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圈||慘遭繼子槍殺,改變中國當代藝術圈規則的尤倫斯夫人究竟何方神聖

2023-04-07     藍小姐和黃小姐

原標題:藝術圈||慘遭繼子槍殺,改變中國當代藝術圈規則的尤倫斯夫人究竟何方神聖

3月底的大新聞。

著名的藝術收藏家,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UCCA)的創始人,米莉恩·尤倫斯(Myriam Ullens,又被叫做Mimi),在其位於比利時布魯塞爾的家門外被射殺,享年70歲。

她最後一條ins的更新時間是3月10日,興奮地表示完成了騎行30km。一身紅配綠的休閒打扮,襯得相當年輕,很有活力。

整件事最駭人聽聞且匪夷所思的點是,兇手是她的繼子,她丈夫蓋伊·尤倫斯(Guy Ullens)跟前妻所生的兒子,尼古拉斯·尤倫斯(Nicolas Ullens)。

米莉恩和丈夫蓋伊(圖右),結婚並肩走過了24年。丈夫蓋伊的頭銜是「男爵」,所以米莉恩也被稱作「男爵夫人」。

這對夫婦因為收藏了大批中國藝術家的作品而備受推崇,蓋伊更被看作是世界範圍內收藏中國當代藝術品最多的人之一。新聞報道此案時,在標題部分稱米莉恩為「改變了遊戲規則的人」。

至於兇手尼古拉斯,長這樣。他在自己的油管頻道寫的自我介紹是「前國家安全局特工,2019年辭職,公開指責比利時政客大規模腐敗」。

他的前同事告訴《泰晤士報》,「他非常傲慢,有時會吹噓自己的財富」,「在國家安全方面,你必須謹慎,但他不是那樣的。他是個大嘴巴。他和我們一起學會了射擊。」

先讓我們來看看整個事情發生的經過:

當地時間3月29日早上,現年57歲的尼古拉斯跟其88歲的父親還有繼母發生激烈爭吵,隨後他摔門而出,但並未真正走遠,而是選擇等在家門口伏擊。

待到繼母米莉恩開著她的大眾高爾夫車載著丈夫蓋伊準備出門時,守在一旁的尼古拉斯便用自己的車猛地撞了上去,隨後下車向繼母連開六槍(其中四槍打中了頭)。

米莉恩當場死亡,坐在副駕的丈夫蓋伊腿部中槍受傷,且目睹了兒子殺害妻子的全過程,後被送醫。

4月5日的最新消息是,他已經起訴了兒子。

案發當天上午11點,尼古拉斯向警方投案自首,承認是自己殺了繼母。第二天,他被正式逮捕,遭指控犯有謀殺罪和違反武裝武器法。

4月3日,進行了本案的第一次聽證會,根據會上內容加之媒體報紙的相關採訪,可以判斷這起悲劇發生的原因是家庭內部財務糾紛,即繼承權的分配。

報道稱,兇手曾對親戚抱怨,按現階段擬定的繼承計劃,他將一無所有,包括父母的房子也都不屬於他,這讓他起了殺心。

他的姐姐Brigitte則在接受當地報紙採訪時表示,「(弟弟儘管殺了繼母)他是個好人。」

她說:「是因為繼母想要賣掉家裡的房子,才讓他(尼古拉斯)怒火中燒」;「多年來,我們的家庭一直飽受摧殘。只有一件事對米莉恩很重要,她想為自己謀取家族財富,而我們不算在內」;「她甚至禁止爸爸與我們保持聯繫,特別是近年來爸爸(中風後)精神狀態惡化,她乘虛而入」;「她剛剛把房子掛牌出售。她要用這筆錢做什麼?我不知道,但我猜她會為自己保留它」。

這一長串的控訴,足以看出圍繞這個家族的不和、矛盾,家庭成員間的不滿、猜忌,著實是曠日持久。

雖說「財富多半使人疏離」,但發展到付諸行動還真的把人殺死的劇情,多少有點令人瞠目結舌,特別是對這樣一個在當地享有盛名的老錢家族而言,簡直算得上是將私隱攤開任人談論的巨大家庭悲劇。

