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大漲背後,製冷劑的新周期來了?

2024-01-12     藍鯨財經

原標題:價格大漲背後,製冷劑的新周期來了?

文|讀懂財經

文|讀懂財經

過去兩年,周期股成為資本市場表現最優秀的資產之一。比如,紫金礦業的股價在3年時間裡一路高漲,從當初的3元/股到如今的12元/股。

細究起來,有色金屬表現好的原因在於供需情況的變化。尤其以銅和鋁為代表的工業金屬,需求會穩步增長,但是供給增加非常有限。供需錯配,成為很多投資人尋找周期資產的思路。而製冷劑就是這樣一個行業。

在需求端,冰箱更新換代的需求疊加新能源車的崛起,推動製冷劑需求的穩步提升。在供給端,第三代製冷劑配額政策將於今年正式落地,根據規定,我國自今年起將三代製冷劑的生產和使用凍結在基線水平,並從2029年開始分階段逐步削減,這宣告著第三代製冷劑的產能已經迎來了上限。

考慮到三代製冷劑產能集中較高,行業供需格局有望得到明顯改善。今年年初,上述的趨勢已經有所顯現。據氟務在線數據,1月5日國內多種三代製冷劑報價上調,R32報價1.8-1.85萬元/噸,相較昨日上漲1000元/噸;R125報價2.9-3.1萬元/噸,相較昨日上漲2000元/噸;R134a報價2.8-2.9萬元/噸,相較昨日上漲1000元/噸。

那麼問題來了,製冷劑價格上漲究竟是曇花一現,還是新周期的開始?

01 穩步增長的製冷劑

所謂的製冷劑是各種熱機中完成能量轉化的媒介物質,目前製冷劑以氟碳化合物為主,主要用於空調等蒸汽壓縮系統。

在《蒙特婁協定書》等國際公約的推動下,全球製冷劑持續疊代,根據氫原子被鹵族元素的取代情況,目前可分為四類:氯氟烴( CFCs,一代)、含氫氯氟烴( HCFCs,二代)、氫氟烴( HFCs,三代)和含氟烯烴( HFOs,四代)。

目前,三代製冷劑占據當前最大市場份額,主流品種大致可以分為R22、R32、R125和R134a四種,其中每個產品下游應用側重略有不同。比如,R22大部分用於製備PTFE等含氟聚合物,還有一部分用於空調售後維修;R32則被廣泛用於空調製冷劑。

從市場需求看,製冷劑的規模並不小。根據Mordor Intelligence,預計全球2023年製冷劑市場需求量為197萬噸,到2028年增長到223萬噸,年復合增速為2.5%, 預計全球2023年製冷劑市場空間為66億美元,到2028年增長為90億美元,年復合增速為6.4%。而中國就是全球第三代製冷劑最大的生產、消費和出口國。

從目前看,製冷劑需求的增長主要由兩個因素推動:冰箱的更新換代與新能源車銷量增長。先說前者,根據產業在線,我國空調產量占全球總產量的80%以上。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年1-9月累計產量19366萬台,同比增長10.7%。上一個空調銷售高峰出現在2010-2014年,按空調使用壽命10年來算計,未來兩年空調市場將進入更新換代的高峰期。

與此同時,隨著新能源汽車的銷量不斷走高,也極大促進了製冷劑需求的增長。根據中國汽車報以及國內汽車產量數據測算,預計國內汽車市場的R134a使用率為89%。

在兩者疊加之下,未來兩年國內製冷劑需求仍然將穩步提升。不過比起需求端的增長,製冷劑的更大機會出現在供給端的變化。

02 政策導向下的供給側改革

正如上文所說,製冷劑是需要持續疊代升級的產品。當前,二代製冷劑已經進入加速淘汰期。

根據《蒙特婁議定書》,已開發國家已基本禁用,發展中國家也將進入淘汰的後半程, 我國二代製冷劑配額基準年是09-10年,於2013年凍結在基準線,ODS用途HCFCs總生產配額43.4萬噸,自2015年開始削 減,2025年削減至基線水平的32.5%,2030年削減至2.5%,並於2040年將其完全淘汰。

