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在某種程度上,取決於父母在哪個層次

2023-04-02     沫沫的靜好歲月

原標題: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在某種程度上,取決於父母在哪個層次

人民日報曾刊登過文章《教育改革要從家庭教育開始》,其中提出的家長層次論有五層。

事實上,孩子就是家長的一面鏡子,孩子會成為什麼樣的人,或者你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與父母在哪個層次有著莫大的關係。

第一層次的父母:捨得為孩子花錢

「吃啥買啥、要啥給啥」,這是很多父母的心態。孩子麼,想要吃點兒健康的零食、買點兒漂亮的東西,有什麼不可以?

在生活方面是如此,在教育方面更是如此。舉全家之力買學區房;動輒數以萬計的為孩子選擇一些高消費的培訓班……

甚至家庭條件沒有那麼好的,還會是覺得自己虧欠了孩子,只好天天加班、拼盡全力掙錢,恨不能去偷去搶,也要給孩子爭取最好的生活環境、生存空間。

可是,孩子物質條件的充足,每天卻沒有爸爸媽媽的陪伴,就真的獲得幸福了嗎?

第二層次的父母:捨得為孩子花時間

都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我記得有一個小故事說,一個男孩子問自己的父親:「你一個小時能掙多少錢?」

父親大致算了一下後,給孩子說了一個金額。孩子轉身從自己存錢罐里取出這個金額,對父親說:「爸爸,我買您一個小時,您陪陪我行嗎?」

雖然故事裡的事,可能僅僅是故事。但是也能夠從另一面說明孩子有多麼渴望父母的陪伴。

所以,優秀的家庭教育中,父母不僅僅是能夠給孩子供給衣食住行的人,還能夠捨得為孩子花時間的人,與孩子共同享受成長的人。

很簡單,下班之後放下手機、放下電腦,堅持陪著孩子玩30分鐘、20分鐘、10分鐘,說說話、聊聊天,相互擁抱,足矣!

第三層次的父母:懂得思考教育終極目標

一個經典的小故事,一個放羊娃的目標:放羊、長大、結婚、生子、子放羊、子長大、子結婚……

我們很多人聽過都會一笑而過。可是深思下去,你為自己的孩子設計什麼目標了嗎?

清北算不算目標?算!可是這是一個盲目的目標,還是依據客觀事實設定的目標?

出國算不算目標?算!是否已經計劃了什麼時候出國?去哪裡?什麼時候去、學什麼、做什麼、需要多少前期的準備和資金?……

而且這些,也只能算是教育的階段目標,並非終極目標。

終極目標應該是,你想要孩子成為怎樣的人,擁有怎樣的品質、具備怎樣的精神力量等等。

知道思考教育終極目標的家長,更容易根據自己想要的結果而倒推(當然,這個結果也適是提前和孩子一起規劃、設立的),逐步分解大目標為小目標,一步一步幫助孩子最終達成,走向最終的勝利。

第四層次的父母:懂得教學相長,在教育孩子的同時也提升完善自己

俄國文學大家托爾斯泰說,教育孩子的實質在於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則是父母影響孩子的最有力的方法。

簡單總結,就是「言傳身教」的力量。

因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第一個學習、模仿的對象。所以,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作為父母要和孩子共同成長、進步才好。

通過不斷的提升自己、完善自我,對最新的教育方法、教育技巧、孩子心理健康等都有所了解,讓家庭教育更加合理。

第五層次的父母:懂得以身作則,鼓勵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

我們都懂得這個道理,醜小鴨如果只是一隻醜醜的小鴨子,它無論如何也無法飛上藍天,因為它本質是天鵝,所以即便遭遇挫折和困難,最終也能夠自由翱翔。

所以,作為父母能夠認真的、正確的認識到孩子的本質很重要。每個孩子都有自己不同的閃光點,抓住孩子的閃光點,比強迫孩子按照父母的意願或者約定俗成的功利心更重要。

有些孩子適合學習,有的孩子適合藝術,有些孩子在自由中能夠成就自我,而有些孩子按部就班才能夠得到安全感……

父母能夠讓孩子成為真正的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而想要孩子成為真正的自己,僅僅依賴天賦是不夠的,更需要父母隨時隨地,有的放矢的鼓勵、引導,在孩子迷茫的時候為他們撥開迷霧,在孩子困惑的時候為他們排憂解難,在孩子挫敗的時候為他們搖旗吶喊,在孩子成功的時候讓他們不至於被勝利沖昏頭腦……

除此之外,父母給予孩子最大的安全感,讓他們知道,無論他們怎樣,成功也好,失敗也罷,英雄也好,落魄也罷,家永遠都是他們的港灣,父母永遠都是他們堅實的後盾。

這就是家的意義,家庭教育的根本。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46298ea13844a466c2b1d9eba0b2354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