我們不是當事人,自然無法判斷兇手和他姐姐的說法是否只是他們的一面之詞。但我們可以聊聊尤倫斯夫婦,他們跟中國的當代藝術到底是緣從何起,後續外界的評價又為何會褒貶不一。

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UCCA),是尤倫斯夫婦2007年在北京798藝術區創辦的,一直以來都被看作是中國當代藝術的催化平台。

當時的新聞首發記者會現場。

同年11月,夫妻倆接受了《外灘畫報》的獨家專訪,還留下了甜蜜合照。

作為中國內地第一家由國外私人基金出資建造的非以營利為目標的綜合藝術機構,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UCCA)承載著諸多誇獎,認為它對推動中國當代藝術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縱使在正式運營一年之後,尤倫斯夫婦就開始陸續縮減對UCCA的資金注入:

2016年《燃點》的報道。

從2009年起,更是不斷釋出藏品, 拍賣價屢創新高,引發非議,一度被視作「拋售」、「撤離」:

畢竟,早年他們以極低的價格將這些藝術作品收入囊中,這些作品因為跟尤倫斯掛鉤變得在國際市場上更加廣為人知,其價格也以火箭般的速度迅速攀升,待到出售,一舉為尤倫斯夫婦帶來了百倍千倍甚至萬倍的收益。有人說他們出爾反爾,有人罵他們以藝術之名逐利。

當然,還有關於尤倫斯藝術中心會被轉賣易主的消息也是三不五時地傳出,直到2017年,最後塵埃落定:

2017年,宣布由Future Edutainment公司 、江南春先生(分眾傳媒創始人)和其他相關集團在內的長期贊助者接手了在2007年成立的UCCA集團的所有權與控制權。

但,即便爭議存在,尤倫斯夫婦的名字還是作為創始人掛在UCCA的官網之上, 裡面詳細記錄著兩人的發展經歷,盛讚蓋伊「在90年代成為開闢中國當代藝術領域的先驅」。

此次,關於這起家庭悲劇的消息傳來,UCCA官方發布了訃告,並在文章里,由現任館長田霏宇表達了深切哀悼,稱「米莉恩對藝術的熱忱、對文化的交流與堅持、幫助他人的使命感,鑄造了UCCA核心的歷史與價值觀」。

官方微博。

圖片來源:UCCA官方微信公眾號。

讓我們把時間往前倒,看看尤倫斯夫婦的人生經歷,了解他們到底是何方神聖?

首先,整個尤倫斯家族在比利時當地很有名,算是標準的老錢了。

蓋伊的全名叫做Guy François Edouard Marie Ullens de Schooten Whettnall,前面還有個頭銜,「Baron(男爵)」。

我們之前聊過歐洲上流貴族分為五個階級,公爵地位最高,依次排下來是侯爵、伯爵、子爵和男爵。「男爵」雖說排在最末,但也妥妥是上流社會俱樂部成員了。

而且蓋伊的父母,都出身名流,非富即貴。

父親來自荷蘭南部的尤倫斯家族,後來成為了比利時的外交官,曾在中國待了五年。

蓋伊不止一次地提過父親愛回憶他在中國生活的時光,還有在這裡收買古董的經歷,這些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了年幼的他。

母親則來自比利時的Wittouck家族,也被看作是布魯塞爾七大貴族之家的後裔。她本身是攝影師、作家和皇家地理學會研究員(中文媒體有報道說她是「考古學家」)。

母親的爸爸(即蓋伊的外祖父)是製糖巨頭Félix Wittouck,家財萬貫,家族產業包括一家成立於1836年,位於布魯塞爾以東的,名為Tienen(荷蘭語:Tiense Suikerraffinaderij)的糖廠。

1935年,蓋伊出生在美國舊金山。短短六周後,他跟隨全家搬去了挪威的奧斯陸,因為父親在那裡擔任比利時外交部的代理部長。

成長在富貴家庭的蓋伊,人生坦途,一帆風順。1958年,他從比利時的魯汶天主教大學獲得法律學位,又去史丹福讀了MBA。

畢業後,他嘗試過創業,做了家專門製造用於保存食品和飲料的金屬包裝公司,Eurocan。直到1973年,回到了家族企業,食品工業集團RT Holding,擔任管理層。

