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15系列半月長測:極有可能成為新一代「釘子戶」

2023-10-09     機智貓

原標題:iPhone 15系列半月長測:極有可能成為新一代「釘子戶」

今年的iPhone 15 Pro系列更新幅度較大,5倍長焦、鈦合金邊框、新的操作按鈕等各種特性加持之下,搶去了不少風頭,無論是媒體還是消費者,大多將注意力放在Pro系列上。我們此前短暫進行了iPhone 15全系機型首發體驗之後,也覺得iPhone 15的升級幅度和Pro系列相比,的確不夠驚艷。

但是iPhone數字系列一直都是銷量榜單上的常客,購買它們的消費者其實還是大多數。如今,iPhone 15系列已經正式上市了半個月,相信大家對它們也有了不同程度的了解。我在體驗兩款機型的這段時間,一直在想個問題:為什麼很多選擇數字系列的消費者都沒有沖首發?

我想,這類用戶應該大多都是不會年年換機的老果粉,或者是想要進入iOS陣營的安卓黨。他們的預算並不那麼隨心所欲,每一分錢都想要花在刀刃上,看重的不一定是最新,而是實用。

所以,今天我們就來聊聊,iPhone 15系列到底值不值得升級。

外圍體驗首次看齊Pro

上手iPhone 15系列,一眼可見的變化就是正面的靈動島。這個設計在去年的iPhone 14 Pro上就已經登場,但是想要體驗,就得多花2000塊錢,如今蘋果將它下放到數字系列,也算是加量不加價了。

靈動島的體驗相信大家已經比較熟悉,經過一年的發展,如今第三方應用也適配了很多,常用的外賣、導航、音樂基本都登島了。

就我過去一年的使用體驗來看,這種常駐的信息提示會比短暫彈出的通知推送要方便很多,因為這個區域會根據用戶的使用情況實時更新,比如剛點了外賣就會在這裡顯示小哥的送餐情況,導航時則顯示主要的路口信息,打車也能看到車牌號以及預計到達時間,同時還能夠實時互動,無論是查看還是操作都會更高效。

這些功能在iPhone 15上沒有任何閹割,小區域的推送,即使沒有高刷,體驗也幾乎和Pro版保持一致,不敢說旦用難回,但也算是一個實用向升級。

外觀方面還有一點可以說一下,背部玻璃從光面玻璃替換為磨砂質感,無論是觀感還是手感都更高級了,表面光滑細膩,上手就很舒服。側面仍然是直角邊框,乍一看沒什麼區別,細看可以發現邊框做了弧度處理,比前代更為柔和,即使是尺寸較大的iPhone 15 Plus,握在手上也不會有硌手感。

左為iPhone 15,右為iPhone 14

第三點直觀變化就是USB-C接口,少帶一根線什麼的就不多說了,在日常使用中,充電和傳數據的確會更方便。近段時間網上也傳出「華為充電器不能給iPhone充電」的言論,據我實測,部分的華為充電器的確充不了(比如華為全能充電器Max 88W),這是因為iPhone使用的是PD協議,該充電器的A-to-C接口,只支持SuperCharge和QC等協議,如果使用C to C接口是沒有問題的。

其實,PD協議是通用充電協議,市面上多數充電器都是支持的,家裡此前的其他充電頭、數據線幾乎都能用,無需額外購買,只要是大於20W的充電器,就可以直接使用PD快充,還是挺方便的。

和這點相比,我更喜歡iPhone 15的反向充電功能。比如AirPods、AppleWatch等設備都能用手機充電,實測充電功率能達到4.5W左右,對於這種小電池設備,臨時救急還是沒問題。

不僅如此,iPhone 15還能給USB小風扇等小型電器供電,或者直連U盤、鍵盤滑鼠,讓iPhone變成一個小型工作站,甚至可以用數據線連接兩部iPhone(電量較多的為輸出方),用自己的電量為別人「續命」。

