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實的周培公、姚啟聖、李光地是怎樣的?電視劇不能當正史

2022-12-25     娛樂挽清愁

原標題:歷史上真實的周培公、姚啟聖、李光地是怎樣的?電視劇不能當正史

看過《康熙王朝》的朋友一定不會對周培公、姚啟聖、李光地這三個名字感到陌生,他們都曾得到過康熙信賴,命運卻截然不同。但電視劇不等同於正史,電視劇為了塑造人物、推動情節,往往會對史實作出一些改動。那麼歷史上真實的周培公、姚啟聖、李光地三人是怎樣的呢?

周培公

電視劇中的周培公,雙商在線,人情練達,有經世之才,且清正負有志氣,在時局危亂之時被康熙委以重用。

書生持劍,當了撫遠大將軍,平定察哈爾叛軍,剿滅吳三桂,平定九州,立下諸多功勳,最後卻因滿族大臣不滿被康熙調往盛京荒僻之地,因病亡故,死前還為朝廷殫精竭慮,堪稱國士無雙。

真實的周培公,並不像電視劇中刻畫得那樣「完美」。

周培公湖北荊門人,據《清史稿·圖海傳》記載,周培公長於策略,因給圖海呈獻《清平策》,而被招為幕僚,後因有功被朝廷授予七品官銜。

周培公最大的功績,就是提出「說降」王輔臣,還因此得到康熙的召見,他也確實單槍匹馬把王輔臣搞定了。

在山東當道台期間,周培公與總兵官意見不合,無法和平共事,後來乾脆辭官回鄉。

葛爾丹率眾進攻蒙古,周培公趕寫條呈,上書平叛之計,重新被康熙起用,最後死於任上,不是像電視劇中描繪的被雪藏十一年忠心無二,毫無怨言。

周培公曾歷任參議道台、山東登萊道、盛京提督等職。

在清史中,他只能算得上是一個小人物,並沒有到上書房參贊機樞,也沒製作和獻出過什麼大清最精細全面的地圖。

姚啟聖

姚啟聖浙江會稽人,康熙二年,曾在鄉試中考取舉人第一名。

在電視劇中,姚啟聖是位敢講真話的聰明人,他善於分析朝局,向朝廷推薦了良才施琅,收復台有功,還識大體,最後得到康熙的賞賜,順利告老還鄉,可謂名利雙收。

歷史上的姚啟聖君子報仇十年不晚,杖殺侮辱自己的土豪,之後又棄官。為人有豪俠氣,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曾救過一名被人搶劫的女子。

姚啟聖為官清廉,深得百姓愛戴,曾有不少利於民生的舉措。而且他頗有經商頭腦,擅經濟,一邊當官一邊經商,任職廣東香山知縣時,還幫前任知縣償還了數萬虧空。也因性格隨性,為百姓考慮擅自時尚海禁,導致被彈劾罷官。

姚啟聖為百姓做過不少好事,收復金廈後,他極力反對移民,保護地方經濟,想方設法為當地百姓謀利益。

因在靖南王耿精忠叛亂中為康親王效力,姚啟聖聲名鵲起,被破格提拔。由於姚啟聖善用計謀,膽略不凡,在平定台一事上立了功,後來還當過太子太保、右都御史。

姚啟聖聰明任性,敢說敢為,懂軍事,擅經濟,有奇謀,一生三起三落,堪稱清朝一奇人。

李光地

在電視劇中,李光地滿腹經綸,是公主藍齊兒心儀的青年,後來在收復台一事中立下功勳,升了巡撫,就連康熙對他也十分滿意,有意把藍齊兒許配給他。

歷史上的李光地是福建泉州府人,康熙年間理學名士。電視劇中李光地和公主暗生情愫,真實的李光地生於明末,年紀比康熙還整整大一旬。28歲時,李光地高中進士,30歲被授予翰林院編修。

三藩之亂時,李光地上書康熙,把福建前線的情報作了詳實彙報,得到康熙的賞識,升為侍讀學士。後來又因為平定台有功,升任翰林院掌院學士,仕途順遂得意,地位直逼宰相。

當時清廷各派系內鬥激烈,李光地因深受康熙信賴,也成為各路能人爭奪的對象,他難以脫身,最終捲入政治鬥爭中。李光地因與德格勒相互賞識,在德格勒得罪明珠、被打入大牢後,李光地也以推薦不實之罪被降職。

李光地晚年得到康熙信賴,先後出任直隸巡撫、吏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等職,登上相位。因獲得康熙的親近和恩寵,李光地在與皇帝獨處時也會坦率直言。康熙曾感慨表示,李光地是大臣中唯一為皇室計萬世者。

1718年,李光地死於疝疾,享年77歲,死後被賜予諡號「文貞」,雍正元年,又加贈太子太傅,入祀賢良祠,榮光後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490b6ede3c8ec386bfc87f2f7ecef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