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初步舉證》中文版|正義也許還遠,在此之前請先懂她們

2023-08-26     有染

原標題:聊·《初步舉證》中文版|正義也許還遠,在此之前請先懂她們

有些事很難共情,除非自己親身經歷一遭。比如性侵。

MeToo運動之後,越來越多的性侵/性騷擾事件浮出水面。以前並不是沒有,只是很少人勇於說起。據說原作者蘇西·米勒也是在那之後,才堅定地要把這樣一部作品完成。畢竟,每三位女性當中就有一人曾遭受過性侵,這不是小說劇本虛構出來的,而在世界各國已經幾乎是事實了。它值得更多的人重視。

這是一部獨角戲。故事的主角泰莎是一位女性律師,也是一位受害者。在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之前,她是一位意氣風發的辯護律師,經手的案子常常勝訴。她也曾多次在性侵案中,為實施侵犯者做代理,去質詢受害者。

她並不是違背道德良心,而是她堅定地相信專業,法律就是高高在上發著光的信仰。她相信法律會保護正義一方。如果受害者不能清晰、有邏輯、前後一致地作答,那便是在撒謊、在誣告。諷刺的是,更多的時候是受害者在接受審問,被一次次揭開傷疤,而那個施害者卻只需要坐在那裡。

因此,當泰莎自己成為了受害者。她陷入了巨大的痛苦、糾結、疑惑、不知所措。她才明白,在那種情況下,受害者對於性侵的記憶往往就是不清晰不連貫的,那是因為當下她的腦子裡是懵的,是痛苦,是一片空白。哪怕她是一個工作中雷厲風行、思路清晰、舌燦蓮花的辯護律師。而悲痛中,她甚至慌亂到立刻去洗澡,洗去了可能有那麼一點點幫助的證據。

不出所料,她受到我們慣會見到的質疑:

「哦,你們也不是第一次了,說明你是有意願的。」

「那可是在你的家中,如果你不願意,為什麼要帶一個男人回家?」

「你為什麼不反抗呢?」

「他只有兩隻手怎麼可能同時按住你的手又捂住你的嘴?」

「那個時候你們是否是清醒的?」

「你如何證明自己不是為了職業發展要這樣做去扳倒你的對手?」

從事發至開庭有兩年時間,大概只有身處其中才知道有多麼煎熬。而泰莎堅定地選擇了起訴,因為她想起曾經被她親手了結的案子,那位女士也曾說,明知是必輸的官司,但自己也必須站出來,不能讓更多人受害。她「幫」了惡人,而這一天終究落在自己的頭上。她也知道起訴必輸,但不能讓那些施害者,弄丟了過去勇敢無畏的自己啊

劇透有些多了。但哪怕你了解了故事的全部,都不妨礙你走進劇場,發現它依然是一部好作品。中文版獨角戲是辛芷蕾出演。一個人,130分鐘撐全場,通過自己的講述和演繹,將諸多角色呈現明白——泰莎她自己,同事Alice,對她施害的同事Julian,法官/檢察官,媽媽等諸多角色,以及在律所、在酒吧、在家裡、在法庭等諸多場景。除了高密度台詞、內容、角色與關係的複雜呈現,還要應對現場突發的狀況,例如道具可能倒了,或者互動的觀眾沒有配合及時等,也非常考驗演員的即時反應。難以想像這是辛芷蕾第一次的舞台作品。

導演周可非常知道這部戲的表現難度有多挑戰,起用一個從未在舞台上演出過的演員是冒險的;而那時辛芷蕾也對於這部戲心裡沒底,直到看到劇本,和導演見面一聊便一拍即合。

演員對於一個好劇本那種一定要拿下的鬥志在辛芷蕾心中被燃起,而那種眼裡的光,導演也是看在眼裡的。近些年嘗試舞台劇的影視演員有不少,而這種作品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拿下的。

為此,辛芷蕾還在微博中分享了她曾經的故事,那使得她對於角色更加感同身受。正如劇中所說,性侵這種事情與車禍或其他災難不一樣,它帶來的心理上的傷害是無法精確衡量的。令人欣慰的是,在這件事上,泰莎的媽媽沒有拋棄她,沒有給她進一步的傷痛。這便是獲得了些許的安全感了。同時她也得到了當庭一些工作人員和女警官的理解和認同。也是一點點安慰。

我們當然都知道,泰莎和其他受害者一樣,不會勝訴。因此到最後,她倒是沒有了生氣、絕望,只是純粹的悲傷。那時,泰莎面對的不再是施害同事Julian,而是在向法律體系的漏洞挑戰。那一刻,她覺得自己和法律一樣支離破碎。曾經在心中如此權威的信仰,崩塌了。原來,法律的存在不能保護自己,不能真正保護每一個人。

哪怕是文藝創作,也沒有拿一個虛假而理想的結局來應付或安撫我們。這樣的結果是真實的,也是值得更多人看到和反思的。它說:在某一天某個地方,某些事情,無論如何必須改變。

這樣的困境不限於東西方國家,一樣的。儘管近些年越來越多的人敢於發聲,而我們知道,這些不過是遭受到痛苦的人們中的千萬分之幾。因為就如劇中一樣,站出來發聲,也不過是打一場明知道會輸的戰爭。而就算在網上得到很多陌生人的支持,在生活中、在身邊也依舊面臨著很大的壓力和挑戰。人們並不能衡量,哪個處境對自己傷害更深

當然,隨著越多的發聲,越多發起面向那些作惡者的挑戰,社會意識和規則就有可能進步那麼一點點。可是,到哪一代人才能等到大家能夠安心被保護的那一天,誰也不知道。而在那之前,還有那麼長的路要走。

就像這部劇。並不是所有人看了之後都能夠共情,可能依然還有人有各種理由指責這位女性。但是,我們需要這樣的作品。哪怕只有幾個人,有幸未曾經歷過這些,卻因此而能夠理解被性侵者的處境,也算是社會的救贖。

-劇終-

貝七

舞台讓我覺得

生活並非是無藥可救的

落筆於2023年8月16日

北京國家大劇院觀看後

配圖為劇照

攝影 蔡園

來自主辦方

經授權使用

有染·與美好發生關係

舞 台|藝 文|悅 音|映 像

more:

評·話劇《懷疑》|在心中種下一顆懷疑的種子

評·《多餘的人》|這樣的生活是不可以的嗎?

聊·話劇《麗南山的美人》| 要痛苦還是要麻木

評·話劇《威廉與我》|這個舞台永遠感激他來過

評·《四張機》|在黑暗中尋找光亮

評·《最後晚餐》現實主義敘事中的悲情之歌

評·話劇《單寧》|只要你不離開,我就不殺你

聊·舞蹈劇場《大飯店》|我,第三次「返屋企」

聊·話劇《代價》| 真實的家庭,深刻的普世性

更多閱讀 可點擊

張艾嘉 林懷民

佟欣雨 | 丁一滕 | 楊易

史依弘 | 蔣瑞徵 | 黃俊達

沈偉 | 杜邦 | 馮英 | 段妮

桑吉加 黎星 張晉浩

大劇場版《枕頭人》 | 《傾城之戀》 |《沉默的真相》

《永不消逝的電波》

烏鎮戲劇節

亞洲大廈| 進念二十面體

- 靈 魂 編 輯 部 -

執行編輯:Cheers

校稿:Miss Helen & Lucifer & Vane

責任編輯:Paula & Cheers

主編:許安琪 &阿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46847f4a7ff6e5d7da312dcebcd565b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