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行五里亭高架
兩側盛放的三角梅映入眼帘
在湖濱支路
連分車道都被精緻地打造成風景畫
騎車拐入烏山路
清新之風撲面而來
……
綠樹成蔭的烏山路。
園林關乎人居環境
是具有生命力的城市基礎建設
福州市園林中心一直以尊重自然保護環境、提升市民幸福感為原則,自2019年開展「綠進萬家、綠滿榕城」工作以來,結合水系治理、古厝保護等內容,持續將湖光山色引入城市,將綠化建設融入城市更新,為福州打好國際品牌貢獻園林工作者力量,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麗家園。
紮根一線 鋪綠意
上周六,市園林中心主任楊曉
又來到旗山湖公園進行指導
從去年10月底開始
她每周至少去一次旗山湖公園建設現場
與設計方、施工方和監理方
一起就現場遇到的問題
提供指導、進行商討
楊曉(右二)在上下杭進行綠化指導。葉義斌 攝
市園林中心主任楊曉
「園林建設工作不同於建築,可以一五一十地根據設計圖施工作業。園林施工過程也是再創作的過程,布置的是景觀,考慮的是藝術。我們要隨時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甚至要事無巨細地關心一棵樹的種植、一塊石頭的擺放,因此圖紙和施工成果很多時候是不同的樣子。」
旗山湖公園的業主方、施工方
和監理方到齊後
就開始「巡園」了
繞一圈共計6公里
市規劃院景觀所的陳寬明
是該項目負責人之一
他拿著設計圖紙走在楊曉身邊
將圖紙展開時一群人便圍了上來
「古厝周邊要多種點樹,營造若隱若現的效果。這樣敞開來,缺少了美感。」楊曉指了指湖對岸的古厝,「駁岸的草皮邊緣斷層過於明顯,可以種些灌木形成過渡。」
工作人員在一旁仔細做著記錄
烏龍江公園管理處主任林鳳——
我們有一個專門的群,各單位負責人都在裡面,我們每次來現場發現問題,都會配上圖片形成清單發入群內,問題確認整改後才能對帳核銷。
烏龍江公園是旗山湖公園的對口援助單位
林鳳作為主要負責人
每周都會去現場三四次
指導綠化工作
建設中的旗山湖公園。鄒家驊 攝
楊曉之前就了解到大學城拿出了1876畝土地建設公園,用於提高大學城的功能品質,打造大學城的品牌形象,而閩侯在園林方面的技術力量需要支援。借著去年10月到閩侯開會的契機,楊曉特意到旗山湖公園看了看,回去以後就召集中心人員進行內部研究,決定仿照水系治理的做法,實行一線跟包。
「我常和大家說,跟包工作看起來做的是別人的事,鍛鍊的卻是自己的功夫。」正是有楊曉這樣的理念,無論是否屬於市園林中心範疇的工作,只要有需要,市園林中心都會調撥人手,全力支援。不僅僅是大學城,閩侯和高新區的園林綠化工作也分別由閩江公園和金山公園進行跟包指導,城鄉建總在綠化施工過程中遇到困難,市園林中心也會派技術人員提供幫助。
此外,市園林中心從2019年起就結合「服務基層年」活動,主動向各縣區徵集需要幫助解決的問題,定期由市園林中心領導帶隊提供指導和幫助,將園林建設經驗帶到一線。
為民造園 享綠景
全長9.6公里的南二環
如今已成為展現福州
現代都市生態風光的景觀大道
兩側綠化帶平均寬度25米
綠化景觀面積49.1萬平方米
南二環後坂路段兩側綠化景觀得到提升。鄒家驊 攝
記者來到倉山區林珠45號看到,這個在地圖上仍定位為新天地家具城的地方,如今已是掩映在綠叢中的五人制足球場,學生們在暢快踢球。足球場外的綠道上,不時有市民慢跑或散步。
花木公司南二環項目負責人王東
