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5000價位手機,《原神》4.0遊戲性能實測(附優化建議)

2023-08-17     機智貓

原標題:2000-5000價位手機,《原神》4.0遊戲性能實測(附優化建議)

昨天,《原神》終於更新了4.0版本,除了新增楓丹區域,還帶來全新的水下地圖。

與其他遊戲的水下地圖不同,《原神》的水下地圖是反常識的,它更像是一個建在水下的海洋樂園,讓玩家探索,因此必須實裝非常多且大的建模和場景。這對手機來說,無疑是一個非常考驗性能和優化的場景。

《原神》4.0水下截圖

我們針對幾個比較有代表性的主流平台,包括第二代驍龍8、驍龍8+、第二代驍龍7+、天璣9200+、天璣8200進行《原神》4.0測試。在廠商針對版本做出優化前,看它們在新版本中的表現較之前有何變化,性能是否還依舊夠用。另外,我還會根據新版本的實際情況,給予設置調整建議,讓大家可以暢遊楓丹。

第二代驍龍8都頂不住了?

遊戲App更新到4.0後,均開啟極高畫質和60幀模式,手機只開啟性能模式,不做其他優化措施,直接考驗廠商對手機性能的調校。

由於測試地圖變了,路線也要跟著改,具體如上圖所示,順序是野外、水下以及楓丹主城,每個部分時間均為10分鐘,從第10分鐘開始為水下部分,第20分鐘開始則是主城部分。為了儘可能貼近真實玩家習慣,期間會穿插一些戰鬥場景。

首先是第二代驍龍8,這裡我們選用的是小米13 Pro,它是一部影像旗艦,但並不妨礙它可以有十分強勁的性能。在《原神》4.0版本中,整體平均幀數為55.5幀,這個幀數乍看起來似乎還不錯,但如果仔細看它的曲線變化,就能看出一些端倪了。

在前10分鐘的楓丹野外,小米13 Pro還能維持較為平穩的幀數表現,但在10分鐘進入水下後,隨著場景增大,建模增多,數據讀寫負載增大,水下部分幀數不穩定,從60幀掉到55幀,再降到50幀左右。水下部分平均幀數為52幀,期間伴隨著很容易感知的幀數波動和卡頓。

有意思的是,到20分鐘從水下進入楓丹主城後,第二代驍龍8開始回到60幀,但沒有維持多久很快就掉幀了。主城部分的平均幀數為55幀,但和水下部分一樣,伴隨著明顯的幀數波動和掉幀。不過,第二代驍龍8連續運行30分鐘後,功耗倒是和須彌時相當,依舊是6.2W,單就遊戲體驗來說,還是有優化空間的。

如果說搭載第二代驍龍8的小米13 Pro只是這樣的水平,那麼性能更低一些的驍龍8+能不能流暢運行,就要打一個問號了。

搭載3.0GHz驍龍8+的Redmi K60,平均幀數49.7幀,但平均功耗很低,只有5.7W。它的幀數曲線更有意思,在前7分鐘還能維持60幀左右的高幀表現,之後開始降頻鎖幀,基本全程維持在45幀左右,雖然其中有幾次衝到60幀,但很快又降下來。

在運行遊戲過程中,驍龍8+的超大核和大核的平均頻率都在1.6GHz,按照以前的版本,這是一個剛好能維持60幀遊戲的頻率,但在4.0版本下,這個性能就不太夠用了。

有一說一,這裡驍龍8+的遊戲體驗是要好於第二代驍龍8的,因為它可以長時間穩定在一個相對固定的幀數上,45幀談不上高幀,但至少是一個能玩的水平。

目前市面上驍龍8+有兩個版本,一個3.0GHz,另一個是3.2GHz,也就是廠商宣傳的「滿血版」,效果會不會好一些呢?

實際沒有變化。

一加Ace 2平均幀數46.4幀,它的功耗更低,甚至只有5.4W。在遊戲剛開始時,幀數波動非常大,但可以看出這時候調度非常積極,很努力地去實現60幀。進入水下地圖後,這部分基本能穩定在38到43幀左右。

進入楓丹城區後,一加Ace 2短暫地回到60幀,然後很快降頻,逐漸降到45幀左右,實際遊戲體驗與Redmi K60並沒有本質區別。就這兩部驍龍8+手機的表現而言,在極限畫質下,驍龍8+現在的性能恐怕很難在4.0版本中,為玩家提供流暢的遊戲體驗,

驍龍8+表現如此,那麼性能與之接近的第二代驍龍7+是不是也不太行?還真不好說。

我們手上這台第二代驍龍7+是真我GT Neo5 SE,它反而因為更加激進的性能策略,遊戲體驗比兩台驍龍8+好。

如果只看平均幀數,真我GT Neo5 SE和Redmi K60(49.7幀)相差無幾,但是要注意,前者除了兩段30幀鎖幀,基本全程奔著60幀跑,包括水下地圖部分,高幀遊戲體驗要好於後者,這樣換來了50.3的平均幀。後者是前段60幀,後段45幀,得出49.7的平均幀。

