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哀!礄口人深情送別袁隆平院士,這裡曾是他夢想開始的地方→

2021-08-28     長江日報

原標題:默哀!礄口人深情送別袁隆平院士,這裡曾是他夢想開始的地方

默哀!礄口人深情送別袁隆平院士,這裡曾是他夢想開始的地方

「雜交水稻之父」

「共和國勳章」獲得者、

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

5月22日在長沙逝世

巨星隕落

國人淚目

今日(5月24日)上午10時

袁隆平遺體送別儀式

在長沙市明陽山殯儀館舉行

礄口區委區政府、區教育局和袁老母校武漢市第四中學的代表於5月23日專程乘坐高鐵,前往長沙弔唁袁隆平院士隨著人群敬獻鮮花。

5月24日,區委區政府、區教育局和袁老母校武漢市第四中學的代表參加袁隆平院士遺體告別儀式,深切拜祭袁老。

自袁老離世

礄口人自發進行的

悼念活動一直在持續

5月23日,礄口區委區政府和武漢市第四中學向袁隆平同志治喪辦公室並袁隆平同志親屬發去唁電。

區委區政府唁電內容摘選:

武漢市第四中學唁電內容摘選:

5月23日一早,武漢市第四中學部分師生自發來到校史館,在袁隆平院士曾經學習、生活的教室里緬懷、默哀。

該校高三年級語文教師黃謙向學生們描述了她印象中「勤樸博學」的袁老,希望青年學生們能從老校友身上獲得前行的力量。她用袁隆平院士寫給青年人的一句話:忠於熱愛,奮鬥青春,激勵在場的學生們秉承校訓,在奮鬥的歲月中活出青春永駐的姿態。

在教學樓一側

袁隆平院士的雕像

安詳地佇立在桃李園裡

不斷有校友、市民前來

敬獻鮮花,寄託哀思

「疑君在,再續禾下乘涼夢。乘涼夢,米香瀰漫,當念袁公。九州大地豐收節,故田壟道音塵絕。音塵絕,世人難忘,萬代功業。」

冒著綿綿細雨,該校高三學生胡新傑現場朗誦了自己創作的一首詞——《憶秦娥·悼袁公》。

校友、市民前來敬獻鮮花,寄託哀思

「袁爺爺,我是聽著您的故事長大的孩子。民以食為天這一古訓,在您的身上得以巨大體現。您身上所折射的家國情懷,令我無比欽佩。今後在生活中,我們要努力學習,回報祖國,成為一名對社會有用的人。」

該校學生楊雨晨站在袁隆平雕像前久久不願離去,用這種特殊的對話方式跟「袁爺爺」告別。

曾經站在隆平路上迎接「袁爺爺」的李嘉雯,已經成長為一名人民教師。

武漢市第四中學校友李嘉雯和母親一起默默走過隆平路,行至校史館二樓,步入袁隆平學生時代坐過的教室,她已是淚如雨下。

李嘉雯:「學校110周年校慶時,我還是一名初二學生,我舉著向日葵站在隆平路上迎接袁爺爺,那時他步履穩健,滿面謙和,我真的覺得生老病痛都與他無關。」

禾下乘涼夢

一夢逐一生

礄口伢以純真的話語

告慰袁老至誠的夢想

「我們失去了巨星,我們更要賡續星光!」

5月24日,礄口區所有中小學校在升旗儀式前悼念袁隆平院士,紀念這位農學研究的科學巨人,傳承他的探索精神、科學精神、奮鬥精神、家國情懷以及高尚情操。

武漢市第四中學

武漢市第一職業教育中心

午餐時間,礄口區各幼兒園舉行「把飯飯吃光光」活動,孩子們紛紛曬出自己光碟

「天天光碟行動,就是對袁爺爺最好的紀念!」

「碗中有米,心中有您。」

一顆稻種,填得滿天下糧倉

千言萬語,道不盡一生故事

作為袁老的母校

武漢市第四中學

曾是他夢想開始的地方

武漢市第四中學前身為博學中學,1899年由英國基督教倫敦會牧師楊格非教授創辦,是我國最早的西式學校之一。

1946年8月—1948年1月,袁隆平曾在漢口博學中學(現武漢市第四中學)讀高中。袁隆平曾表示,武漢市第四中學是他最感親切的母校,「她給予我培養和教育,對我的成長起了決定性作用」。

離開母校的日子

袁隆平常懷赤誠之心

先後6次回武漢市第四中學

與師生親切交流

為弘揚博學文化,袁隆平於1995年在母校始設「袁隆平獎學金」,激勵廣大學子奮發向上。

2009年4月,袁隆平回母校時,向武漢市領導提出了恢復老校名的建議,他說:「表面上看,校名的改動只是幾個字,最重要的是弘揚博學文化背後的精神,也就是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和廣博的知識,練就百折不撓的精神。」經武漢市政府批准,武漢市第四中學110周年校慶之際,武漢市第四中學同時掛牌「武漢市博學中學」。

在2009年武漢市第四中學「名校友面對面」活動中,袁隆平講述了自己在武漢讀書時的故事

1947年,湖北省舉辦全省體育運動會。十分喜愛游泳的他,便向體育老師報名,但由於個子太小,沒有入選。不服氣的他混進了預賽場地,老師勉強答應讓他試試看,結果他一鳴驚人,獲得了漢口賽區(武漢市)男子100米和400米自由式的冠軍,後來又在全省的比賽中摘得了男子自由式的兩塊銀牌。

「一張課桌走出兩名院士」曾一度在江城傳為佳話。這兩名院士,就是當年的同桌——袁隆平和中國著名航天科學家、中國返回式衛星總設計師林華寶。

2015年6月28日,85歲的袁隆平最後一次重返母校,出席世界中學生田徑錦標賽開幕式。而此項賽事能夠「落地」武漢,最早也是源於袁隆平6年前的一次提議。

2019年10月6日,學校建校120周年之際,袁隆平院士最後一次為母校題詞:勤樸博學,個性發展,甲子雙至,再創輝煌。

國士無雙,一路走好

沿著「稻」路,繼續前行

傳承的決心,如稻穗飽滿

奮鬥的誓言,如稻苗蓬勃

未竟的事業,科學的價值

正待我們去堅守、拼搏、開掘

(來源:礄口發布)

【編輯:張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486220195_120461345-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