從去年看,二代配額削減的進度大大超過市場預期。國內2023年配額已經下發,生態環境部再次下調 二代製冷劑的額度至21.48萬噸/年,相較於基線水平已削減50%。其中,R22 生產配額由 2022 年的 22.48 萬噸/ 年下調至 2023 年的 18.18 萬噸/年,削減進度快於公約的規定。

值得注意的是,製冷劑產品的疊代升級中,產業供給的集中度也得到了大幅提升。這背後得益於製冷劑特殊的配額機制。在總量限制的情況下,一家企業最終能拿多少配額,基本與其產量掛鉤。正因為如此,過去幾年頭部企業紛紛通過大幅擴產爭取更大的配額比重。

一方面,頭部企業紛紛投資新增產能。據百川盈孚數據,2018-2022年間,我國R32產能由27.2 萬 噸增至50.7 萬噸,R125產能由22.8 萬噸增至32.2萬噸,R134a產能由32萬噸增至38.8萬噸。另一方面,配額削減過程中,巨化股份等龍頭企業也在通過收購及配額購入,來提升自身在產業的優勢地位。

在這種情況下,製冷劑產業集中度不斷提升,如今三代製冷劑R32、R134a、R125 產能的CR5均超60%。

隨著第三代製冷劑配額政策的正式落地,也宣告著第三代製冷劑的產能已經迎來了上限。根據《蒙特婁議定書》基加利修正案,我國應在 2024 年凍結削減 HFCs 的消費和生產,自 2029 年開始削減,到 2045 年後將 HFCs使用量削減至其基準值 20%以內。

供給端格局趨於穩定,加上需求端預期邊際修復 ,製冷劑或許有望迎來新一輪的漲價周期。

03 回顧製冷劑的周期演繹

從過去看,製冷劑呈現著顯著的周期特徵。2014-2015年,由於中國二代制配額削減10%,推動二代製冷劑R22價格不斷攀升,從1萬元/噸上漲至接近1.5萬元/噸,後來因為配額外違規產能入市而回落;

2017年,受到供給側改革影響,螢石、氫氟酸、製冷劑政策驅嚴,製冷劑價格甚至出現了一倍以上的漲幅;2021Q3能耗雙控政策下,多地限電限產,企業開工率下滑,供需階段性失衡推漲價格。

縱觀過去兩年,受到爭奪配額的影響,國內製冷劑產能供大於求,導致三代製冷劑盈利嚴重被大幅壓縮,三代R32、R134價格和價差下行,R32處於 虧損狀態,R125、R134微利。

不過隨著配額基線年的結束,三代製冷劑的價格有所恢復。2023年以來R32、R125、R134a價差逐漸修復,截至2023/11/09日數據,R32價格為1.675萬/噸,自年初以來+26.42%,R32、R134a價差自年初以來+1722%,+12.77%。

當然,可能有人會說,三代製冷劑背後不是還有四代虎視眈眈嗎?至少目前來說,這一點無需過於擔心,四代製冷劑暫時難以推廣替代三代製冷劑。原因在於兩點:

一是技術被外資壟斷。R1234yf是目前最具商業前景的四代製冷劑,目前全球主要HFO- 1234yf專利由霍尼韋爾和杜邦掌握。中國作為氟化工大國,也有布局HFO-1234yf產業,但由於專利缺失,中國HFO-1234yf生產 需要與霍尼韋爾、杜邦合作並得到其授權。

二是四代製冷劑價格遠高於三代,根據1688批髮網,四代製冷劑價格為三代的數倍,替代阻力較大。

更重要的是,從製冷劑過去的價格波動看,R22在長達十年的維度內出現多輪周期,也就是說,即使在三代不斷替代的過程中,仍出現國產品價格翻倍的上漲。

至此,三代製冷劑的邏輯已然清晰,供給端改善疊加集中度提升,讓三代製冷劑有望在相當長時間內保持高景氣。而這波價格上漲或許只是新周期的開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45c0634958d0ec1ef79903d12685363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