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幾個問題困擾了多少年輕的焊接工程師和焊工

2022-04-29     為漢科技

原標題:簡單幾個問題困擾了多少年輕的焊接工程師和焊工

導語:焊接過程中,經常會碰到平焊,在平焊中就不可避免的要進行打底焊。其中踐行低氫型焊條在平焊中應用的最多,那麼以下幾點知識點,大家都會了嗎?

如何確定鹼性低氫型焊條平焊打底焊的走弧位置?

焊接實例:容器直徑為2.5m,壁厚為16mm,坡口鈍邊為3mm,兩坡口組對所成角度為65度,組對坡口間隙小於3mm,組對定位焊點在坡口的外側,定位焊縫長度為60~100mm;選焊條為E5016,焊條直徑為4.0mm,電流調節範圍為170~180A。其第一層走弧位置如圖所示。

(1)走弧位置在容器內中心線的左側50mm內。首先,坡口間隙在2mm之內,熔渣呈緩慢漂浮狀,熔池熔化溫度過低,電弧前移方向熔渣堆積量過多。其產生原因是電流沒有根據走弧位置及坡口間隙的大小做正確調節。在爬坡位置熔渣的浮動受阻,熔池的溫度過低。防止措施是在坡口間隙較小段焊接時走弧的位置應選在坡口右側10~50mm處,並適當增大電流值,電弧行走時應壓住電弧後稍做前移,並採用直線型雲條方式。

其次,坡口間隙在2~3mm之間,熔渣呈漂浮狀靈活浮動,熔渣大部溢流到坡口的間隙處,熔池的裸露面清晰,熔池的流動平緩。

(2)走弧位置的容器內中心線右側50mm內。首先,坡口間隙在2~3mm之間,金屬液裸露面呈下塌狀滑動,有墜瘤跡象,熔池兩側的成形過薄。其產生原因是坡口間隙在右側20~50mm段時,過渡熔滴金屬快速滑動使較大間隙處金屬堆敷,熔池的成形溫度過高。防止措施為在坡口間隙較大時,金屬熔滴的過渡宜選在過左側中心線20mm和過右側中心線10mm段,使熔池前移時部分金屬液倒流,同時適當減小電流,避免電弧的吹掃線過多進入熔池的中心位置。

其次,坡口間隙在2mm之內,熔池熔渣浮動靈活,電弧的前移與外擴有明顯熔化痕跡,熔池的裸露面清晰,焊波平緩。

鹼性低氫型焊條平焊第一層焊前有哪些準備工作?

(1)焊前應對焊槽內的油污等用火焰吹掃,對於坡口的較大間隙段、焊槽外定位焊縫內側的焊瘤處,應採用砂輪打磨。

(2)焊條需經350~380度、恆溫1h的烘乾處理,焊條應放入保溫筒內隨用隨取。

(3)焊接電流選用直流反接,焊條接正極,焊件接負極。直流反接時,焊條是陽極,熔池是陰極,焊條熔化的速度快,熔深較小。電弧的吹力柔軟,燃燒穩定,金屬過渡熔池飛濺較小,可避免氫氣孔的產生。如果採用直流正接,焊條處於陰極,焊件處於陽極,焊件熔池區熔深大,溫度高,金屬過渡熔池不穩,電弧的吹力較大,燃燒不穩定,金屬過渡熔池飛濺增多,產生氣孔傾向增大。

鹼性低氫型焊條平焊第一層焊接電弧有何變化規律?如何控制?

(1)電弧長度的變化 首先,焊條未熔端與焊件之間的長度超過焊條的直徑。電弧對熔池吹掃使熔池的外擴面增加,熔渣的浮動迅速,熔池的裸露點呈小圓圈狀氣孔。熔池表面的平整度難以控制。坡口間隙較大時,金屬熔滴很難形成過渡。

其次,過短。焊條脫落端貼浮於熔池的表面,電弧向熔池的推進頻繁粘結,熔池過渡模糊,熔池呈半熔化狀態。

最後,時短時長。焊條脫落端與焊件之間的距離時短時長,熔池成形不穩定。坡口間隙較大時長弧進入熔池,易形成下塌、墜瘤、氣孔等缺陷。電弧過短時進入熔池,產生夾渣、熔池成形薄厚不均等缺陷。

(2)電弧長度的控制 電弧進入熔池的長度,應為焊條直徑的1/2~3/4。此長度範圍能使金屬熔池在電弧的保護下順利過渡進入熔池,並形成保護,避免將空氣捲入熔池中形成氣孔。電弧長度變化的控制應掌握以下三點:

第一,保持合適的焊接位置,使身體重心穩定。

第二,電弧續入和運條時應使電弧長度保持不變,避免觸弧端顫動。

第三,隨時觀察熔池成形高度的變化,適當調節電弧的長度。

如何掌握鹼性低氫型焊條平焊第一層焊接運條要點?