「南二環的綠化建設是隨著倉山區舊城改造而逐步跟進的,園林部門的綠化建設,助力城市更新、品質提升。」
這體現了福州城市園林建設理念的改變
在兼顧綠地綠量和遮陰效果的同時
留出大面積開闊空間
保證市民有足夠的休憩和運動空間
南江濱西大道形成「綠絲帶」。葉義斌 攝
則徐大道與南二環交叉口不遠處的
綠化建設於去年3月動工
考慮到該地段較為平整開闊,預留用地建設足球場的想法便進入了設計圖紙,並且最終為市民建設一個可以自由使用的球場。「目前南二環後坂路段已分別建成兩個籃球場和一個足球場,我們計劃再建兩個籃球場和兩個足球場,讓市民有更多的休憩和運動空間。」王東說,南二環全線園路的貫通讓街頭公園串起來,還打造了木亭子、木紋廊架等林下空間,讓周邊居民一出家門就可賞景,也可運動休閒。
市民在打鐵港公園愜意遊玩。葉義斌攝
從「賞綠」到「享綠」,市園林中心著力提升公園品質,去年完成 左海公園、閩江公園接駁口、花海公園和金山公園林下空間的改造提升,共計 3.5萬平方米,增加了市民的活動休憩場所。同時按照「一網打盡」原則,組織排查城區道路綠化帶過密問題,修剪17條道路的綠化帶,建造可入式綠地空間,增加廣場亭廊、環衛公廁、公共視頻、24小時圖書館等便民設施。市園林中心還將根據民意調查,在公園內增加消費設施。
精細提升 播綠種
年前完成改造的上下杭花漾街區
在春節期間成為熱門打卡地
鮮花綠植添彩,上下杭更具韻味。鄒家驊 攝
上下杭花漾街區的設計方案
是市園林中心5個技能小組
共同參與設計、討論的結果
對於園林造景來說,三分靠設計,七分靠施工,經驗傳承不能少。為了將「傳幫帶」融入日常工作,市園林中心在2017年組成了技能小組,每個小組由兩名園林大師帶頭,園林系統的青年工作者可自願加入。如今,技能小組人數達到四五十人,通過一個個具體項目,鍛鍊形成老中青傳接有序的專業隊伍。
「做好傳統街區的造景,需要積澱,更要用心。」參與上下杭花漾街區設計指導的邱昭輝說,他要求參與設計的人員提前了解閩都文化的內涵和福州古厝的特點,這樣才能用園林語言表達福州特有的味道。
到了施工階段,邱昭輝多次帶隊前往花鳥市場選材。選材不僅要把握傳統味道,還要考慮容器和植物的規格造型,打造高低錯落、風格統一的景觀。邱昭輝站在星安橋巷84號旁的園林小景前,講述每種材料的來歷,「我們做造景的一定要多逛花鳥市場,選取材料。還要做到心中有數,有些在市場上無人問津的東西,放到合適的場景就能點石成金。」
上下杭街區沒有大塊綠地,花化提升是在有限的空間內做出貼合生活場景的園藝設計,例如花材的選擇,以繡球、三角梅、龜背竹為主,容器採用了生活中常見的水缸、石槽和木條。這為市民提供了借鑑經驗,為院子和陽台增添生機。
市園林中心一邊鋪綠滿榕城
讓市民可以
「推窗見綠、出門進園、行路見蔭」
「十三五」期間
建成區新種喬木 85萬株
建設山邊、路邊、水邊小公園 1202個
拆牆透綠 1072處
提升林蔭道 342條
提升綠道 1294.48公里
逐步形成林蔭網絡和公園綠地網絡
小朋友在街頭公園歡快遊玩。葉義斌 攝
另一邊,市園林中心不斷助綠進萬家。推出「綠色銀行」,市民參與活動、遊園打卡即可獲取綠色積分,兌換盆栽和園藝工具;舉辦公益課堂,市民將插花技巧、植物養護知識帶回家;市民園長、陽台改造、植物醫院,讓市園林中心和千家萬戶的生活連在一起。
福州日報社新媒體中心出品
記者:林奕婷
編輯:劉曉芳
監製:吳文霖 潘溫祥
覺得好看,你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