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永遠也叫不醒一個《愛情公寓》的粉絲

2020-01-17   Vista看天下

愛情公寓叕抄襲了嗎?


因抄襲被罵多年的《愛情公寓》系列,在近日第五季開播之後又被抓到了這方面的小辮子:


劇中美嘉直播時所畫的三張畫,都被指和B站知名up主老番茄2017年的畫非常相似。


劇中還有另外兩張圖的構圖和畫風也被指類似老番茄原作


被網友罵了兩天之後,15日晚劇方官方發布致歉書,稱是「錯誤地使用了老番茄的畫作為參考圖片」,最後導致了道具和原畫近似。



除了撞在700萬粉絲的B站紅人槍口上,第五季開播後,也已經有up主盤點了前8集裡有哪些橋段涉嫌抄襲或融梗。


總的來說,像以前那種明目張胆將故事線和情節照搬漢化的做法是沒了,但仍有一些在橋段上「撞梗」的地方。


比如呂子喬和美嘉領證拍結婚照的情節中,男方一拍照就表情僵硬的梗,被一些網友認為和《老友記》中錢德勒莫妮卡拍照時的情節有所雷同。



粉絲大可以替《愛情公寓》辯解它有自己很順的劇情邏輯和前因後果,不是抄襲,頂多是個致敬。


但《老友記》粉絲看到,心裡就會產生那股熟悉的膈應感:從第一季致敬到第五季了,我「理解」。



積怨已久的《老友記》粉絲最近對愛5的嘲諷還不止於此。


近日博主@小李飛貂兒 的一條微博指出,《愛情公寓5》推出的紀念積木從場景到設計風格,都和之前《老友記》與樂高官方聯名的積木非常相似。


關鍵問題在於,樂高非常有代表性的小人結構是有專利的,但從宣傳圖和粉絲曬單來看,愛情公寓的小人與樂高小人相似得可疑,零件細節也被網友扒出和樂高之前的產品雷同。



雖然這不能斷定侵權,但網友對它的憤怒又一次被點燃了:抄劇情抄人設,怎麼到現在連周邊也要不乾不淨?


可能大家都沒想到,2020年了,《愛情公寓》系列的抄襲問題居然還在引發憤慨和罵戰。


尤其是劇集本身,它都被罵這麼多年抄襲了,怎麼還一直不停地拍?


拍出來,怎麼還是不斷有市場買單?


可以說是開年第一迷思了。


愛情公寓,一部雞賊進化史


用「血厚」二字來形容《愛情公寓》這個IP,不為過。


不說別的,在2006年左右的武林外傳和家有兒女之後,它的確能排得上最知名的中國情景喜劇之一。


這情況就極為尷尬了:它早已因為數不清的、證據確鑿的抄襲事跡被釘上了中國影視的恥辱柱,可是這恥辱柱占地面積過於巨大,根基過於牢固,甚至還在不斷擴張。


一談到到最近這十年的國產電視劇,你根本不可能繞開它,也不可能迴避它身上凝結的行業頑疾。



這些年不斷有人鄙視和辱罵那些愛看《愛情公寓》的粉絲,認為是他們一直為抄襲劇提供市場。


但錯誤的根源還真不能全推到他們身上。


2009年《愛情公寓》第一季推出時,它恰好填補了以都市男女為題材的情景喜劇的空白期。


在當時的環境下,不是所有人都有條件去接觸《老友記》、《老爸老媽浪漫史》等美劇,尤其是《愛情公寓》的主力受眾——當時還在上小學和中學的95後和00後。


在最開始,沒看過這些優質美劇、且被它們的漢化版吸引的觀眾,只能說是掉進了主創精心設計的陷阱。


山寨與原版情節對比


但這之後,得利者繼續為這陷阱粉飾,且忙著繼續挖坑。


2012年編劇汪遠接受《羊城晚報》採訪時提到美國電視劇製作制度的高效率,羨慕「《老友記》有16個編劇,一個編劇可以專門寫一個演員的台詞」,而《愛情公寓》伊始只有單槍匹馬的他自己。以此,他隱秘地為自己為什麼借鑑了那麼多經典橋段開脫。


主演們也曾在面對公眾時,把抄襲問題偷換概念變成「學習」、「致敬」、「本土化創新」。



多年來大家早已看出,團隊面對鋪天蓋地的抄襲質疑時,思路是這樣的:


沒被揪出來,就假裝無事發生;


被錘了,就說自己是致敬;


權益被侵害的對象(比如國內的段子手)真的發現了,就賠錢;



