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AI晶片發展如何?中興阿里比華為更現實,但都得靠台積電

2023-07-14   傑夫視點

原標題:國內AI晶片發展如何?中興阿里比華為更現實,但都得靠台積電

這兩年雖然美國的出口管控對AI晶片有較大的限制,比如不允許NVIDIA的A100和H100齣口到國內,同時還打算限制國內企業使用亞馬遜AWS、微軟等美國AI雲端運算服務。不過國內自主研發的AI晶片並不在限制之內,除了華為是進入了黑名單之外,其他廠商的晶片生產並沒有受到中美科技戰的影響,所以國內AI晶片的發展還是很快。

這幾天華為在召開開發者大會,盤古AI模型3.0的發布也讓一眾人不切實際地自嗨了起來,其中有不少言論甚至表示華為2019年發布的昇騰910 AI晶片就能和NVIDIA去年的H100在性能和功耗上相提並論了。這顯然是一派胡言,昇騰910 AI半精度FP16算力320TFLOPS,整數精度INT8算力640TOPS,而H100即使是性能較弱的PCI-E版本,相應精度的算力是1600TFLOPS以及3200TOPS,基本都是昇騰910的五倍,也就兩者功耗比較接近一些。

不過最關鍵的是,昇騰910是台積電7nm代工的,而華為在被制裁之後,實際上已經無法生產昇騰910這顆AI晶片了,所以現在來談華為的AI晶片有多先進並沒有任何實際意義。而且我們對華為說的AI不應該拿來聊天畫畫這個說法,也覺得有很多問題。AI應用很廣泛,微軟、谷歌以及百度將其拿來聊天畫畫,又不代表他們的AI不能做其他事情。

讓AI落地到民用市場其實很關鍵,因為不但能廠商能利用AI獲得更多的收入,特別是微軟、谷歌和百度都有不小的廣告業務,另一方面讓用戶更直觀的體驗到AI,本身並沒有問題。實際上華為可能是最早讓AI畫畫的廠商之一,華為手機之前的拍攝月亮,難道不就是一種利用AI識別後畫畫的方案麼?包括現在很多拍照技術,其實也是利用AI然後做後期的一種。

把話題扯回來,我們說了華為的AI晶片這部分實際因為受到出口管控,無法採用先進工藝,更別說和其他國內外晶片競爭了,但其他公司的自研發晶片在這部分還是比較積極的。半導體從業者表示,國內本土AI晶片因為沒有列入管控範圍,所以研發的熱度還是很高,除了之前一些比如我們知道的寒武紀等晶片,包括阿里旗下的平頭哥及中興旗下中興微電子自2023年第一季度起,就逐季增加在台積電7納米以下先進位程的訂單,也就是說現在阿里、中興等廠商,他們的AI晶片都採用的很先進的製程,包括7nm或者5nm,比起華為而言,他們才是國內AI HPC晶片的希望所在。

比如說阿里之前發布的含光800,實際上已經是非常先進的AI晶片。不過相對於NVIDIA而言,性能上的差距暫且不說,關鍵還是NVIDIA和AMD自己都要銷售AI晶片,而國內各大廠商自研發的AI晶片,更多是自產自用,並非以銷售為主,更多是整合在自己的平台上,向其他廠商和用戶提供服務,這個區別很大。也就是說國內的AI從晶片到平台再到具體項目,其實都是各自為戰,如果體量不夠大的話,相應的影響力也就不會太明顯。

另外一個隱患是,由於國內的晶片代工廠現在沒法生產先進晶片,所以像AI晶片這樣需要先進工藝製程的產品,只能依靠海外代工廠,比如三星、台積電。目前國內AI晶片生產還沒有受到海外管控,但是未來如何大家心中都沒底。如果海外將管控範圍擴散到AI晶片的話,那麼國內的AI晶片將會受到較大的影響,畢竟靠28nm生產的晶片幾乎沒有什麼競爭力,自研發AI晶片這部分必然要遠遠落後于海外了。

不過好消息是,近日於上海舉行的國際半導體展,參觀人數突破10萬人,參展廠商多達1219家,中國台灣供應鏈與其他國際設備材料大廠並未缺席,只是轉為低調爭取訂單。 所以國內半導體產業發展依然很火熱,並且擁有巨大的商機。即使在美國的壓制下,國內產業鏈也會尋求發展空間。一方面本土設備與元器件廠會加速實現國產替代化目標,另一方面也是儘快提速研發AI晶片。

目前國內自研發AI晶片的廠商多達數十家,不過整體來說,業內基本認同阿里平頭哥和中興微電子最有技術實力且能實現量產目標。兩家公司在台積電的訂單都在不停增加,而且都是先進工藝。阿里平頭哥據悉高層多次與台積電洽談合作,儘管去年的投片並不多,不過阿里的訂單從2022年第四季度始增長,據說下半年的訂單規模將比上半年增加一倍以上。而且阿里平頭哥的自研發範圍較廣,除了ARM架構之外同時也積極投入RISC-V平台開發。

至於中興微電子,在2023年第一季度在台積電的投片規模就已經翻倍,第二季度再次翻倍,中興已成為台積電國內市場前三大客戶,也是整體HPC平台的重要客戶之一。如果能保持現狀的話,對於國內整個半導體產業來說,我們認為依然能達到自主化的目標,只不過受到海外管控之後,一方面比較低調,另一方面肯定時間上要稍微延後一些。

所以從我們的角度來看,對於國內AI晶片的發展,去吹華為顯然是不了解現實情況的,大家可以更關注阿里和中興,特別是阿里由於國內影響力較大,可能未來AI平台所覆蓋的範圍也更多。當然從實際應用上來看,至少用戶能直接感知的體驗上,海外目前的AI應用肯定是要更領先的,不過未來國內AI發展起來之後,應該能更加深入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現在對於國內AI晶片自研發部分,可能唯一的隱患就是未來會不會因為一些不可控因素,而無法找到先進晶片的代工商。不過目前中美科技戰雖然對抗比較激烈,雙方都有相應的管控方案,但應該是都在爭取對話的籌碼。倒是很多國際大廠已經有點受不了了,畢竟中國這麼龐大的市場,NVIDIA、Intel等大廠CEO都出面喊話,希望緩和衝突。所以短期內哪怕能保持現有態勢,國內AI晶片的發展都會是積極且快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