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厭學抑鬱真相曝光!學校里的軟暴力,父母要警惕

2023-05-23     小小包麻麻

原標題:孩子厭學抑鬱真相曝光!學校里的軟暴力,父母要警惕

看今天的文章前,請大家先思考一個問題。

如果孩子在學校被同學取侮辱性綽號了,你會是什麼反應?

前陣子,有個#男子因名字被同學調侃導致抑鬱症#上了熱搜。

原因是這個男孩的名字帶「坤」字,於是同學紛紛玩起了梗叫他「雞哥」。

甚至男孩的課本和課桌上都被同學寫著「雞你太美」這些調侃詞語。

男孩跟老師和父母都說了,但同學還是沒有收斂。

終於,男孩抑鬱厭學,產生了自傷自殘情緒。

「這孩子的抗壓能力太差了」

這件事開始發酵後,我最看不慣的一套說辭是:

「取個外號就鬧情緒,就抑鬱,這抗壓能力太差。」

「小孩子之間不就這樣嗎?相互調侃一下很正常」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大家特別推崇這種「認真你就輸了」的態度。

每次有人玩笑開過了,馬上就有人說:「開個玩笑而已幹嘛這麼認真嘛」「喲喲喲被調侃一下就生氣了喲」。

你較真了還顯得你小氣了。

這種風氣還蔓延到了學校,就算孩子覺得不舒服,家長也會覺得不耐煩「這點小事也值得生氣嗎」。

但今天我不得不說:

開玩笑是讓人笑,而不是讓人生氣。

最近脫口秀演員house冒犯軍人的新聞大家也看到了。

所有玩笑都需要有邊界感,不顧別人感受,只顧取悅自己的玩笑,都是冒犯。

這件事千錯萬錯,絕對不是那個小男孩「抗壓能力弱」的錯,

而是那些整天把「雞你太美」這些爛梗掛嘴邊的同學的錯;

是明知道孩子苦不堪言但仍舊選擇袖手旁觀的老師的錯;

是把孩子的求救當抱怨搪塞過去的家長的錯!

這件事說是調侃,實際是霸凌

說白了,孩子之間並沒有什麼解不開的深仇大恨,

欺負你,只是因為你看起來比較好欺負罷了。

如果家長只是讓他們忍耐,長大後大機率會更加懦弱和膽小。

吃虧雖然是福,但分事,也要有度。

在這種事上較真,才是對孩子真正的負責。

起外號是校園霸凌嗎?

可能有人覺得,我會不會反應過激了?

並不!

戳人痛處的言語那不叫開玩笑,那叫蓄意犯賤!

長期進行這種犯賤的行為,就是霸凌!

據央視新聞發布的調研報告,「語言辱罵」是發生最頻繁的校園暴力方式之一,占比74.55%

中國少年兒童平安行動組委會的一項調查也顯示,81.45%的被訪小學生都認為「語言傷害」是目前最亟待解決的校園問題

並且,起侮辱性綽號早已被教育局定型為霸凌了。

早在2018年,廣東地區就明確規定「起侮辱性綽號是欺凌行為」。廣東省教育廳等13部門制定出台的《關於加強中小學生欺凌綜合治理方案的實施辦法(試行)》已經從2018年12月1日起實施,其中將起侮辱性綽號等行為納入欺凌事件,並規定欺凌行為嚴重可開除學籍

2023年3月22日,湖南省教育廳也印發了《湖南省教育系統防範中小學生欺凌專項治理行動實施方案》,其中明確「五種行為」構成欺凌,除了直接的暴力傷害、恐嚇,還明確起侮辱性綽號、惡意排斥、孤立他人、通過網絡誹謗他人等「軟暴力」也構成欺凌。

更別說,很多更嚴重的校園霸凌,都是從一個小小的綽號開始的。

加拿大的一個小男孩,就因為穿了一件粉色襯衫,而被侮辱為「娘娘腔」,遭遇了校園霸凌。

也由此誕生了反霸凌日Pink Shirt Day(粉紅襯衫行動),包子的學校也通過舉辦這樣的活動,告訴孩子們「每個人都是不同的,我們要尊重他人,也要保護好自己。

(包子學校的反霸凌日活動)

小孩子的世界壓力不比大人少,他們不會解決也不會表達,有些內傷,不及時解開,就卡在那兒,像埋了一個啞雷,不知道哪天會爆。

對於孩子來講,

大人是他們和這個世界的最後一道屏障,隔離在外的是風雨、傷害、危險。

如果連大人都不再為他維護權益,孩子將會受到更肆無忌憚的傷害。

硬氣的父母

是孩子「防暴」的有效底牌

美國家庭治療大師維吉尼亞薩提亞曾說:無論是國王還是農夫,只要他家庭幸福,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我之前發過一篇文章,詳細講了閨蜜因為孩子身高被同學「取笑」硬鋼回去的過程,很多姐妹拍手叫好:

實際上,我閨蜜就做對了這幾件事:

1.設身處地的為孩子著想,保護自尊心;

2.不盲目信任老師、不隨便打發孩子;

3.不過激、不批評、不埋怨,有條理。

主動詢問孩子,沒有忽視孩子的訴求,並且給了足夠的安全感和尊嚴。

有這種父母的孩子,童年想不幸福都不行。

提前預防和擁有自我保護意識,因為只有才能讓孩子儘可能的遠離傷害。

中國有句古話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告訴我們面對突髮狀況和意外,要事先做好準備。

父母要先給孩子們打好「預防針」,幫他們劃分好底線。

下面幾點,一定要記住:

一、如果覺得被冒犯,一定要說出來;

欺負人,本來就是件試探原則的事。今天推一下不反擊,明天可能會打一拳。

孩子的眼裡沒有你退一步我就退一步,往往是退一步,對方更囂張。

所以,要告訴孩子,第一次遇見讓自己難受的事,就要勇敢說出「不行」,直接亮出底線,不必討好任何人。

二、進行體育鍛鍊,培養優秀的體能;

柿子專挑軟的捏。軟弱不光光指性格,還有身材。適當的體育鍛鍊不僅可以培養孩子堅韌的性格,也能看起來比同齡孩子更有力量。

三、多交朋友;

孩子的世界也是個小社會,獨來獨往的孩子往往會被認為「孤僻」、沒朋友,霸凌的一方給會認為這類孩子受到欺負也不敢告訴家長和老師。

多交朋友也可以讓孩子身邊有伴,陪伴,有時就是安全。

遇到校園霸凌的問題,一定要問清事情的來龍去脈,如果情節不嚴重,讓他們自己去解決,父母打好輔助即可。

如果事情比較嚴重,千萬不要讓孩子以暴制暴或者獨自面對。

前者會讓他們認為「暴力」手段解決問題是合理的,後者如果方式不當,會讓事情陷入更糟糕的局面。

包媽碎碎念

惡魔孫小果在執行死刑之前,多次包庇他的母親孫鶴予對著採訪鏡頭說道

作家麥家說過,

童年是想剪也剪不斷的尾巴,是留在水泥地上無法消失的痕跡。

年少有福不是福,因為父母也為孩子承擔了一切的痛苦。

但早晚有一天,孩子需要獨自去面對這個複雜的世界。

只願每個孩子都能有底氣的長大,回想起來童年,不是抹不掉的滿目蒼夷,

而是能讓未來生活更加富足的美好記憶。

在獨自抗衡外界的狂風暴雨時,能無懼一切的面對:

「沒關係,有父母給我撐腰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46a2f6f255b3b9ded183300a7fd5ead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