八十年代開始,蓋伊積極推進公司業務向亞洲擴張。

1986年,正好趕上我國改革開放的好時機,蓋伊也終於有機會來到了父親口中一直對他提起的神秘東方國度,第一次真正意義上近距離接觸到了中國的藝術和藏品,這也更加激發了他對於收藏的濃厚興趣。

他曾在一個採訪里說,當時是吳爾鹿邀請他去的北京。吳介紹了許多中國當代藝術家給他認識,並促成其購買下個人第一批當代藝術藏品——艾軒與王廣義的作品,當時藝術家們的生活都很窘迫,尤倫斯的收藏讓藝術家既有了收入,也有了名氣,而吳爾鹿,被認為是泰斗級傳奇美國收藏家安思遠的幕後藝術顧問,也被看作是畫家劉野在國內市場的重要推手。

畫家劉野跟網紅晚晚的「繆斯」往事,我們之前有寫過

吳爾鹿也是著名油畫家劉小東的著名推手,1990年他經陳丹青推薦用4萬美元收購了劉小東20餘件的作品,包圓了整個個展,使得年僅27歲的劉小東一夕之間名利雙收。

歪個樓,劉小東與太太喻紅是藝壇著名的一對恩愛夫妻。有趣的是夫妻倆後來都為明星們畫過肖像,一度成為藝術事件。

劉小東為林志玲畫過像,後來由一個法國畫廊買下,捐給了廣東美術館。

這是喻紅筆下的章子怡。

扯遠了,回到正題,也正是因為有了吳爾鹿的這一層關係網,蓋伊被陸續引薦認識了國內大批的當代藝術家,像是劉小東、王子衛、曾梵志、艾軒等等。

而跟收藏同步進行的,還有他那蓬勃發展的事業,和刻骨銘心的愛情「第二春」。

1989年,其所在公司將家族製糖廠的製糖業務賣給了當時西德最大的糖精鍊廠Südzucker,賣了390億法郎(約合10億美元)。

1989年的新聞稿。同一時間,RT Holding的荷蘭母公司RT Holding-Nederland收購糖廠Tiense Suikerraffinaderij的非煉油資產,包括生物技術研究、農產品加工業和食品加工公司。

隨後,家族將出售製糖業務所得的資金通過控股公司Artal Group重新投入到其他食品業務領域,由蓋伊擔任Artal的總裁兼CEO。通過其一系列在資本市場上的操作,像是用槓桿收購從亨氏手裡買下了Weight Watchers(慧儷輕體)94%的股權,賺得叫一個盆滿缽滿。

2012年《福布斯》雜誌的報道提到,控股公司Artal最初投資Weight Watchers的2.24億美元,已經通過出售大部分股票賺回了38億美元,同時還保留著52%的多數股權,價值14億美元。這投資回報戰績,堪稱商界翹楚了。

除了事業蒸蒸日上外,1991年,蓋伊還跟「真愛」米莉恩相遇了。

米莉恩,1952年出生在德國科隆。因為父親是名駐德比利時軍官,所以她的童年是在父親所處的軍隊環境里長大的。

她的母親十分長壽,一直活到了今年的1月7日,享年98歲。

米莉恩在21歲那年早早結了婚,跟前夫生下兩個孩子。

她曾在ins發過給兒子慶生的蛋糕照。

還有她和兒子、孫子的合照。

回顧米莉恩的人生經歷,絕對是極具創業精神,敢想敢拼的人。

24歲時,她開了第一家小店,La Petite Salade,做的是沙拉配送業務。經營了四年後,因為要照顧孩子,不得不選擇將其出售。

後來,閒不住的她又經營起了一家名叫Sweetly的糕點店。本來就是個在家裡製作蛋糕出售的小作坊,結果因為生意太好,擴大了經營規模,僱傭了員工團隊,還有了專業的操作車間。

