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十大文化符號:具有危險性的銅梁龍舞,卻是難得的非遺文化

2021-07-29   重慶游品

原標題:重慶十大文化符號:具有危險性的銅梁龍舞,卻是難得的非遺文化

銅梁龍舞,這是屬於重慶市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時也是代表重慶的十大文化符號之一。

一個地方性的傳統舞蹈,為何能夠有著這麼高的地位呢?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龍舞這種形式並非重慶獨有,而是廣泛分布於全國。龍作為中華民族的圖騰,是一種精神象徵,因此一直都是大家供奉敬仰的對象。而龍舞這種形式,最初也具有祭祀、祈求的作用。

因此,銅梁龍舞也並不是局限於一個地區的傳統舞蹈,而是能夠代表更加廣泛群體美好生活的一種藝術展現形式。

據說,銅梁龍舞自明朝便已經興起,在清朝發展到鼎盛狀態,如今又再次被大家所發掘,走向了世界。

銅梁龍舞分為龍燈舞和彩燈舞兩個系列,這兩個系列之下,又分為了多個不同的品種,可謂是非常豐富。

在這其中,大眾最喜歡的,莫過於火龍舞,而它也被譽為龍舞之首。

火龍舞在表演的時候,以龍燈為主要的載體,搭配上舞蹈、音樂、美術等多樣化的藝術表現形式,具有極強的觀賞性。

火龍舞通常在晚上開始表演,打鐵水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環節。需要一個開闊的表演場地,周圍不能擺放任何的易燃易爆物品。表演開始之後,場地四周會有燒得正旺的鐵水爐,專業人員負責操作,將這上千攝氏度的鐵水舀出來拋向空中,再用特製的拍子擊打。

鐵水在空中散開,仿佛煙花一樣從天而降,可謂是極具觀賞性。同時,這高溫的鐵水也會具有一定的危險性。

因為表演龍舞的演員們都是赤裸上身,只穿短褲,有被燙傷的危險。這就要求打鐵水的人員掌控好時機,在保證不傷到表演者的同時,還能夠有很好的視覺效果。此外,演員們也需要有足夠的經驗,知道如何避免被燙傷,也就是所謂的熟能生巧。

在銅梁龍舞背後,還有著非常美麗的傳說故事。

據傳,在很久很久以前,巴蜀地區來了一條火龍,它四處禍害百姓,民不聊生。此時,一對夫婦挺身而出,帶領大家鑿山引水,緩解了乾旱。可是火龍還是繼續肆虐,並且用火燒死了這對夫婦。

這對夫婦還有一個孩子——張共,他繼承了父母的遺志,去到峨眉山求仙問道,三年後學成歸來,與火龍苦戰三天三夜,最終將火龍消滅,而張共也因耗盡力氣而亡。

後世為了紀念張共,逐漸形成了火龍舞的形式,並且一直延續至今。

因為銅梁龍舞的獨特性以及藝術成就,也給銅梁帶來了實際的經濟效益,包括周邊文創產品開發以及旅遊業的發展促進等等。

銅梁龍舞也不僅僅局限於重慶地區,早在2008年北京奧運開幕式現場,就已經出現了銅梁龍舞的身影,表演者用精彩的發揮,讓全世界都看到了這條中國龍。此後,在建國60、70周年的慶典上,銅梁龍也出現在天安門現場,令人震撼。

而這些年以來,銅梁龍也多次代表中國,走向世界舞台,讓外國友人對中國文化刮目相看。

大家對銅梁龍還有哪些了解呢?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