從這幾個角度,iPhone 15的外圍配置已經向Pro系列看齊了。

系統保活能力明顯提升

和往年一樣,每年的晶片就是個「例行升級」,iPhone 15系列的A16仿生晶片和上代Pro系列保持一致,這顆處理器經過了一年的市場驗證,發揮足夠穩定,兩款機型的跑分成績幾乎一致,這也是目前iOS陣營僅次於iPhone 15 Pro的水平,性能大可以放心。

iPhone 15跑分成績

iPhone 15 Plus跑分成績

由於Perfdog目前暫時還未適配iOS 17系統,暫時只能給大家說一下遊戲試玩體驗。在長時間《原神》之後,會感覺到機身有熱量積累,實測背部溫度最高為44℃,還算可以接受。由於A16的性能上限較高,即使是機身溫度升高了,也不會因此造成卡頓,只是偶爾降一下亮度。

對於老款iPhone用戶,相信大家對於殺進程問題還是比較在意的。iPhone 15系列的運行內存為6GB,放在安卓陣營可能不算什麼,但如果你正在使用的是iPhone 14以前的機型,那麼換到iPhone 15,就會有很明顯的感知,舉個例子,此前我玩原神的時候,切換到米游社領一個禮包兌換碼,再回來很有可能會重新載入。

這個問題在iPhone 15上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即使是在玩原神的時候切出去回個消息、刷個微博,再回來仍然可以繼續遊戲,後台保活能力提升明顯。當然也有不少小夥伴不玩大型遊戲,據我實測,打開了十款左右常見的購物、視頻、社交等應用,在它們之間反覆切換,都可以做到無縫銜接,不會出現加載介面。

當然,如果是原神等大型應用+拍攝等場景,殺後台的情況還是會存在,常規應用保活也只能做到十款左右,這個成績肯定比不過安卓陣營那些主打性能的機型,好在日常使用也基本夠用了,省去了很多加載時間。

越來越專業的「傻瓜」相機

影像方面,這次的數字系列也終於換掉了使用多年的1200萬像素主攝,升級到iPhone 14 Pro系列同款的4800萬像素。實測下來,iPhone 15系列兩款機型的影像水平保持一致,要說區別,也就是iPhone 15的小機身更為輕便,長時間拍照不會手酸。

比如這張照片,就是使用iPhone 15 Plus的4800萬像素模式拍攝的樣張,初看沒什麼特點,但是,這只是從完整樣張中截取的一小部分:

使用4800萬像素模式拍攝,樣張的解析力會得到很大的提升,即使裁切出樣張的一部分,也能保證足夠的清晰度,很適合用來拍攝風光照片。如此一來,在拍攝時就不需要那麼多顧慮,隨手按下快門,後期再隨意裁切出更有韻味的畫幅,出片率會更高一些。

和iPhone 14 Pro系列的4800萬像素相比,前代只能使用ProRAW格式才能進行拍攝,好處是保留了完整的拍攝信息,提供了充裕的後期空間,但這也導致照片體積高達80MB左右,如果不是專業的影像創作者,可能試幾次之後就不會再用這個模式了。

而在iPhone 15中,則是提供了一個HEIF MAX模式,能直接輸出4800萬像素照片,感知最明顯的就是成像速度,按下快門就可以立刻得到照片,幾乎不會有轉圈等待的時間,成片率較高。在這種模式下拍攝的成片體積也只有6MB左右,大大提升了可用性,長期使用也不會擔心存儲空間不夠用。

當然,日常可能不一定需要高像素樣張,就可以在拍攝時關掉HEIF MAX模式,這個2400萬像素也是有學問的。在按下快門鍵的同時,系統會自動拍攝兩張照片,通過光像引擎從中4800萬像素樣張中挑選出像素最佳的部分,同時用另一張主要捕捉光線的樣張進行圖像融合,輸出最終照片。

如此一來,照片既能保留高像素的細節,此前銳化過度的問題也能得到緩解,成片具有足夠的清晰度,也能保持清爽的畫面效果。

同時,iPhone 15還替換了光學鍍膜,在夜間拍攝時,高光處的炫光問題得到改善,只是正對光源出現的鬼影問題仍然存在,拍攝時需要注意規避一下。

在iPhone 15上,人像模式也得到升級。在拍攝時只要識別到人物、動物或者靜物,都會自動獲取景深信息(取景框會出現f標誌),就算忘記打開人像模式拍攝,後期也能在相冊中對這張照片進行編輯,調節對焦點以及光圈。