正如我們上文說的,蓋伊的公司紮根在食品行業,正是由於工作中的因緣際會,兩人在1991年相識相愛了。

彼時,米莉恩39歲,蓋伊56歲。但當時的他還是有婦之夫,他跟第一任妻子Micheline Franckx一共生了四個孩子。

根據查詢到的家族圖譜,能看到此次的兇手尼古拉斯應該是他最小的一個兒子,上面還有兩個哥哥,一個姐姐(也就是開頭那個幫他說話的Brigitte)。四個孩子又各自成家,開枝散葉,甚至都有了自己的孫輩,真的是枝繁葉茂。

回到米莉恩跟蓋伊這裡,正是因為墜入愛河時的「非單身」狀態,一些新聞報道里形容她是心機深重的上位者,通過迷住已婚男爵躋身上流貴族圈,認為前妻的孩子們怨恨她是情有可原。

但老實說,這樁陳年舊事都過去三十多年了,這對夫婦成婚後也一直都相濡以沫,誰能想到跟前任子女的矛盾竟會激化到令她就此喪命呢?

在丈夫蓋伊眼中,太太米莉恩有著一顆善良的心。

回想1990年,她第一次去尼泊爾,就萌生了想要在當地做點什麼的念頭,後續包括建了兩所幫助營養不良兒童的孤兒院,還有一所以尤倫斯命名的學校,也是尼泊爾第一所提供國際文憑課程的學校。2003年,米莉恩不幸確診了乳腺癌,在經歷治療痊癒康復後,她創立了癌症慈善基金會Mimi Ullens Foundation,旨在為癌症患者提供心理支持。

兩人相愛的第八年,蓋伊終於完成了跟前妻的離婚手續,並在同年,迎娶了米莉恩。

來看看他們的上流日常:

拎著愛馬仕鱷魚皮鉑金包,世界各地旅遊。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他們有兩處豪宅,最常住的一處在瑞士西南部的韋爾比耶,也是有私交的比利時國王菲利普和王后瑪蒂爾德去瑞士度假時會小住的地方:

小屋外觀長這樣。

客廳

書房

廚房

臥室

衛浴

酒窖

泳池

蓋伊曾說,瑞士的小屋因為空間有限,放不了他太多的藝術收藏,所以很多藏品要麼存放在日內瓦的地下防核倉庫(常年恆溫恆濕),要麼在其位於布魯塞爾的家中,也正是本次慘案的發生地。

這裡是由建築師Marc Corbiau傾心打造的。米莉恩曾在家中餐桌前接受過採訪拍攝。

餐廳、客廳。

頗具現代化的廚房,透過窗戶,隱約能看到花園裡的綠意,鬱鬱蔥蔥。

家中擺件仍充滿了中國藝術的痕跡。

當然也有其他國家風格的收藏。

圖左:米莉恩在ins曬過漫步在生機盎然的花園中;圖右:擺在自家草坪上的英國雕塑家Thomas Houseago的作品,也是他們夫婦長期合作的藝術家。

蓋伊曾在花園裡接受過採訪。

除了這兩處豪宅外,蓋伊還曾有過一艘長達51.77米的超級遊艇,名叫Red Dragon(赤龍),方便夫妻倆在海上生活。

這艘鋁製快速巡航單桅帆船,是2008年由紐西蘭造船廠Alloy Yachts建造交付的,帆上寫著「赤龍」的字樣。

船身內部找來了法國建築師Jean-Michel Wilmotte操刀設計(這位也是798藝術區的UCCA最早的建築師之一),包括1間主人套房、3間賓客套房和一間單人艙,可容納最多十人,船上還配有廚房、浴缸、健身房等設施。

