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全部場館實現綠色電力供應、所有場館達到綠色建築標準,到構建賽時低碳交通體系、火炬首次使用氫能做燃料,北京冬奧會始終在朝著「舉辦一屆碳中和的冬奧會」的目標而努力。其中,在構建賽時低碳交通體系方面,北京冬奧組委會方表示,賽時將按照「平原用電、山地用氫」的原則,在各賽區推廣電動汽車、氫燃料電池汽車。
這是否就意味著
在車圈
氫能源汽車有望成新風口呢?
816輛氫燃料成賽時交通服務用車
1月28日,北京冬奧組委官網發布了《北京冬奧會低碳管理報告(賽前)》(以下簡稱「《報告》」),確定了18項碳減排措施和4項「碳中和」措施,並系統展示了北京冬奧會碳管理相關工作情況。
其中在構建賽時低碳交通體系方面,北京冬奧會落實了清潔能源車輛服務方案。《報告》指出,賽時以「北京賽區內,主要使用純電動、天然氣車輛;延慶和張家口賽區內,主要使用氫燃料車輛」為配置原則,將綜合考慮三賽區、長距離、低氣溫、山區路、雪天地面濕滑等車輛使用環境,以安全為前提,最大限度應用節能與清潔能源車輛,減少碳排放量。賽時將使用賽事交通服務用車4090輛,其中氫燃料車816輛、純電動車370輛、天然氣車478輛、混合動力車1807輛、傳統能源車619輛;節能與清潔能源車輛在小客車中占比100%,在全部車輛中占比84.9%。同時,根據北京冬奧組委此前公布的數據,北京冬奧會期間將示範運行超1000輛氫能源汽車,配備30多個加氫站。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以及2010年上海世博會上,均有氫燃料電池汽車的身影出現,但與此前的兩次示範相比,此次北京冬奧會的示範應用規模更大。
據時報君不完全統計,豐田汽車、北汽集團、福田汽車、宇通客車等車企的氫燃料電池汽車均積極投入到此次北京冬奧會之中。其中豐田,作為奧運會和殘奧會全球合作夥伴中唯一汽車企業,為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提供共計2200餘輛賽事服務車輛,當中就有豐田的氫燃料電池車MIRAI 2、柯斯達氫擎等產品。北汽集團則生產製造212輛歐輝氫燃料大巴、330輛北京EU7純電動車等新能源車型,全力保障北京冬奧會期間服務車輛的正常運營。而在北京冬奧會賽事中承擔服務保障的950輛宇通客車,覆蓋多種車型,其中氫燃料客車共有185輛,包含公交、大巴兩種類型。
氫能源車或為未來輔助出行工具
毋庸置疑的是,穿行在各個賽區的氫燃料電池運營車輛,便是北京冬奧會踐行碳中和、實現「綠色冬奧」的一大體現。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告訴時報君:「北京冬奧會上的氫燃料電池汽車示範,很好地展現了中國十分重視低碳環保這一形象。雖然這樣的示範在短期內沒有市場化的機會,但對我國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發展還是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北方工業大學汽車產業創新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翔也在接受時報君採訪時稱,此次北京冬奧會大規模應用氫能源汽車,可以在低溫等苛刻條件下測試車輛,為行業積累數據,積累運營數據。「車企通過提供賽事服務車輛在北京冬奧會期間進行集中運營,這種機會很難得,畢竟很難有車企有這樣的資金辦這麼大的事。」張翔說。
根據國際氫能委員會此前發布的預測數據,到2050年,氫能源將承擔全球18%的能源需求,有望創造超過2.5萬億美元的市場,燃料電池汽車將占據全球車輛的20%~25%。而按照中汽協發布的數據,2021年我國燃料電池汽車產銷量分別為1777輛和1586輛,同比分別增長48%和35%。
不過,在張翔看來,目前氫能源汽車還存在車輛造價成本偏高、加氫站太少、氫能源汽車集中在公交車等運營車輛上、制氫來源還未形成規範的商業模式、基礎設施和能源網絡不完善等問題。張翔表示:「從長遠來看,未來氫能源汽車只能是作為一個輔助的交通工具,不能取代純電動汽車。到2050年,氫能源汽車在整個社會中的交通占比大概是18%。」
多家車企在氫能領域早有部署
儘管現階段的氫能源汽車還存在很多有待解決的難題,但目前多方車企已在氫能領域有所布局和技術儲備。
據豐田中國官網披露,在北京冬奧會後,豐田將積極推進冬奧會賽事交通服務用車中的FCEV車型後續再利用、並希望以此為契機不斷推動中國氫燃料電池產業發展。而豐田早已在中國市場上有實際性的布局。時報君了解到,早在2017年豐田就已經開始了氫燃料電池電動汽車MIRAI的實證實驗,在氫燃料電池車的中國導入方面,豐田正在積極布局,其中包括積極探討在中國投放FC柯斯達車型。而在2020年6月,豐田汽車、億華通、北汽、一汽、東風及廣汽等六家企業更是在北京亦莊簽署合營合同,成立「聯合燃料電池系統研發(北京)有限公司」,共同推進中國普及氫燃料電池汽車(FCEV)。
2021年9月7日,在現代汽車集團氫之日「Hydrogen Wave」全球線上發布會上,現代汽車集團提出了截至2040年在交通及各個領域通過引入全新技術普及氫能的計劃,展示了氫動智能無人運輸車、高性能概念跑車、應急救援車等一系列面向未來的現代汽車集團氫能移動出行產品,並正式發布其對氫能和氫能社會的未來願景。其中在中國市場上,現代汽車集團已於2021年3月在廣州成立了集團首個海外氫燃料電池生產與銷售基地,並將這所中國首家大型氫燃料電池系統生產專用工廠命名為「HTWO 廣州」。目前,現代汽車集團旗下新一代氫燃料電池SUV車型 NEXO已於2018年問世,未來該車型也將會儘快引入中國。
此外,長城汽車也在2021年發布了氫能戰略,其將再投入30億元用於氫能領域研發,以達到萬套產能規模,首款搭載氫能源乘用車則預計2022年可以實現量產上市。上汽大通方面,則計劃在2025年前,推出至少十款氫燃料電池整車產品。而海馬汽車正開展氫能燃料電池項目,海馬制氫加氫一體站已於2021年12月10日落成,旗下第三代氫燃料電池汽車則將於今年開展模擬示範運營,後續海馬還將推出下一代高端智能純電動汽車、高端智能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和800KM長續航氫燃料電池汽車等產品。
所以
在氫能源汽車賽道上
大家更看好哪位選手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48a90ae84c7c3405f689d734cb356d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