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樹齡530年,你被武漢這3株古樹驚艷了嗎?
長江日報8月27日訊近日,武漢3株古樹名木入選省林業局「湖北十大最美古樹」評選初選,全省共有30株古樹名木入選。
這3株古樹名木分別是武昌區東湖賓館毛主席親手種植的油松、漢陽區「漢陽樹」、黃陂區「木蘭樹」。據了解,武漢共報送10株最美古樹名木,由於這3株樹不僅姿態美觀,且知名度較高,還具有歷史文化意義,最終入選。東湖賓館的油松作為全省唯一一株名木入選。最終結果將在月底公布。
武漢最美的3株古樹名木是它們
東湖賓館油松。范芃 攝
1.武昌區油松:毛主席親手種植、澆水
生長地點:武昌區東湖賓館梅嶺1號樓前
樹齡:61年
樹高:5米
胸徑:35厘米
武漢東湖賓館坐落於東湖之濱,院內高樹如雲,鳥語花香,鷺飛鶴翔,自然環境優美,政治人文資源豐厚,素有「湖北國賓館」之稱。毛主席曾將這裡稱為「白雲黃鶴的地方」,新中國成立後,他曾長期在這裡工作和生活。
毛主席十分珍愛松、竹、梅,經常用它們來吟詩作賦,抒發感情。這株油松是毛主席1960年5月13日親手栽種的。毛主席每次下榻梅嶺,都親自為它澆水,看到小苗茁壯成長,他老人家十分欣慰。
為了保護這株油松,武昌區園林部門邀請武漢市園林科研院專家指導,委託專業單位精心養護。2018年起,專家們每季度都會來現場診斷,尤其在3月、6月、9月、12月等換季時期油松十分敏感,會出現黃葉、長勢衰微等跡象,專家每次會診後都會給出處理方案。
2.漢陽區「漢陽樹」:保護得力可再活500年
生長地點:漢陽區鳳凰巷12號庭院內
樹齡:530年
樹高:28米
胸徑:150厘米
漢陽樹。李子云 攝
早在一千多年前,唐代詩人崔顥站在黃鶴樓上眺望漢陽,留下了「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的千古名句,而如今「漢陽樹」,是武漢市漢陽區一株古銀杏樹的雅稱。
它巍然挺立,蔥蘢舒展,每到初冬時節一片金黃,格外漂亮,吸引一波波遊客前來打卡留影。它是武漢市中心城區最美古樹的名片,厚載著漢陽的歷史與文化。
1985年,市園林局首次普查全市古樹名木資源時發現了這株古銀杏。當時它被民居包圍,因生長空間有限導致長勢不佳,為了保護它,漢陽區園林局向市政府呈交報告,申請經費拆遷民房,修建了面積達千餘平方米的庭院,委託專人管護。
據史料記載和先輩回憶,「漢陽樹」所在地是元代安南國王陳益稷的「安南花園」,後歸太常寺少卿王秩所有;明萬曆年間是布政使蕭丁的宅邸;清康熙年間,都察院左都御史江蘩購得後命名為「江氏林園」;清同治年間,漢陽柏泉三甲張行方買下宅院,並給庭院取名「張教忠堂」,雅號「銀杏軒」,自稱「銀杏軒主」。
經現代科學技術測定與歷史考究相結合,基本認定該古樹是明代所植。2011年10月底,據全國古樹名木學組組長李玉和教授「號脈」,這棵「漢陽樹」已受到特級保護,在古樹中屬於長勢不錯的,如果保護得力還可再活500年。
3.黃陂區「木蘭樹」:山茶樹里的「樹王」
生長地點:黃陂區木蘭風景區
樹齡:510年
樹高:6.5米
胸徑:60厘米
木蘭樹。吳恬 攝
木蘭山離武漢市中心城區約50公里,進入木蘭山景區後,沿盤山公路而上,經過山道中間的「下馬石」,便很快就來到了木蘭花苑,木蘭花苑種植了不少茶花,這株高大的山茶古樹便在古老的青石階下,枝繁葉茂,青翠欲滴。
據史料記載,這株山茶樹為明代萬曆年間大佛殿僧人所植,後來當地人為紀念巾幗英雄花木蘭,稱此樹為「木蘭樹」,並列入省級重點保護文物和武漢市古樹名木名單。
這株山茶古樹的花為紅色,每年農曆2至4月為盛花期,花開時滿樹紅花,花開數萬朵,綠葉紅花,相映成趣,蔚為奇觀,成為木蘭景區一大亮點,每年吸引成千上萬的遊客來觀賞並攝影留念。
這棵樹稀奇在哪裡?山茶樹原產於浙江、福建等南方少數地區,長江北岸數量較少,更別說樹齡這麼大的山茶樹了。山茶樹屬於小喬木,比較低矮,而「木蘭樹」的胸徑和樹高都是一般山茶樹的兩倍以上,真可謂是「山茶之王」!
武漢古樹名木保護體系完善
長江日報記者了解到,武漢目前樹齡100年以上的古樹有1822株、名木2株。這些古樹名木能夠長勢良好,與園林部門對它們的精心保護有很大關係。
市園林和林業局野生動植物保護處相關負責人介紹,他們嚴格按照湖北省政府出台的《湖北省古樹名木保護辦法》和武漢市人大出台的《武漢市古樹名木保護條例》,對武漢古樹名木進行保護。
一是規範古樹名木信息牌,為每株古樹進行編號;二是每株古樹名木都指定專人進行養護,在單位或者居民房前屋後的古樹,採取就近原則確定責任人;三是定期進行巡查,對樹木進行日常養護、復壯等,並做好巡查台帳及巡查影像資料留存;四是由市園林科研院專家作為技術支持,出現問題,及時進行專家團隊現場問診。
此外,市園林和林業局還有一個「古樹名木普查登記系統」,每株古樹名木的坐標、科屬種、樹齡、冠幅大小、樹高樹徑、長勢等信息都詳細登記。
「這一系統不僅相當於古樹界的『人口普查』,它還能與武漢地理信息一張圖進行連結,所有的城市工程建設施工方案,都需要避開這些古樹。」
(長江日報記者楊曉雨 通訊員吳曉 趙銀斐 吳恬 李凌宇)
【編輯:張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