米莉恩不止一次地在ins曬過,兩人依偎在遊艇之上,到處旅行的甜蜜畫面。

2015年,蓋伊選擇出售遊艇,價格為1795萬歐元。

夫妻倆雖然沒有共同的孩子,但時常會跟各自的子女們一起團聚。

其中最美的這位年輕姑娘是米莉恩的孫女,Marine Degryse。

去年12月,她還參加了巴黎名媛舞會,跟谷愛凌同場,米莉恩驕傲地發了ins,標註「proudgrandma」。

不過媒體當時對她的採訪介紹很簡單,只說是來自美國的18歲年輕女孩,波士頓大學的新生,在社交平台上小有名氣的網紅,並未介紹其父母的具體來歷。

當天她身穿的是Dior禮服。這張合照里前面坐著的這位是我們寫過的挪威公主瑪莎·路易絲點這裡回顧 的女兒莉亞·貝恩。

說回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UCCA),蓋伊曾表示,他建立藝術中心的初衷是不希望自己收藏的那些作品躺在暗無天日的倉庫里,而是希望能被更多人發現、看見、欣賞。

除了父親加諸在其身上的中國情結:

出自《芭莎藝術》採訪。

他的另一位親戚,Jules Guillaume(中文名紀佑穆),也當過比利時駐中國的外交官:

時間跨度要更長。雖然中文報道介紹里都說是他舅舅,但實際上查詢家譜,應該是他媽媽的姐妹的老公,也就是他的姨夫。

所以在1986年,他第一次來到了父輩們口中這個神秘的東方國度後,便深深著了迷。

當時的狀況是,在西方,來自中國的當代藝術家並不為人所知。

所以,尤倫斯夫婦成了最初「吃螃蟹的人」,也在某個程度上徹底改變了中國當代藝術的局面,提升了中國當代藝術在國際市場上的形象。

出自2010年蓋伊接受《Departures》採訪。

夫妻倆跟一大批中國的當代藝術家們成為朋友:

劉小東2005年創作的《尤倫斯夫婦畫像》。在接受《華爾街日報中文網》採訪時,蓋伊曾說「我夫人不喜歡自己在劉小東筆下的樣子,因為她覺得畫得太像中國人了,不夠像她本人,但我非常喜歡我的那幅」。

畫家嚴培明2008年創作的巨幅畫像,一直掛在UCCA入口接待處的牆上,直到確認 UCCA易主

他們先是2002年在巴黎以私人收藏為基礎做了次試水,才在2005年開始下定決心出資籌建自己的藝術機構,租下了位於798藝術區核心地帶的超大場地(6500平方米),請來了法國建築設計師Jean-Michel Wilmotte、馬清運(馬伯騫的爸爸)還有藝術顧問Jan Debbaut 合作打造。

還找來著名華裔策展人和藝術評論家費大為擔任基金會主席,也是第一任藝術館長:

最初費大為眼中的尤倫斯夫婦,熱情,熱愛中國藝術,但2017年,他在微博大罵他們是「無恥的典範」。

由於那時候國內並沒有藝術贊助人或者藝術基金會,所以UCCA的主要資金都來自蓋伊所創立的尤倫斯基金會,也就是百分百由尤倫斯夫婦出錢。當然後來有了其他的渠道,像是通過自主商店UCCA store,以及UCCA創意空間和品牌贊助來進行額外融資。

作為當時國內唯一一個在國際上有真正影響力的當代藝術館,UCCA一開始辦展時的大手筆令人感嘆,在其它藝術館還只敢花幾十萬辦展費用時,UCCA常常幾百萬幾百萬地往裡投,所以如果能在UCCA辦展,對於藝術家來說,常常代表著一種巨大的榮譽,也代表著進入了國際視野。

可以說,在某種程度上,尤倫斯夫婦的收藏行為的確改善了當時很多藝術家的生活與創作環境,也幫忙 打開了中國當代藝術在國際上的知名度和收藏渠道。

米莉恩曾在接受《芭莎藝術》專訪時說,「不是所有的收藏夾都會去運營一個藝術中心,他們這麼做,是希望與中國人去分享對於中國藝術的感覺和喜愛」。

蓋伊也在接受《外灘畫報》專訪時,反覆強調,「我們是花錢的,不是來賺錢的」,「沒有人相信,我這麼做不是為了錢」。

但很快的,外界對於尤倫斯夫婦一再拋售藏品,且價格屢創新高的舉動,充滿質疑。

2009年,他們將宋徽宗親筆所畫的《寫生珍禽圖》送到北京保利拍賣:

