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下之憂而憂的范仲淹,命運跌宕起伏,後人為何稱他「完人」?

2023-12-10     一畫書畫

原標題:先天下之憂而憂的范仲淹,命運跌宕起伏,後人為何稱他「完人」?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句話出自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意思是為官者要把國家和民族利益擺在首位,為祖國的前途,命運分擔憂愁,這表現出范仲淹的政治抱負和偉大胸襟。

提起各朝代中的能人將相,都能說出很多,但如果提起堪稱完人的良相,那范仲淹一定是其中的佼佼者。

為何說范仲淹堪稱完人?其實從這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我們便能窺見一二。

范仲淹是北宋初年政治家、文學家,他一生政績顯著,文學成就突出,思想高尚,對後世影響深遠,世稱「范文正公」,可見世人對其尊敬。

在封建時期,官場浮沉起落很正常,更何況是出淤泥而不染,一心為民的清官,黑暗的朝堂無法容納這樣的人,他們註定會被陷害,會很難得志,范仲淹就是其中之一。

范仲淹的先祖是唐朝宰相范履冰,高祖范隋曾跟唐懿宗渡江南下,曾祖和祖父都曾在朝廷為官,范仲淹也算出身官宦世家。

范仲淹兩歲時,他的父親范墉去世,母子倆相依為命,最後母親改嫁,范仲淹改名朱說,開始了自己的童年生活。

范仲淹非常有政治才能,精通儒家經典要義,慷慨兼濟天下。他考中進士入朝為官,以治獄廉平、剛正不可著稱,後來功成名就,恢復范仲淹之名。

范仲淹為官剛正不阿,正是他這種性格,為同僚所不容。范仲淹當諫官時,看到宰相呂夷簡濫用職權,徇私枉法,就向宋仁宗揭發,但這卻觸怒呂夷簡,他反咬一口,說范仲淹結黨營私,挑撥君臣關係,宋仁宗聽信讒言,將范仲淹貶至南方。

後來西夏戰爭爆發,范仲淹立下大功,正趕上宋王朝內政腐敗,因此宋仁宗就對范仲淹委以重任,封他為副宰相。

宋仁宗非常信任范仲淹,讓他出治國方案,但朝廷有太多弊病,不能急於一時,可經不起宋仁宗催促,就提出十條改革措施,宋仁宗馬上在全國實施,這就是「慶曆新政」。

北宋仁宗慶曆年間,官僚隊伍龐大,行政效率低,人民生活貧困,再加上邊境壓力,當時社會危機日益嚴重。

宋代建國後,不但不抑制兼并,而且縱容功臣大將兼并土地,買賣土地,農民失去的土地越來越多。

「有力者無田可種,有田者無力可耕」,病態的社會局面,讓人民負擔日益加重,賦稅也讓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百姓在痛苦中流離失所,咸平三年,王均起義。

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交織,歐陽修上書要改革吏治,尹洙上書「因循不改,弊壞日甚」,在多方勸說和呼聲中,宋仁宗終於決定開始實行改革。

宋仁宗將改革的事交給范仲淹,並且多次催促,在范仲淹領導下,北宋歷史上轟動一時的「慶曆新政」開始,他一直以來期盼的改革也終於得以實現。

范仲淹等人提出十項改革主張,宋仁宗予以採納實施,並頒發全國。「慶曆新政」為百姓帶來很多好處,但卻大大壓榨了那些貪官污吏的利益。

慶曆四年,范仲淹新政受到奸佞小人詆毀,指責他有「朋黨」行為,讓宋仁宗對其產生懷疑。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宋仁宗對別人的詆毀越來越信任,范仲淹被免職,歐陽修也受到波及。

主持變法改革的主要人物,最終都被驅逐出朝廷,科舉新法被廢除,恢復舊制,自此,慶曆新政徹底以失敗告終。

其實范仲淹這次改革,在經濟方面和思想政治方面都作出了很大改變,擴大財政稅源,限制土地兼并,加強中央集權。

這項改革其實一定程度上延續了北宋封建王朝的壽命。范仲淹這項舉措利國利民,但只因有人利益受到損害,最終失敗。

為什麼會說范仲淹是完人良相,因為范仲淹不但忠君愛國,為百姓國家擔憂,同時也有很高的才華,堪稱完人。

范仲淹在文學方面成就頗高,他死後諡號「文正」,古人非常注重身後名,「文正」可以說是古代文人最高級別,一位朝政大臣能做到這份上,說明他真的非常優秀。

范仲淹做官後,清正廉潔,以天下蒼生為己任,對朝廷鞠躬盡瘁,遇到不平之事,他針砭時弊,從不畏權貴,因此三次起落。

他為了朝廷,直言進諫,甚至不惜付出生命,這也得到了百姓們的愛戴。

范仲淹輔佐皇帝提出「慶曆新政」,內容涉及到經濟、政治、軍事、教育等各個方面。

他不但在政治和文學方面建樹頗高,在軍事方面也有很高能力,他通過一系列措施和積極防禦,使得宋朝對西北形成壓倒性勝利,最終西北邊境得以平定。

可以說,宋朝穩定繁榮,范仲淹居功甚偉。

范仲淹一輩子都為國家和百姓著想,皇佑四年,他流連病榻卻仍然堅持上任,最終病逝,宋仁宗封其為楚國公,並諡號「文正」。

各個方面頗有建樹,人品道德具優,為國為民的一個人,又怎麼不能稱得上「千古完人」呢?

縱觀范仲淹一生,他真正做到了聖賢必備的三點:立功、立德、立言。

平定戰亂,推進新政,做官盡心盡力,造福一方百姓,直言進諫,清正廉明,開創北宋儒學,一生留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樣膾炙人口的句子,他的一生操守,恐怕沒幾人能做到。

「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這篇《岳陽樓記》是范仲淹所作,文中描寫山水樓觀,自然變化,風雨陰晴,但其實表達范仲淹的真實情感。

他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仁人之心,也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愛國情懷,這篇文章表面寫景,實則表達范仲淹的政治思想和遠大抱負。

一篇《岳陽樓記》不但展現范仲淹深厚的文學功底,更體現他偉大的愛國胸襟,范仲淹稱得上完人,值得後人尊敬。

聲明:內容文字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刪除,謝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45a6de6281d2eddc69442ebb7d43e1e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