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新的研究發現,比起升入中學的學生來說,那些在6年級(11-12歲)和7年級(12-13歲)仍然留在小學的美國學生的閱讀和數學測試中取得了更好的成績。相比之下,留在初中讀8年級(13-14歲)的學生的成績比高中的學生好。
來自美國維吉尼亞大學的首席研究員Marisa Malone說:「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在青春期經歷升學過渡可能產生有害的結果,目前的研究進一步證明了這一點。」 Malone和她的同事在《學校效能和學校改進》上報告了這方面的發現。
在美國,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他們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在不同的學校之間轉換,不同學校的年級跨度稱為年級結構。最常見的一種結構是,小學一直讀到五年級,然後進入初中(從六年級到八年級),然後進入高中(從九年級開始)。但幾項研究發現,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成績在中學往往呈下降趨勢,比起那些還在讀小學的學生,初中六年級的學生更有可能表現出較低的學習能力,更多的紀律問題和較差的出勤率。
這些研究大多關注學生表現,但為了在這個問題上獲得略微不同的觀點,Malone和她的同事們決定關注學校情況,這也使他們能夠考慮影響學業表現的各種學校層面的因素,包括學校規模、種族構成、社會經濟地位,以及學校位置(位於城市、郊區或農村)。他們綜合考慮了六年級、七年級和八年級的學生,而大多數研究只關注六年級和七年級的學生。
他們對維吉尼亞州的573所公立學校進行了研究,這些學校採用不同的年級結構。大多數學生轉到初中讀六年級、七年級和八年級,但在一些地區,學生在小學一直讀到六年級或七年級,然後直接轉到高中,越過初中這一階段。
維吉尼亞州的所有學校從三年級起都要進行強制性的閱讀和數學測試。Malone和她的同事們記錄了三年來每所學校六年級、七年級和八年級學生的通過率,然後比較了不同組間的通過率。他們發現,小學六年級和七年級學生的考試通過率明顯高於初中學生,六年級學生的通過率又比七年級學生高。對於八年級學生來說,初中的通過率比高中高。
綜上所述,這些結果表明,學生在學校之間的升學過渡,特別是在青春期階段,對他們的學業成績有負面影響。因此,Malone和她的同事建議,為了限制過渡次數,應該考慮取消初中教育。
儘管這項研究只針對美國學校,但Malone表示,學校過渡很可能也會影響其他國家學生的學業成績。「青春期是一個充滿挑戰的時期,孩子們正在經歷一系列生理、心理和社會情緒的變化。與此同時,他們要經歷向初中的過渡,初中的結構與小學非常不同。例如,美國中學的學生每天要見很多老師,這意味著他們需要學習多個課程的規則和期望。在中學,班級和學校的規模也往往更大。如果其他國家也出現了類似的結構性變化,那麼我們懷疑,其他國家的學生在適應新學校環境時也可能會遇到類似的挑戰。」
少兒腦科技小課堂系頭條號簽約作者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9/09/1909200819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