……然後接下來繼續「致敬」那些不會跨越太平洋來告自己的對象。


你會發現,路人的罵聲無濟於事,因為只要繼續忽悠自己的核心受眾並躲避實質性的懲罰,便永遠有利可圖。


在同樣的影視環境里,那些用爛劇侮辱人智商的,利用流量明星撈錢的,無版權翻拍國外綜藝的……無非都是同一種思路。


更加雞賊的是,第四季的編劇還堂而皇之地讓幾部被抄襲過的冤大頭出現在了台詞里,儼然形成了「自黑」的架勢。



這一招在第五季的先導預告片中徹底放飛自我,18年愛情公寓大電影被狂罵、今年主演都湊不齊的槽點,全都融了進去。



如今這世道,怕就怕理虧的人學會了拿「自嘲」當擋箭牌。


這是利用了現在輿論的一個誤區:好像只要ta敢拿自己被罵的事情自黑,就沒有什麼過不去的坎兒。在大家驚訝的笑聲中,很多東西就漸漸被一筆勾銷了。


挨罵這麼多年還堅持拍下去的《愛情公寓》早已深諳雞賊之道、並將其發揚光大,在最後一部之際,它終於與時俱進地進化到了雞賊的最新境界。


「忘恩負義的白眼狼」


走過了十年的《愛情公寓》,不僅紅、群眾基礎好,還從這裡走出了一批名氣不小的演員。


但隨著時間越長、口碑越崩,這些演員和這個IP的關係也越尷尬。


不被看好的第五季從官宣到播出,最受人矚目的點就是「關谷和悠悠不再參與」、「陳赫只會在裡面零星客串」。


有網友戲稱,想知道這麼多年誰的演藝事業沒有發展,看看誰還留在第五季里就行了。



還在演第五季的演員真的一無是處嗎?其實扮演美嘉的李金銘、扮演呂子喬的孫藝洲等人,演技上還是有可圈可點之處的。


但愛情公寓這個IP影響力之大,使得與之有關的演員可能花多少努力都無法把自己的職業生涯和其完全解綁。無論是和劇中形象牢牢捆綁的陳赫婁藝瀟,還是主動徹底轉型的王傳君金世佳,都是如此。


王傳君與過去激烈「決裂」的姿態,更是讓他招致罵名,變成了一個忘恩負義的白眼狼。


《愛5》疑似借關谷爸爸之口,說王傳君是個「忘恩負義的傢伙」


當然,與一個深入人心的角色關聯久了,演員想和自己的固有形象解綁,肯定是要付出時間和代價的。


比如已經得過金雞和百花最佳女配的鄧家佳,最近在《大明風華》中風頭都蓋過了湯唯,但至今最被人熟知的形象還是「小姨媽」(在《愛情公寓》里的外號)。



但很少有人能料到,王傳君自我切割承受的代價是道義上的指摘。


輿論若是認為他離開《愛情公寓》後走得不夠好,大可以批評他演技還不夠精湛,評價他的職業規劃做得不好云云,但抨擊的焦點卻變成了他兩面三刀不知感恩。


這種憤憤不平背後的邏輯是,它當初讓你紅了,讓你獲利了,你怎麼能得到好處之後就唾棄它不好?


他這樣做反映出的情商是一碼事,但關鍵是,只要某種手段讓一個人紅了,他日後就沒有對其進行反思和批評的權利嗎?世俗意義上的成功是一切過錯的遮羞布嗎?


如果「吃水不忘挖井人」的邏輯邏輯廣泛被大眾接受,那從業者必須都對那些用「不義手段」起家的過往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最後會是什麼後果?


渾身都是行業弊病的「愛情公寓們」,自然會在皇帝新衣的保護下一直紅火下去。


這又真的是觀眾希望看到的嗎?


「巨嬰」型觀眾也該長大了


拽著那些「背叛」了愛情公寓的演員不撒手,其實也挺耍無賴的:


因為一些忠實觀眾並不想承認,自己沉迷過的東西是那麼站不住腳。


尤其是隨著時間推移,當初的那批粉絲長大了,過往的經歷可以歸進「青春」——一個不容外人玷污與指摘,完全封閉的範疇。


早年間,粉絲為其辯護的理由還是「你行你上」:


「讓你來抄你能抄得這麼好看嗎?那也是讓人了解美劇的一種方式啊,要不是愛情公寓,誰知道老爸老媽浪漫史啊?」


這兩年已經逐漸演變成了以青春為名的追憶:雖然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可它畢竟是我的青春回憶啊……



正是這層青春濾鏡,成了《愛情公寓》背了七八年罵名卻能在2020年依舊活躍的最後的底褲


2018年時,它用一部天怒人怨、偷梁換柱的離奇大電影,不僅讓路人震驚於吃相的難看,更是令大批忠實粉絲感到受傷;


但在這之後居然還能拍出第五季,用「最終季」給青春收尾的噱頭無疑燃起了不少人最後的眷戀。


所以,第五季又惹抄襲緋聞,以及這兩天被指出的技術上的缺陷、編劇的強弩之末,它卻還是能獲得高熱度,背後都是同一種底氣在支撐:


雖然我有那麼多「黑歷史」,但還是有很多人把我當青春的美好回憶,所以不管整出什麼么蛾子都能換來一句自我感動的「紀念我的青春落幕了」。



可是中國觀眾所謂的青春能被利用得有多廉價,我們還沒看夠嗎?


這幾年被資本炒熱的亂象中,有人利用了十幾年前的經典之作被人念念不忘,於是湊齊原班人馬拍一部不堪入目的新作撈錢;


影響力大的系列作品,非要一直狗尾續貂不斷榨取,直到徹底毀了自己的口碑才算完……


一次又一次地,對「青春」二字格外敏感又真情實感的觀眾善良地原諒了那些拿自己當韭菜割的鐮刀,還替他們粉飾著自己不容玷污的青春回憶。


可是對《愛情公寓》這樣的創作者感恩戴德,是否也太低估了自己作為一名觀眾的價值——


曾經霸占青春那麼久的東西,裡面到底傾注過多少尊重觀眾、尊重作品的心血呢?


新的抄襲事件後,有的粉絲都心涼了


如今,在兩種截然不同的輿論聲中被爭議多年的《愛情公寓》終於快落幕了,不肯從所謂青春里走出來、也不肯正視它有什麼問題的觀眾,也該成長了。


畢竟,國產影視不能永遠被慣著,靠著「我成功了我就有理」、「你們誰也不可以破壞青春的情懷」的巨嬰邏輯不斷獲利,永遠也邁不進健康的成年人的世界。


在官宣這是最後一季的時候,電視劇官微曾說,「感恩」。


要我說,該對此感到感恩的是希望國產影視能發展得好一點的觀眾——謝天謝地終於完了,千萬別再有人把它遺留下的「精神遺產」發揚光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