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小孩玩手機失控?看美國咋治「手機依賴」→_→

2020-06-22   父母世界Parents

原標題:大人小孩玩手機失控?看美國咋治「手機依賴」_

疫情反覆,幼兒園、小學生又放假了。原本想著讓神獸們上學就可以遠離電子產品,眼下父母們又開始猶豫了......疫情期間宅著不出門,孩子的螢幕使用時間越來越長,媽媽一邊為孩子的視力擔心,又不知道如何讓孩子合理使用電子產品。

其實何止是孩子,大人也該認真評估和管理一下自己與電子產品的關係。一起來看看美國專家給出的建議吧!

01

管理家長自己的使用習慣

研究表明,與孩子對手機(或其他電子產品)的依賴行為相比,家長自身的依賴行為對他們的影響其實更嚴重。如果我們陪伴孩子的時候,不停刷著抖音、微博,或者玩著手機遊戲,與孩子的語言和身體互動就會減少。

設立一個手機充電站

在家裡設一個專門給手機充電的地方,記得不要設在臥室。這樣在早晨和睡覺時間不用電子產品的時候,就可以把手機等電子設備都放在那裡,避免總帶在身邊。

告訴孩子用手機的原因

如果一定要在孩子旁邊使用手機, 最好告訴他你在做什麼。Julianna Miner 是喬治·梅森大學公共衛生專業的副教授,也是《養育善用電子螢幕的孩子》的作者。她說:「雖然你知道自己是在看工作郵件,但也得讓孩子知道這一點。」

有目的地使用手機

Miner說,有工作需要的時候,就告訴孩子:「我先回3封郵件,回復完之後就可以帶你玩啦!」完成之後,把手機放在一邊,與孩子一起盡情玩耍。這樣一來,哪怕是很小的孩子都能明白電子產品有其特定的用途。如果你能大大方方地告訴孩子「我在用手機列購物清單」,那麼下一次,當你問孩子在用平板電腦做什麼的時候,就容易得到答案了。

減少手機的娛樂性

關掉手機上無關的通知,設置一些限制,比如玩一定時間後App自動關閉等 。在主螢幕上只保留關鍵的App,比如地圖、日曆和天氣等,然後把剩下的放在第2頁和第3頁的文件夾里。你也可以給手機設定一個長一點的鎖屏密碼,這樣每次看手機都會更費事一些,由此減少打開的頻率。Heitner博士建議養成習慣,每次和孩子在一起想看手機的時候, 先問問自己:「能等會兒再看嗎?」

「最近每到周末,我都會留2個小時把手機關在房間裡,自己專心陪孩子。我老公也重新戴起了手錶,不看手機也能知道時間。」

——Amy,來自愛荷華州佩拉城,3個孩子的母親

02

留出「去數字化」的時間

Tiffany Shlain是《24/6:一周一天去數字化的力量》的作者,她和家人每周五從傍晚開始,一天內不使用任何電子產品。這種「去數字化日」近年很流行,有人還會嘗試持續時間更長的「3個月去數字化挑戰。Rich 博士說 :「 有電子產品的時候,我們從來不會覺得無聊,而這恰恰是創造力和想像力誕生的土壤。在休息時間裡,試著從電子產品的包圍中脫離出來,這會幫助我們改變依賴的習慣。」

讓妻子或丈夫加入計劃

成年人可能比孩子更難與外界隔絕。建議對照日程表,找出一個周末,和伴侶一同遠離電子產品幾個小時。如果老公有些猶豫,可以告訴他,父母應該成為孩子的榜 樣。Shlain說 :「只是離開電子產品幾個小時,這其實並不難。如果連我們自己都做不到,又怎麼教孩子呢?」

沒必要強調不看電子產品

Shlain建議,不要對孩子說 :「 今天不能玩電子產品。」可以換一種方式,問他:「今天想做什麼?」讓家中每個人列一個計劃清單,把一天安排得滿滿的。對於學齡前的孩子,家長其實沒必要強調不看電子產品的事情,提了他們反而會過度關注。而大孩子可能會有些不滿,這時候你可以向孩子承諾,「去數字化時間」結束之後依然可以玩,讓他們先專注於眼前的遊戲。

使用一些傳統方法

可以試著保留固定電話,以及鬧鐘、手錶 、mp3和數位相機等,不用一直依賴手機的功能。Shlain還建議列印出本地地圖和親友常用號碼,減少查智慧型手機的機會。

列一張備選活動清單

Shlain長期備著可以與孩子一起玩的摺紙和棋盤遊戲,冰箱上還貼著一些不需要電子產品的活動清單。她說:「當孩子抱怨無聊的時候,我就會指著清單讓他們自己選擇。」

03

思考如何運用電子產品?

你可能很享受「去數字化」時間,願意把它變成生活中的一部分,也可能會不太適應。Miner說 :「決定你是不是好家長的,不是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長,而是明白如何讓電子產品為全家服務。家長可以制定一些規則,不讓電子產品占用過多休息時間。」

調整使用時間

專家們一致認為,睡覺前1小時應該遠離任何活動的電子螢幕,這對孩子的睡眠質量非常重要。全家一起吃飯的時候,也應該避免看電視或手機。如果不想在電子產品中虛度周末,不如一起去戶外走走,或者騎騎自行車。

換種娛樂方式

Heitner博士提醒家長,如果沒有特定安排,電子產品可以輕鬆占滿孩子的玩樂時間。如果女兒這幾周一直在平板上玩遊戲,冷落了娃娃的化妝箱,家長就該想想她玩電子產品的時間是不是太長了。

發揮電子產品必要的作用

電子產品有時候是真的很有用,留一小段螢幕時間也沒必要內疚。比如,在孩子放學回家等待吃晚餐的時間裡,完全可以讓他們自由地玩一會兒。《壓力之下》的作者LisaDamour博士說:「已經上了一天的課,放學後就讓孩子看一集動畫,其實也沒有多大關係。」

設定「軟目標」

不要過度使用電子產品,也不用看見孩子玩電子產品就有壓力。Heitner博士解釋說:「有時候父母確實有事要辦,無暇照顧孩子,比如身體不適需要去醫院。這種情況下,可以讓孩子多玩一會兒電子產品,不用把時間卡得太死。不然孩子會因為這些規定一直和你討價還價。」

適當遠離電子產品,多一些時間和家人陪伴~

撰文/ Virginia Sole-Smith

攝影/Priscilla Gragg

編輯/ 師曉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