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閨蜜家正在上高中的閨女非要閨蜜給她定夏天男生款的校服。
閨蜜說:「女孩子就要有個女孩子的樣子,為什麼要定男生款的校服?不行!」
她閨女頓時大吼大叫起來:「你這就是性別刻板印象。為什麼女生一定要穿裙子?為什麼女生的T恤必須收腰?我——就——不!!」
閨蜜被閨女吼的耳朵嗡嗡響,一時沒有接上話,後來回味過來,氣哼哼的問我:「什麼是性別刻板印象?難道我不給她定男生的校服還做錯了不成?」
性別刻板印象?
就是性別偏見唄!
簡單地說,就是大家常說的「女孩子要有個女孩子的樣子」、「男兒有淚不輕彈」……這就是性別刻板印象。女孩子應該是什麼樣子?男孩子為什麼不能流淚?這不過是我們對性別角色的期望和片面看法罷了。而實際上,不管是男性還是女性,都是百變的。
而性別刻板印象中,最大的偏見莫過於「弱化女性」。
對比於身材、力量等現行特徵,男性和女性之間還是有一定區別的。但是,若是如此來認定「女性本弱」,就含有偏見了。
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女孩子,就像閨蜜家孩子一樣,把「性別刻板印象」掛在嘴邊,作為自己的一種「武器」,其實同樣也是片面的,含有偏見的。
就拿學校里的校服來講,女生的校服和男生的校服有區別,這也是從兩性特徵來綜合考慮,讓孩子對自己的性別有正確的認知,女生和男生,兩種不同的性別而已。
我們不能否認的是,男生和女生在身體特徵上,本就存在差別。這並非是「性別刻板印象」。
因為我們並不能從男女生校服的不同,來認定女生就該做什麼、男生就不能做什麼。而且校服一般都是好幾套的,適用於不同的場合。比如運動裝,我想女生就不會配套裙子;而正裝,女孩子大多是襯衫搭配及膝的半身裙,而男孩子大多是襯衫搭配西褲。
如果女孩子不願意穿裙子,那麼直接穿自己配套的褲子就好。
事實上,對於中學生來講,能夠意識到自己的「性別特徵」,比起抗爭「性別刻板印象」更重要。
中學生正是身體飛速發育的關鍵期,自身的第二性徵都會在這個時期開始出現。比如女生會來例假,男生會開始長鬍子、變聲。這都是人類在漫長的時代變遷中一步一步進化而來的改變,不管是男生還是女生,積極地接受、正確的面對才是應有的態度。
有些女孩子會在這個階段比較敏感,出現含胸駝背的習慣;有些男孩子則會對自己的聲線變化產生不自信從而沉默寡言;這些都是錯誤的「性別特徵」認知,與「性別刻板印象」無關。
現在很多書籍、影視作品,會有一些混淆性別特徵的描述,其中一些絕美的、純愛的片段,同樣深深吸引著正在發育的孩子們,若是沒有正確的「性別」引導,就會出現不該有的錯誤認知。
比如現在的中學生會心照不宣的說耽美,神神秘秘的說GAY,行為舉止比較親密的同性在一起,就會成為他人交頭接耳嗑CP的話題,女孩子的頭髮越剪越短,男孩子的舉止越來越娘,甚至有些孩子還會無畏的向同性「表白」……
在青春期無所畏懼的一知半解中,錯誤的認知「性別」,錯誤的認知「愛情」,最終導致一些莫須有的悲劇出現,這都不是「性別刻板印象」,而是「性別認知錯誤」惹的禍。
所以,性別差異是心理學領域的知識,而性別刻板印象則是社會層面的普遍認知。
如果孩子出現「性別差異」,是需要父母及早干預的。而孩子反抗父母不要有「性別刻板印象」的時候,不妨從本質上找找原因。
比如閨蜜家閨女,非要給她買男生的校服原因有二:
一是覺得自己的腿粗,穿裙子不好看;
二是因為男生的T恤看起來寬寬大大不像女生款的那樣顯示腰線,穿起來顯得自己更為瘦小一些,更好看。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青春期的孩子,更是如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