2002年買回來時花了2530萬,2009年以6171.2萬元成交,被劉益謙收入囊中,就是後來花2.8億港幣買雞缸杯的那位。

同一場,他們還拿出了迄今發現的唯一一件曾鞏傳世墨跡《局事帖》:

1996年,紐約佳士得買回來時約合人民幣451萬,2009年拍出了1.09億。插播一句,該作品在2016年被王中軍以2.07億拿下,沒錯,就是那個華誼的王中軍,關於王中軍的故事,我們也寫過

2013年,曾梵志的《最後的晚餐》在香港蘇富比拍賣,成為了首個中國當代藝術過億的成交作品。

尤倫斯夫婦在2002年買入時的價格約為10萬美元,2013年賣出價高達1.8044億港元,算算這其中的盈利。

這一系列屢創新高的藝術品戰績,讓人們開始質疑這夫婦曾經在採訪里信誓旦旦的表態。

蓋伊曾說,他的拍賣所得會用於繼續買入新晉藝術家的作品,將手中藏品量維持在1000件左右(大多來自中國藝術家)。這段出自《華爾街日報中文網》。

蓋伊還在 對《外灘畫報》的專訪里表達了「想要在中國當代藝術中扮演真正中心角色」的雄心壯志。

一切的質疑聲伴隨著 UCCA每年縮減的經費,屢傳不止的易手新聞,在2017年6月初「北京保利十二周年春拍:尤倫斯男爵珍藏中國當代藝術」專場後達到頂峰。

曾任館長,在創館之初勞心勞力的費大為在微博公開批評,此舉是「無恥的典範」。

該條微博並未濺起太大水花,倒是轉發里驚現曾參與場館設計的馬達思班建築事務所的合伙人陳展輝(資深建築師、跨界策展人)寫道,「先賺名,後收利,全身退,的確典範」。

這或許也代表了業內大批人士對於 尤倫斯夫婦的觀點,他們 創辦UCCA,是真如曾經說的那樣 「為了推動中國當代藝術」,還是純粹「辦個館提高聲譽方便抬價,大賺一把」,個人有個人的判斷。有人覺得不能太苛刻要求一個老外無私奉獻,也有人覺得要理解對方就是商人,「利盡而散」。

在2011年和英國的《The Art Newspaper》專訪時,蓋伊談及自己將藏品送拍一是因為年紀大了,二是因為後代對藝術收藏沒興趣,三是整體出售的願望落空。

而在2016年《芭莎藝術》的專訪里,米莉恩表示,想要轉手,跟UCCA運營過程中出現問題,而且他們夫婦年紀大了,吃不消長途旅行,也有關係。

在2017年10月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UCCA)徹底易主前,米莉恩還曾在ins發過在中國度假的照片:

「我愛在中國」。

甭管動機到底是什麼,唯一肯定的是,通過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UCCA),這對夫婦名利雙收,其所創造的名聲和與世界的連接關係,更勝從前。

米莉恩和LVMH老闆Bernard Arnault及太太Helene Arnault(我們之前寫過,點這裡 )在尤倫斯藝術中心和路易威登基金會聯合舉辦的展覽現場的合影。

米莉恩和查爾斯,背後放的是畫家嚴培明為查爾斯創作的畫像。

莉恩的工作重心也從2011年開始更多地放在了她 創立的時尚品牌Maison Ullens上:

從創立品牌,她手裡拎著的鉑金包換成了自己品牌的包

去哪都不忘為自己的品牌打打廣告。

2017年,當時還是第一夫人的Melania Trump去布魯塞爾時還特意穿了該品牌的套裝。

該品牌號稱 奢華旅行成衣(ready-to-travel),目標人群是與眾不同的「世界公民」, 至今在美國、法國仍有店鋪。

此次事件發生後,官方ins第一時間發文悼念。

終於說完了尤倫斯夫婦的故事。

這位跟丈夫形影不離,臉上永遠掛著和藹可親笑容的老人:

在社交帳戶分享的日常里,毫不避諱她對於冰淇淋的熱愛:

