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趣話

2024-10-19     西安晚報

張勇

歷覽古人,睡眠質量高的少不了三位:書聖王羲之、清太祖努爾哈赤、晚清重臣張之洞。

王羲之的故事,大多耳熟能詳。他出生於琅琊王氏望族,落地便入了富貴籍;身世既好,人又聰慧,還「天賦」了一門書法本事,少年即獲高譽,左右鄰里、上下諸侯「論者稱其筆勢,以為飄若浮雲,矯若驚龍」,將其書法評價為「尤善隸書,為古今之冠」。

據《世說新語·雅量》記載,晉朝太傅郗鑒的愛女郗璇眉清目秀、聰明伶俐、妙齡待嫁。郗太傅聽說丞相王導的幾個兒子個個都很英俊,便有意與王府結兒女姻親。王丞相對這門親事也很贊同。一天,郗太傅派門客拿著自己給王丞相的親筆書信,到王府去選婿。王丞相見過信後,對門客說:「我的幾個兒子都在東廂房呢,轉告郗太傅,請任意選吧!」門客到東廂房看過之後,謝過丞相,趕回郗府,回復太傅說:「百聞不如一見。到了王府一看才知道,王丞相的幾個兒子長得都不錯,個個英俊。聽說我為您選女婿,都飾容待客,有的還有些拘謹。不過,只有一個年輕人袒腹臥於東床,好像沒聽說有這回事似的。」郗太傅聞聽此言後高興地說:「就選那袒腹東床的為婿。我就得意這樣的,他將來肯定是一個好女婿。」太傅郗鑒後來經過進一步了解,這個青年是王羲之,便將女兒郗璇嫁給了他。

1593年,女真葉赫部糾合哈達、烏拉、輝發等九部聯軍三萬,向建州進攻。努爾哈赤兵不滿萬,建州官兵人心惶惶,報警的探騎臉色都變了。深夜,努爾哈赤聽完報告後,打著呼嚕睡著了。福晉富察氏把他推醒後說:「敵兵壓境了,你怎麼還睡覺啊?你是方寸亂了還是害怕了?」努爾哈赤說:「要是我方寸亂了、害怕了,我能睡著嗎?我聽說九部聯軍要來打我,但是不知道什麼時候來。現在知道他們已經來了,我心裡就踏實了。」說完又呼呼睡著了。第二天早晨,他帶領眾貝勒等先祭堂子,爾後統軍出發,一舉奪得勝利。大兵壓境之時還能酣然入睡,實在是修煉已經到了一定境界;正因如此,臨陣不亂,處變不驚,沉著冷靜,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相反,清太宗皇太極在愛妃故去後哀傷過度,不吃不喝,悲戚成疾,後得中風,未成大業,抱憾而終。

晚清重臣張之洞,非常欣賞袁世凱的才能,曾大力向朝廷舉薦,對袁有知遇之恩。然而,幾件不足掛齒的小事卻讓袁世凱懷恨在心。一次,袁世凱到張府做客,兩人相談甚歡,可是聊著聊著,張之洞居然趴在椅子上睡著了,這讓袁世凱非常尷尬。事後,張之洞登門謝罪,卻在酒桌上再次睡著。袁世凱覺得,張之洞兩次都這樣駁他面子,心裡很不舒服,總覺得張是故意跟自己過不去。

其實,這是誤會,張之洞真不是故意的。張之洞5歲進家塾,10歲就已熟背四書五經。13歲參與縣試,一鳴驚人,以第一名中了秀才;不到兩年,鄉試第一名中舉人。時人謂之為天才少年。他有個怪癖,好夜間讀書,一入夜就精神百倍,往往讀一個通宵,白天再睡覺,其讀書真諦為「嘗篝燈思索,每至夜分,必得其解乃已」。這一習慣陪伴了張之洞一生,他可以一連兩天辦公不睡覺,一睡又是一兩天。有時召集下屬開會議事,他老人家忽然坐著呼呼睡去,眾官不敢驚動他,只得宣布散會。柴萼在《梵天廬叢錄》記載:「某道以機要進謁,略談數語,南皮已執卷眠下,亦不呼茶送客。」來者發現他已睡去,「坐則不耐,行又不敢」;待他醒來,已是滿壁燈火。陳恆慶在《歸里清譚》里則說,張之洞宴客時,不等飯菜上齊,就會在座位上睡去;睡醒之後,飯菜已涼,而僚屬又不敢先嘗,「故一饌重溫者數次」。陳巨來在《安持人物瑣憶》中寫道,他聽張之洞老友清末郵傳部尚書吳郁生說:「某年因招商局公事,特至湖北督署,與張相談。張以老友也,故不拘常禮,一面剃髮,一面暢談,不料尚未及談正經公事,而張已昏昏睡著了,那時只能坐待其醒了。」

張之洞素來有「興居無節,號令不時」的毛病,想啥時睡就啥時睡,作息時間特別不靠譜,經常是下午三點睡覺,凌晨三點起來辦公,官員想見他,就得整夜不眠。 晚上處理政務,對於張之洞來說是很正常的,但對於大多數官員來說卻有苦難言,每天晚上都得熬夜陪著張之洞辦公。熬夜傷身,對一些身體不好的官員來說,更是雪上加霜。面對這種情況,有大膽的言官向慈禧太后告狀,控訴張之洞的罪行。慈禧太后想了想,也覺得不符合正常人的作息規律,便派李鴻章去核實。你們想一想,李鴻章和張之洞是什麼關係?可想最終的結果。

張之洞臨終之際,攝政王載灃前去探望。生命垂危的他仍不忘天下安危,勸誡載灃安撫民眾,以民為本。載灃志滿意得,反倒慰藉張之洞道:「不怕,有兵在。」張之洞一言不發,哀嘆數聲「國運盡矣」,終於閉眼,一睡不醒。

本版插圖 王進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43d46f058ffb7a07f0e3a0c20bc8d0f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