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今年國慶假期最後一天,對於中國內地電影市場來說,這個史上定檔最有懸念的國慶檔,票房的大幅下降已經毫無懸念。截至當天21:30,檔期票房接近15億元,比去年同期的43.88億元少了28.88億元,同比下降超過65%。
《萬里歸途》一枝獨秀,國慶假期七天票房10.2億元,奪得檔期票房冠軍,其餘6部新片市場表現不佳。業內人士分析,今年國慶檔在總放映場次比去年增加25萬餘場的情況下,票房大幅下滑,影市整體遇冷主要有三大原因。
今年國慶檔共有《萬里歸途》《平凡英雄》《鋼鐵意志》《搜救》《新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5:我的外星朋友》《我是霸王龍》《新灰姑娘2》7部新片上映,但除了《萬里歸途》之外,其餘6部影片票房表現不如人意,未能撐起國慶這樣的大檔期。
新片的疲軟,給了幾部觀眾緣不錯的老片市場空間,中秋節上映的喜劇《哥,你好》受益最大,國慶七天假期收穫7830多萬元票房,逆襲5部新片,位居國慶檔票房榜第三名,累計票房4.24億元,遠超預期。
8月19日上映的國產動畫片《新神榜:楊戩》國慶期間拿到4720多萬元票房,位居檔期票房第五名,逆襲了4部新片;7月29日上映的《獨行月球》國慶期間再收3250多萬元票房,位居檔期票房榜第七名。
最終,今年國慶七天假期票房僅約15億元,比去年同期的43.88億元少了28.88億元,同比下降超過65%,創2014年以後國慶檔票房最低紀錄。
饒曉志執導,張譯、王俊凱和殷桃領銜主演的《萬里歸途》憑藉好口碑,在今年國慶檔影市一枝獨秀,國慶七天假期票房超過10億元,累計票房近11億元,成為最大贏家。
該片與《戰狼2》《紅海行動》同為海外撤僑題材,雖然不如前兩部影片槍戰動作場面精彩震撼,讓觀眾看得熱血沸騰,但更貼近現實,對人物的塑造和人性的刻畫更真實,同時也很好地表現了宗大偉(張譯飾演)等我國外交官的智慧和勇氣,因此贏得了觀眾的認可。
其他影片在國慶期間均與《萬里歸途》有很大的票房差距。亞軍《平凡英雄》檔期票房僅1.2億元。該片是一部流水線生產的主旋律影片,滿滿的正能量,節奏緊湊,但故事的戲劇張力遠不如《中國機長》,場面難比《烈火英雄》,人物塑造單薄,導致票房表現平平。
《鋼鐵意志》的題材故事和表現手法都不太符合年輕觀眾的觀影需求,票房不高在預期之中;《搜救》定檔和上映太晚,知道的觀眾太少,且不是觀眾熟悉和喜愛的甄子丹動作片,口碑和票房均遠不如預期,沒能成為今年國慶檔的奇兵,令人遺憾。
國慶檔上映的三部國產動畫電影中,《新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5:我的外星朋友》市場表現最好,七天假期收穫6670多萬元票房。《我是霸王龍》和《新灰姑娘2》票房都只有2500萬元左右。
業內人士認為,今年國慶檔中國內地影市之所以整體遇冷,票房比前幾年下降幅度較大,分析起來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首先,新片總體質量和關注度不如前幾年。
雖然有《萬里歸途》這樣口碑和票房雙贏的佳作,但其他6部影片比較弱,只靠一部優秀影片無法撐起國慶檔這樣的全年第二大電影檔期。
即使是《萬里歸途》,因為主要通過文戲來表現海外撤僑,也不具備成為《長津湖》《戰狼2》《紅海行動》這種超級爆款影片的潛質,能夠在今年國慶影市一騎絕塵,除了影片口碑好之外,主要還是缺乏有實力的競爭對手。
其次,極限定檔和臨時撤檔影響影片宣傳發行。
今年國慶檔7部新片中,只有《我是霸王龍》和《新灰姑娘2》兩部小體量動畫片定檔較早,《萬里歸途》《平凡英雄》等其他4部重磅影片9月23日才官宣定檔,此時距影片上映僅有一周時間,給宣傳發行工作造成不利影響。
《搜救》直到9月27日才突然闖入國慶檔,由於時間實在太倉促,宣發物料無法運往全國所有影院,只有定檔10月3日上映。這個不前不後的上映日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該片的宣發。
更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原本預售票房和排片最高的《長空之王》,突然在上映前三天宣布撤檔,這給今年國慶檔影市造成了不小的票房損失。
對此,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饒曙光表示,電影是注意力經濟,需要在單位時間裡引發觀眾最大的關注與注意力,形成集體討論(話題性)、集體走進電影院觀影的獨特景觀。今年國慶檔的「極限定檔」以及「極限撤檔」,都讓觀眾和市場措手不及。
饒曙光認為,《長空之王》原本有比較多的宣傳點和話題性,讓觀眾產生了走進電影院看電影的動力,因此預售一度遙遙領先,卻突然撤檔。其他影片由於是極限定檔,大都沒有來得及展開一個完整的營銷和宣發的過程,沒有產生強大的話題和流量,沒有對觀眾形成注意力,也就沒有形成注意力經濟。
第三,國慶影片類型題材和數量不夠豐富。
與前幾年相比,今年國慶假期上映的新片無論是類型、題材還是數量,都顯得不夠豐富和多樣化,難以滿足全國觀眾在國慶這樣的大檔期觀影的需求,而且影片體量偏小。
從氣質和定位上來看,國慶檔天然適合新主流大片上映,以主旋律大片為主沒有問題,但今年國慶上映的四部真人故事片,除了《鋼鐵意志》之外,其餘三部全是有關救人的題材:救海外僑民、救斷臂男孩、救遊客兒子。
相比之下,2019年國慶檔的三部新主流大片《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和《攀登者》題材和類型迥然不同,體量也大很多,加上質量較高,這才能創造中國影史國慶檔票房紀錄。
饒曙光表示:「對於國慶檔這樣重要的檔期,我們必須做好提前規劃和策劃,甚至要提前兩年以上來進行總體的謀篇布局,在題材、類型、風格上都要多樣化,多品種、多類型,想方設法滿足不同層次、不同年齡、不同地域的觀眾多樣化、個性化、精緻化的審美需求。無論如何,以觀眾和市場為導向,是電影無可置疑的不二法則,規律就是規律。」
饒曙光認為,新主流電影也要進行創新,進行類型拓展,通過與觀眾良性互動來滿足觀眾的新的期待和新的要求,形成「粘性」。電影市場沒有一勞永逸、一成不變、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東西。求變求新,是電影尤其是電影市場的主旋律和硬道理。
「我們需要把培養年輕觀眾群體走進電影院看電影的習慣養成作為一個戰略性的任務來抓,持之有恆,才能讓電影院活下去,才能讓中國電影可持續繁榮發展固本強基。尤其是我們一定要深入研究電影作為注意力經濟的特點、特性和邏輯,按照電影作為注意力經濟的規律來進行有效調整和管理,推動電影資源的優化配置,創作出更多高質量的好作品,尤其是頭部電影作品,來滿足觀眾和市場的需求」。
他強調,對於中國電影高質量發展、從電影大國走向電影強國,第一是要讓觀眾走進電影院看電影,第二是要讓觀眾走進電影院看電影,第三還是要讓觀眾走進電影院看電影。「在疫情仍然在持續的背景下,我們要充分認識到這一點,高度重視,拿出對策,萬萬不可粗心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