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國民經濟運行平穩 新動能日益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2024-08-15     中國經濟時報

攝影/胡畔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胡畔

7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已公布。

國家統計局8月15日發布的數據顯示,7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1%,比6月回落0.2個百分點;環比增長0.35%。全國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增長4.8%,比6月加快0.1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7757億元,同比增長2.7%,比6月加快0.7個百分點;環比增長0.35%。貨物進出口總額36758億元,同比增長6.5%,比6月加快0.7個百分點。此外,1—7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287611億元,同比增長3.6%。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值為5.1%,比2023年同期下降0.2個百分點。

總體來看,面對複雜嚴峻的國內外環境,以及國內暴雨洪澇、極端高溫等短期因素帶來的擾動,在宏觀政策加力實施作用下,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生產需求繼續恢復,就業物價總體穩定,新動能培育壯大,經濟運行延續了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

01

7月份經濟運行表現出四方面特點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總經濟師、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劉愛華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總體來看,7月份經濟運行表現出四方面特點。

一是生產供給穩定增加。7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1%,環比增長0.35%,工業生產保持較快增長。裝備製造業繼續發揮了「壓艙石」作用,增加值同比增長7.3%,比6月加快了0.4個百分點。服務業小幅回升。7月份,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增長4.8%,比6月加快0.1個百分點。其中,暑期旅遊出行人數增多,帶動相關的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生產指數增長5.3%,快於全部服務業增速;批發和零售業增長3.7%,比6月加快0.6個百分點。從相關指標看,7月份,貨物周轉量、旅客周轉量分別增長6.5%和4.6%,自暑運啟動以來,7月1日—8月12日,全國鐵路累計發送旅客已經突破6億人次。

二是市場需求繼續恢復。隨著促消費政策的持續顯效,商品零售有所加快,服務消費潛力繼續釋放,市場銷售增速回升。在7月份的消費數據中,商品零售同比增長2.7%,比6月加快1.2個百分點;超過五成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類別零售額同比增速回升,在文體賽事帶動下,體育娛樂用品類商品零售額增長4.7%。在部分品牌新機發售帶動下,通訊器材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12.7%,比6月加快9.8個百分點。1—7月份,服務零售額同比增長7.2%,繼續快於同期商品零售增速。此外,7月份進出口的累計規模創歷史同期新高,家用電器、集成電路、船舶等重點產品的出口優勢繼續得到鞏固。

三是就業物價總體穩定。從就業看,調查失業率呈現季節性上升。7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5.2%,比6月上升0.2個百分點,主要受到畢業季的影響,與2023年同期相比下降0.1個百分點,表明就業形勢總體比較穩定。農民工就業基本穩定,外來農業戶籍勞動力城鎮調查失業率4.9%,低於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從價格看,居民消費價格有所回升。7月份CPI同比上漲0.5%,漲幅比6月擴大0.3個百分點;環比由6月下降0.2%轉為上漲0.5%,漲幅處於近年同期較高水平。CPI環比漲幅較大,主要是受到高溫降雨天氣推高鮮菜和雞蛋價格、暑期出遊旺盛帶動機票住宿價格上漲的影響。

四是高質量發展取得新進展。新質生產力培育壯大,高技術製造業、現代服務業等新產業發展向好,7月份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比6月加快1.2個百分點;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生產指數分別增長12.6%和9%。智能綠色新產品產量保持快速增長,比如虛擬現實設備產品產量增長55.7%,服務機器人產量增長41.6%,新能源汽車產量增長27.8%,充電樁產量增長34.9%。新型消費較快發展,網絡零售新業態占比提升,1—7月份,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8.7%,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達到25.6%,比1—6月份提高了0.3個百分點。網上零售的快速增長帶動快遞行業的增長。截至8月13日,今年我國快遞業務量已經突破1000億件,比去年提前71天。汽車流通協會數據顯示,7月份,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量增長了36.9%。

02

從「三端」看未來經濟走勢

從7月份主要指標數據看,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總體延續了回升向好的發展態勢。但也要看到,經濟運行面臨一些新的困難和挑戰,外部環境更趨變亂交織,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多;國內有效需求不足,新舊動能轉換陣痛顯現,不同領域之間發展出現分化,還有高溫、暴雨、洪澇等短期因素也對經濟運行產生了一定的擾動。那麼,如何看待未來的經濟走勢?

劉愛華表示,展望下一階段,既要增強風險意識和底線思維,採取有力措施,積極應對風險挑戰,又要保持戰略定力,堅定發展信心,看到我國經濟發展仍是有利條件強於不利因素,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發展態勢不會改變。

從生產端看,新動能日益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引擎。今年以來,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穩步推進,高端製造、數字經濟、新能源等新興產業快速發展,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步伐穩健,新質生產力加快形成,產業提質升級為經濟發展增添了新動力和新優勢,進一步拓展了發展空間。1—7月份,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占比同比分別提高0.6個、0.9個百分點;虛擬現實設備、新能源汽車等智能綠色產品都保持兩位數以上增長。產品競爭力提升也在帶動外貿增量提質。前7個月,我國機電產品出口額占比達到59%,同比提高0.9個百分點,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零部件、集成電路、船舶等產品出口都實現快速增長。經濟新的增長點逐步形成,有利於增強經濟上行動力。

從需求端看,市場潛力、政策效力有望帶動國內需求繼續恢復。我國有14億多人口,人均GDP連續3年超過1.2萬美元,當前正處在消費潛力加快釋放的時期。近期,各地區各部門加力推動消費提質升級,不斷圍繞國潮新品、區域特色優化消費供給,親子游、演出遊、賽事游、影視游等新型融合式消費快速發展,成為帶動消費增長的亮點。近期出台的《關於促進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關於加力支持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的若干措施》將逐步落地實施,加上下階段中秋、國慶、元旦等假日到來,國內消費市場潛力有望進一步釋放。此外,在投資方面,「兩重」建設項目提速建設,短板領域、薄弱環節、新賽道新領域投資增勢良好。1—7月份,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10.4%,水利管理業投資增長28.9%,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供應業投資增長23.8%。隨著項目持續推進,投資規模有望繼續擴大。

從政策端看,宏觀政策力度不斷加大、效應持續釋放。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部署了一系列重大改革舉措,有利於破解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和結構性矛盾,有利於激發經營主體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將進一步凝聚社會共識、提振市場信心、激發內生動力。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對下半年經濟工作作出重要部署,各項政策正在落地見效,前期部署的「兩新」「兩重」等重大舉措正在加快推進,專項債、超長期國債等加快發行,也將有效轉化為實物工作量,同時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等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增強,將有助於形成推動經濟增長的強大合力,為鞏固經濟回升向好態勢提供有利條件。

總 監製丨王 輝車海剛

監製丨李丕光王彧 劉衛民

主 編丨毛晶慧 編 輯丨鄒 朵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45ea11baf9a7b3028c71ed3d10ea665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