她擁有絕對勵志的人生,從甜點師到佩戴著巨大鑽戒,遊走上流社交圈的貴婦名媛。

還在經營時尚品牌之餘,出版過一部小說,《遙遠的無星之夜》,實在是生命力旺盛的人。

但這人生最後的結局,出乎意料的草率。

其實子女控訴繼父/母的事,在熱衷於結婚、離婚的有錢人世界裡,壓根不在少數。

就拿本來都準備要結第五次婚又突然宣布不結了的默多克來說吧。

4月1日還被拍到跟 未婚妻Ann Lesley Smith一起走出LA機場,女方手上戴著11克拉,估算價值達200萬英鎊的鑽戒,喜氣洋洋,4月5日就傳出消息說兩人不結了,分手了。

其實在他倆訂婚消息傳出後,就有媒體專門寫過一篇文章,報道 Ann Lesley Smith在前任丈夫,鄉村音樂明星Chester Smith2008年去世後,被三個繼女指控「經濟虐待老人」,並扣留遺產的事。

其中一位繼女起訴了她,聲稱她對年老體弱的Chester Smith施加了不當影響,還將一筆寶貴的財產委託給了信託。不過,Ann Lesley Smith否認了這些指控。

當然,最後經過了漫長的訴訟,雙方以和解告終。

但即便如此,依舊會有好事者在默多克選擇跟她訂婚時舊事重提,假好心地提醒老默還有老默的孩子們,注意財產安全,畢竟老默都92了,本以為這真的會是「最後一次墜入愛河了」。

最後,這兩人的婚事告吹,誰又知道到底跟不跟陳年往事有關呢。

回到文章開頭,此次尤倫斯家族的慘案,不管從哪個角度來看,都是一場徹徹底底的家庭悲劇。

正如理察·康尼夫所說的, 跟錢財有關的事情不論做得多麼公正,都會埋下爭端的種子。遇上利害關係足夠嚴重,積怨足夠深的時候,家族紛爭可能被搬進法庭赤裸裸地進行展示。

夫妻離心,兄弟反目,母子成仇的,比比皆是。

但要說真的搞到動槍殺人,致對方於死地的,而且是這樣公然親自行動的,也不算多了。

被搬上大熒幕的Gucci家族繼承人Maurizio Gucci的前妻Patrizia Reggiani買兇殺夫案,好歹還是「買兇」。

對米莉恩來說,她才七十歲,看這精力充沛的樣子,她還有很多時間去繼續完成想做的事,過想過的人生。

本該還有許多烈火烹油,鮮花著錦的好日子,卻不料被繼子以這樣的暴力方式殘忍終結,這其中的人倫悲劇真是引人深思——難怪深諳人性的阿加莎說絕大部分的謀殺都是因為金錢。

誰也不知道,米莉恩繼子、繼女口中說的「私吞財產」、「霸占、控制中風後行動不便的老爸」,到底是不是他們積怨已深後一廂情願的想像,或者在急火攻心後,為被霸占了男爵夫人位置的母親做出的一場復仇。

但,不得不感慨,錢,的確能帶來快樂,帶來權力,但太多的金錢,又如一頭怪獸,在駕馭不當時,將人整個吞噬,觸目心驚。

人類啊,學會與貪念、慾望相處吧。因為誰也無法保證,這頭怪獸什麼時候會跳出來,葬送了本該唾手可得的一切。

推薦: 名利場||揭秘聽證會後爆火的周受資,40歲躋身上流的精英上升史

上文: 熱點||從「撩妹聖手」到「賣女友還債」,乒壇王子是怎樣一步步走到現在的?

推薦: 名利場||揭秘聽證會後爆火的周受資,40歲躋身上流的精英上升史

上文: 熱點||從「撩妹聖手」到「賣女友還債」,乒壇王子是怎樣一步步走到現在的?

作者:蘇一白

責任編輯:Miss H

出品:藍小姐和黃小姐

文字原創,配圖來源於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483b27aba7fc6e7fd573775fa5d11568.html




道歉聲明

2023-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