看著差不多,實際兩者的遊戲體驗是不一樣的,第二代驍龍7+依託於更積極的調度,遊戲體驗更好。連續運行30分鐘,平均功耗5.6W,稍低於3.0GHz的驍龍8+。

除了主流驍龍平台,我們還測試了兩個主流的天璣平台,天璣9200+和天璣8200,分別選用Redmi K60 至尊版和vivo S17 Pro。

在測試流程一樣的前提下,Redmi K60 至尊版平均幀數56.3幀,它的表現倒是和3.0版本時相似,調度非常剛,在前15分鐘,基本可以穩定在60幀上下,表現好與第二代驍龍8。

但是15分鐘後,隨著降頻點到來,手機進入幀數起伏非常大的循環中,在45幀和60幀之間反覆橫跳,通過CPU頻率圖可以看到,天璣9200+在15分鐘後出現了很厲害的降頻,這時候基本談不上什麼遊戲體驗了。

對比3.0壓力最大的須彌,Redmi K60 至尊版降頻點提前了足足10分鐘,楓丹負載壓力之大可見一般。

因為降頻點來的比較早,它的功耗控制在6.2W,與3.0版本一致。如果Redmi K60 至尊版按照前15分鐘的性能策略跑完全程,它的功耗恐怕就不是目前這個數字,廠商為了續航可能也有意控制天璣9200+的頻率。

至於vivo S17 Pro,它的表現真的可以用「整段垮掉」總結,在「掙扎」了8分鐘後,遊戲幀數基本穩定在40幀左右,屬於能玩的水平,它的功耗因此也是最低的,只有5.1W。

隨著《原神》4.0版本新地圖,新機制的加入,它對性能的要求要高於3.0版本,原來驍龍8+、第二代驍龍7+這些可以跑到或接近60幀的中高端晶片,再加上廠商可能限制了功耗,導致性能在新版本中有些不太夠用,更不用說性能更低一些的天璣8200了。

如果想繼續享受更好的畫質,更高且相對穩定的幀數,真的需要第二代驍龍8或是天璣9200+這樣的旗艦晶片機型。

不同平台手機的設置優化建議

首先要明確,《原神》和一般手游不一樣,它是一款非常依靠CPU性能的遊戲,如果CPU性能不行那就是不行。對安卓平台來說,即便降低畫質也不會明顯改善遊戲流暢性,而是遊戲續航和發熱。

在4.0版本,如果只是為了能玩就行,我認為至少也要天璣8200起步,要是對畫質或幀數有點追求,則至少第二代驍龍7+或驍龍8+。儘管這遊戲存在相對硬性的遊戲要求,但不代表畫質選項沒有優化空間。

設置第一項是渲染精度,即遊戲內的渲染解析度,安卓直板機最高864P,主流720P,除非性能真的不夠或是有類似超解析度的功能,我建議還是設置為「高」,否則對遊戲觀感影響還蠻大,能開高儘量開高。

陰影高

陰影低

陰影質量開高,陰影邊緣更柔和,中則會帶一些鋸齒,如果開低,就是關閉陰影。在手機這樣尺寸的設備上,陰影開中即可,如果直接關閉陰影還能再節省一部分性能。

低特效

特效質量則是影響人物技能的酷炫程度,安卓端《原神》特效本身就遠不及PC端,即便開「低」,對人物技能特效影響也不大,比如雷電將軍釋放技能時少幾道電流。

場景細節:中

場景細節影響的是以人為中心的近景和遠景質量,如果降低這方面要求,可能會導致遠景變得模糊,缺少紋理細節,但是人物附近的環境影響不大,渲染距離縮小則可以降低手機的渲染壓力。

其餘配置像動態模糊可以直接關閉,人群密度開低,抗鋸齒能提升畫面觀感,但可能會導致掉幀,如果手機性能不夠,建議關閉這個選項。

高配設置

低配設置

測試上述多個平台的安卓手機,我總結了兩套設置參數,根據手機性能自行選擇高配還是低配。

紅色曲線:極高畫質+60幀 綠色曲線:高配設置

小米13 Pro修改設置後,平均幀數提高到56幀,幀數曲線比原來的極高畫質+60幀模式更加平緩,功耗也下降到6W。像真我GT Neo5 SE、Redmi K60、一加Ace 2可以在這個基礎上再降低一點,比如場景細節可調成「低」或「中」,人群密度改為「低」,進一步穩定幀數。

紅色曲線:極高畫質+60幀 綠色曲線:低配設置

vivo S17 Pro按照低配標準修改設置後,畫質雖然下降,還有比較多的卡頓,但是幀數和總體的遊戲體驗有質的改變,平均幀數56,功耗也僅提升到4.9W,還是一個很低的水平。

以上就是關於《原神》4.0版本比較初步的性能測試和配置優化建議,隨著水下地圖出現,目前的安卓陣營不管什麼性能級別的平台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卡頓和掉幀,這一點和當時3.0版本剛上線時非常相像。

但之後也看到了,很多高性能手機都可以跑滿須彌地圖,廠商肯定會根據新版本進行優化,提高楓丹的遊戲體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463af5e1049f7197a73fff0bb1e3dbe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