015、2018、2019帶初三畢業班,時間確實緊張一點,但也都是正常進行的,只要提高課堂效率,沒有大的問題。
有一位執教多年的名師提議,開學後可以實行單休,把一部分時間補起來。
還有老師提議,暑假可以是適當減少,都是一種可以變通的辦法。
對於多出來的假期,學生在家該做些什麼?老師們的想法倒挺一致,最重要的兩件事是閱讀和運動,再適當做一些在家中可以開展的綜合實踐類作業,搜集資料,做些創新。「可做的還有很多,陪陪家中老人、學著多做點家務,都是很好的事情。」
因為疫情,這是一個特殊的寒假,希望大家放下心頭的焦慮,讓這個假期成為孩子難忘的記憶!「對中小學生來說,尤其是小學生,學知識永遠不會晚。」一位省特級教師這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