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圖 甜檸七
跳過2020年後, 第八屆烏鎮戲劇節在昨天落下帷幕。
三言兩語,簡單作評,和大家分享。
變局&考驗
今年的烏鎮戲劇節是特殊的,最大的特殊,是受到疫情的影響,國外劇目無法來華。這是客觀上的,也是一眼就能看到的 「變」。
當然,從2013年開始算,至今已經是第八屆的烏鎮戲劇節,與內與外,都在求「變」, 畢竟這九年來,中國內地的戲劇生態變了,來往烏鎮的觀眾的審美和期待也變了。
有變化,就有衝突,對烏鎮戲劇節而言,就是考驗。
「烏鎮」作為成熟的主辦方,面對直接的「考驗」,是接住了的:一方面是及時而果斷的決定舉辦今年的「烏鎮戲劇節」,另一方面,遊刃有餘地常規化「戲劇節」操作之外,深度地挖掘了「北柵」的空間和資源,拓展了「戲劇節」在戲劇之外的想像力,讓原本就被認為是「狂歡」的「烏鎮戲劇節」,更high了。
在主辦方的決心和執行之下,所謂「考驗」,還有深層次的,或者說是運營之上的「戲劇」層次的,是借著「烏鎮戲劇節」的舉辦,被「挖」出來的;這直接轉化為 兩個方面的PK:
一方面,後疫情時代,國外劇目不能來,內地劇目彼此PK,他的本質不是劇目、劇團、創作者之間的較量,而是國內劇場(戲劇為主)生態現在到底「行不行」的映照!這個問題每個來到烏鎮的夥伴,或許都心中有答案,「烏鎮戲劇節」給了一面鏡子,讓大家可以集中在十來天裡,照一照「中國戲劇」。
另一方面,娛樂流量時代,粉絲向觀眾和劇場向觀眾在烏鎮pk,知識體系、審美體系、禮儀體系等發生碰撞,甚至彼此鄙視。在早些年,觀眾之間的PK,還是停留在所謂專業觀眾和業餘觀眾之間,是在於「看得懂」或「看不懂」,和「真誠」與否的討論,甚至是謾罵。而在今年,則大不相同。
多元&包容
這個話題上,多元是現象,包容則是本質,勇氣是底色。
就主辦方和諸位發起人和嘉賓而言,他們是包容的,不同樣式、題材、年齡段、成熟度、文化等的創作者,多元化地,得以在的舞台呈現,這是需要勇氣的,沒有足夠的包容,不足以達到這份勇氣;這是對內的,對戲劇的;另外,他們還需要足夠的包容,對外,對觀眾;當面對不同的聲音,或針對本屆戲劇節的劇目,或針對本屆戲劇節的運營。
相應地,因為作品類型和創作者吸引力,來到烏鎮的觀眾也是多元的;顯而易見,不同觀眾群體之間能否彼此包容,同一觀眾對不同類型作品能否包容;至少從社交平台網上輿論來看,有不同聲音,但少見戾氣。如前所述,今年的觀眾和過往最大的不同就在於:不同群體的觀眾之間,在保持距離的同時,也保留了彼此言談的空間:多了尊重和理性,少了鄙視和宣洩。
選擇&平衡
今年劇目單,在前期籌備的選劇時,並沒有很大選擇空間是不爭的事實。「劇目單」的問題,更多是客觀條件問題,而不是主觀傾向了。
在這樣的狀況下,我不認為今年的劇目選擇是「保守」,更多是「平衡」。從戲劇節開幕後的觀眾反饋來說,也是如此。
我們可以看到,今年有耳熟能詳的經典作品也有新人新作新創,有傳統話劇演繹也有肢體、舞蹈、裝置表達……我們透過劇目,一目了然:是前述的「多元」和「包容」,內在的則是「平衡」, 是藉由劇目,滿足了不同觀眾群體的觀演需求。
在這一點上,我們要明白,「烏鎮」作為戲劇節,是開門迎客,在需要引導審美的同時,也是具有普世價值的,而非立於金字塔頂端的俯瞰眾人。
當然,也要作為主辦方也要警醒: 不論從市場還是藝術的角度考慮,不可能有絕對的「平衡」,那麼,往哪一個方面傾斜,會對戲劇節接下來的走向有很大的影響。
不足&努力
坦率地說,今年烏鎮戲劇節邀請單元的劇目,沒有特別的亮眼。即便增加了「遠在眼前」的放映單元,也只是在小範圍內獲得「點贊」,並不足以起波瀾。
出現這一狀況, 我們並不能怪「外國劇目」沒有來,而是應該從「本土創作」還有很大提升空間的角度來看。
雖然,對於前幾年外國劇目大量來華演出,內地有警惕「熊出沒」的呼聲;但是,我們內地的戲劇創作,和國外還是有相當大的距離的,這一點,大家心中明了。
國外劇目,特別是優秀劇目來華,對觀眾是滿足了觀演體驗,對創作者也是學習。
到今年,這樣的體驗和學習的機會,沒有了。雖然,「真空」的狀態,我們不需要和國外同行競爭了,我們看似機會更多了;但我們在國內同行的較量之間,必須要看到從觀念到技巧,從主題到內容,從風格到類型諸多方面的不足。
這些不足,並非是「烏鎮戲劇節」的不足,而是中國戲劇創作的不足,是需要靠中國戲劇人去努力的。
不努力,就會被嘲笑。
烏鎮戲劇節在諸多困難之下,照舊舉辦,是一種努力,戲劇創作者和觀眾有機會在短暫的十來天裡相聚。
那麼,創作者和觀眾,也應當有更多的前行。
-明年見-
邀請單元15部作品和青年競演部分作品
謝幕混剪
大雨
廣告人、評論人、製作人
有染·與美好發生關係
舞 台|藝 文|悅 音|映 像
more:
眾人談·戲劇在特殊時期的策略 | 線上和現場,挑戰或機會
烏鎮戲劇節|總有些事兒,比看戲更有「戲」,倒計時30天
保姆級實用貼 | 九大招,在烏鎮戲劇節,玩得更有戲
烏鎮戲劇節 | 《青賽觀察》 鏡頭下, 從蚌灣劇場走出的創作者們
評·《雜拌、折羅或沙拉》 | 你無處可逃,不妨負重前行
眾人談·亞洲大廈 | 滬上觀劇不得不看的絕密檔案
真好·上海 | 牆體秀啟幕,秀出唯美「國潮范兒」 ,做不一樣的駐場演出
更多閱讀 可點擊
張艾嘉 | 桑吉加
張晉浩 | 佟欣雨 | 丁一滕 | 楊易
史依弘 | 林懷民 | 蔣瑞徵 | 黃俊達
《偽君子》 | 《安魂曲》中文版 | 《手提箱裡的死狗》
《夜半鼓聲》 | 《禿頭歌女》 | 《奧賽羅》
大劇場版《枕頭人》 | 當代劇場版《等待果陀》
- 靈 魂 編 輯 部 -
執行編輯:五月初五
校稿:Miss Helen & Lucifer & Vane
責任編輯:Paula & Cheers
主編:許安琪 &阿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497203588_100004574-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