我還是挺喜歡這個功能的,拍攝時自由度更高,不會錯過精彩瞬間,特別是拍攝人像和動物的時候,那一瞬間往往是很難捕捉到的,等切完模式,完美的一瞬早就過去了。

綜合來看,iPhone 15系列和那些主打影像能力的安卓旗艦相比,成像效果互有優劣,但它只是一款標準版機型,喜歡拍照的用戶還有Pro系列的兩款機型呢(明天我們將為大家送上詳盡的拍照測試內容)。

iPhone的拍攝體驗一直以來給我最大的感覺,就是它做到了無門檻,比如高像素及夜景模式,以及新的人像模式等,都儘可能簡化了用戶的操作流程,操作幾乎可以說是「傻瓜化」,只需要按下快門,iPhone就會記錄下各種信息,再通過A16仿生晶片的強大算力瞬間完成分析和處理,但輸出的照片質量完全在線,用戶不用過多介入,即可得到高質量的照片。

原來「80%充電上限」是為Plus準備的

聊了這麼多兩款機型的共性,還是要講一下它們的差異之處的。螢幕尺寸是一方面,大屏的優勢就是影音體驗更佳,小屏則會提供更好的握持手感,不過這點也因人而異,建議大家去線下門店上手體驗後再做決定。

我還是比較喜歡Plus這樣的大屏手機,平時看視頻玩遊戲會更舒適,再加上我的手比較大,iPhone15雖然小巧輕便,手感滿分,但橫屏使用時仍然有一種「抓握」的感覺,特別是玩遊戲時鍵位會稍顯擁擠,需要時間去適應。

兩者的另一個差異就是續航。同樣在WiFi場景下,開啟中等亮度/音量,用最高畫質玩原神一小時和觀看一小時騰訊視頻,iPhone 15的耗電量分別為19%和7%,而iPhone 15 Plus的則為17%和5%。

當然,在實際使用中可能也不會長時間運行同一款應用,綜合來看,iPhone 15 Plus的續航比iPhone 15要強20%左右。這段時間我也模擬了正常使用狀態,安裝了30餘款常用應用並開啟推送,晚上10點左右充滿之後正常使用,保證每天螢幕使用時間在6小時左右,期間會進行大量拍攝及遊戲測試。

一般情況下,到第二天晚上8點左右,iPhone 15的剩餘電量約為20%,15 Plus則會剩下30%~40%,這是一個比較讓人安心的電量。只要不是全程遊戲或者錄製視頻等高強度狀態,這兩款手機的續航都足以支撐一整天的使用。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在iOS 17系統中提供了一個僅充電到80%的功能,可有效緩解電池老化(不會真的有人給iPhone設置80%充電上限吧?)。電量上限更高的iPhone 15 Plus,讓電池長時間保持峰值的80%,仍然能保證一整天正常使用,算是最大的受益者了,至於iPhone 15是否使用這個功能,還需要根據你的日常使用情況酌情考慮。

體驗最完善的一代數字系列

綜合來看,在iPhone 15系列上,4800萬像素鏡頭、靈動島、A16仿生晶片都沿用上代Pro系列機型的配置和功能,和iPhone 14 Pro相比,主要的區別就是高刷和長焦了。目前在第三方平台,iPhone 14 Pro的價格為7600元左右,和iPhone15相比差價約為1600元。

但是iPhone 15已經在部分平台開始小幅降價,雙十一期間可能還有更大的優惠,進一步拉開價格差距,如果不是那麼看重高刷和長焦,完全可以就買數字系列。只需要花標準版的價格,在主要體驗上就已經很接近上代Pro機型了,同時它還是一部最新款的iPhone,何樂而不為?

從目前的市場行情來看,如果比較看重預算,喜歡iPhone 15 Plus的用戶可以先等等,畢竟兩款機型的官方售價差了一千元。按照去年的節奏,這兩款機型的差價應該在雙十一期間就會進一步縮小,到時候如果只有五六百的差價,螢幕更大、續航更長的Plus就會更加划算。

回顧近幾年iPhone的進化,特別是數字系列,的確不夠驚艷,但今年的iPhone 15系列,有著USB-C、靈動島、4800萬像素鏡頭等一系列稱得上剛需的重要升級,讓它的體驗又更加完善,這些都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改變。

按照蘋果的產品更新節奏,這幾項配置很有可能在未來幾代都保持不變,所以,在價格穩定之後,iPhone 15系列很有可能成為新一代「釘子戶」機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45339aa206285925926f2edd44b721f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