(1)防止坡口間隙較小產生氣孔 氣孔產生的原因是坡口間隙較小段存有殘餘的油脂、鏽蝕及雜質。電流較小時熔池熔化不完全,熔池一次性成型過厚,焊接電弧過長。防止措施是在坡口間隙變化時改變走弧位置在中心線右側10~15mm段,如圖所示。

此時電弧行走於焊槽根部,先以直線形稍作前移5~10mm,在回帶電弧坡口一側,停留後用正月牙運條方式回推至熔池中心,使熔渣浮動後熔池的液體流至坡口間隙。然後帶弧至坡口的另一側稍作停留,再使電弧前移A、B兩側延伸點。呈直線型帶弧前移動5~10mm後,從A、B兩側按同樣方法形成熔池的厚度。焊接時,焊條與焊接方向所成角度為70~80度。

這種帶弧方法因電弧前移5~10mm,焊槽內的雜質經過電弧的吹掃與熔化後,形成的熔池會在焊槽根部加厚成形,避免了焊槽根部雜質在電弧一次吹掃時熔池堆敷過厚而捲入熔池,形成氣孔缺陷。因5~10mm段電弧前移距離較短,熔池的溫度較高,電弧回帶能使半熔化狀態的熔渣迅速溢出,使坡口間隙較小段形成一種屏障保護。

(2)防止坡口間隙較大段產生氣孔 氣孔產生的原因是走弧的方法不正確,電弧前移,以坡口間隙的吹掃,而使熔滴過渡成形。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發生,電弧引燃使熔池成形後從熔池的前方貼於坡口的一側(如A側),稍作前移5~10mm,在按原路回推熔池於坡口A側熔合點(見圖所示),並將電話吹向A點稍作停留,使熔渣外擴到坡口的間隙,再使電弧沿坡口一側推向熔池中心C點的後方,使C點熔池稍稍延伸外擴。然後做帶弧動作至坡口的另一側B點,不做停留沿B點坡口的鈍邊前移5~10mm,再按來路後移回帶至B點,稍作停留使熔渣液流至坡口間隙處,將B點熔池外擴面與A點熔合,再沿A測坡口面帶弧至C點熔池的後方,稍作停留使熔池外擴延伸,最後做劃弧動作帶弧至坡口的另一側A點,一次循環。

這種帶弧方法,因採用段弧貼向坡口兩側鈍邊處的過流點,當熔滴過渡到熔池時大部熔渣先流至坡口間隙處形成屏障保護,使高溫熔池液流至坡口間隙時,因屏障的保護而使有害物不能進入熔池之中,從而避免氣孔的產生。

(3)屏障保護法運條 採用屏障保護法運條時,熔池溫度的控制和熔池成形的觀察如上圖所示。

熔池溫度的控制方法

第一,當電弧沿坡口邊線向熔池中心推進時,應觀察坡口間隙處熔池下塌的趨勢,如稍作回推熔池呈豁狀下塌,則應減小電流,並使電弧的回推線從坡口兩側坡面稍作上移,將電弧回推熔池,不要帶向熔池中心高溫區。

第二,當電弧行至熔池的一側B點時(見上圖)稍作上推,使短弧過熔池中心至坡口的另一側A點,使A側熔池形成。

第三,中心熔池液流的延伸應保證在坡口兩側的A、B兩點有金屬液流過,這樣可以避免中心熔池溫度的上升。

第四,如果電弧回推時熔池反渣與金屬液流動速度過慢,熔池的熔化點模糊,則應適當增大電流,在電弧回帶於A、B兩點停留後迅速帶回熔池延伸過流點的上方,使熔池的溫度增高,熔渣順利流至坡口的間隙,熔池兩側的熔化可清晰觀察。

電弧從坡口的邊部做向熔池中心進弧的動作時,應觀察熔渣的浮動線和金屬液面的閃光,掌握電弧進入熔池的文職和停留的時間。

第一,如果中心熔池熔波滑動明顯突出兩側,熔池兩側成形過凹,溝狀成形處熔渣緩慢地浮動,則將電弧推進時應沿A側的鈍邊線,如上圖所示。使熔池增厚,並外擴A側熔池延伸點和高溫熔池中心。

第二,電弧沿A側的邊部稍作進弧後,再做劃弧動作帶弧至坡口的B側,使B側熔池成形,使熔池沿A、B兩側延伸。

第三,電弧沿坡口的兩側進弧,應保證一側成形的厚度與另一側成形厚度相近,使熔池表面的成形平整光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46c3b566b0a2b56fb581a8769ed31e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