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研發構建技術護城河,精細化工細分領域新銳「常青科技」即將登陸A股

2023-04-09   梧桐樹下V

原標題:自主研發構建技術護城河,精細化工細分領域新銳「常青科技」即將登陸A股

近年來,隨著能源短缺問題日益凸顯,已開發國家不斷調整其化學工業產品結構,將化工行業的發展重點逐漸轉向精細化工產品,全球化工行業也顯示出由粗放式生產向精細化的發展趨勢。在國家的重視和大力推動下,我國精細化工行業也已取得較大的發展,國內湧現出一批優質的精細化工企業。

江蘇常青樹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603125 簡稱:常青科技)正是其中之一,公司專注於精細化工品中的高分子新材料特種單體及專用助劑領域,通過自主研發核心技術,推出多項創新性產品,打破了海外企業的壟斷,成長為國內精細化工細分行業領域的重要生產廠家。明日,常青科技將登陸上交所主板,未來發展更添動力。

聚焦高分子新材料特種單體,

助力下游廠商突破「卡脖子」局面

常青科技的業務主要分為高分子新材料特種單體和高分子新材料專用助劑兩部分,其中特種單體主要包括二乙烯苯、α-甲基苯乙烯和甲基苯乙烯等,主要用於離子交換樹脂、改性丙烯酸樹脂塗料、高溫改性ABS樹脂等領域;專用助劑產品則包括亞磷酸三苯酯系列、亞磷酸三苯酯衍生物系列、無酚亞磷酸酯系列,下游主要用於聚氯乙烯(PVC)塑料改性、聚氨酯熱塑性彈性體(TPU)等領域。終端市場涵蓋風電、水處理、車船外表、汽車零配件、日化、電子產品、滌綸化纖、建築建材、醫用耗材等多個行業。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核心產品之一亞磷酸酯 PL-30,是尼龍 66 國產化「卡脖子」原材料己二腈生產所需的重要助劑。

尼龍是重要的高分子材料,憑藉品種豐富、性質優異的特性,應用已拓展至紡織服裝、汽車、電子、新能源、3D列印等方方面面。根據Markets and Markets數據,2020年全球尼龍市場規模達437.7億美元。尼龍66作為尼龍主要品種之一,是應用廣泛、前景廣闊的尼龍品類之一,主要應用於汽車、飛機、軍用防彈衣、降落傘、重要工程材料等領域,需求量占全球尼龍產品的44%。

我國對尼龍66的需求量巨大,但其產業在全球呈現寡頭壟斷格局,較高的資金需求、工藝積累要求和人才培養等因素造成行業進入壁壘很高,主要供應商包括英威達、杜邦、奧升德、巴斯夫、神馬股份、旭化成、蘭蒂奇等,前五大公司產能占比高達80%。

除行業進入壁壘較高之外,尼龍66產業鏈是否可持續性發展的關鍵點在於原材料己二腈、己二胺的供給,多年來,「丁二烯法」合成己二腈的最佳工藝一直被國外企業壟斷,導致我國雖然是尼龍 66 最大的生產國,但核心原材料己二腈全部依賴國外進口。

近年來,在我國新材料關鍵技術產業化政策的不斷大力扶持下,國內已有多家企業開發出新的己二腈生產工藝。常青科技PL-30 產品是國內企業研發丁二烯氫氰化合成己二腈生產工藝的重要助劑,對下游尼龍66關鍵原材料己二腈填補國內空白、實現進口替代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公司PL-30消耗量約為己二腈產量的 10%以上,按國內規劃建設的45萬噸/年己二腈能產計算,每年約有45,000噸PL-30的市場需求。

核心技術構建護城河,

多項創新產品實現進口替代

精細化工是在基礎化學品(石油化工、煤化工等)的基礎上,通過深加工而製取的具有特定功能、特定用途的系列化工產品,相較於基礎化學品,精細化工附加值更高,同時對企業的技術研發實力也有著更高的要求。

常青科技自成立以來,始終專注於精細化工行業的深耕,堅持以技術研發作為經營發展的核心,與華東理工大學 、北京工業大學、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等多所知名院校達成合作,研發方向定位於國際先進、國內空白領域,在高分子新材料特種單體及專用助劑多項關鍵生產技術和工藝方面,實現了突破。

公司在特種單體及專用助劑產品領域已形成「一種乙烯與苯一步法合成二乙苯的方法」、「一種應用於二乙苯脫氫製取二乙烯基苯反應裝置的油水分離的方法」、「一種亞磷酸一苯二異辛酯生產裝置上苯酚與異辛醇混合物的分離回收工藝」等多項關鍵核心技術和工藝。截至目前,常青科技共擁有70項專利,其中8項發明專利,62項實用新型專利,為公司在市場競爭中鑄就了深厚的技術壁壘。

基於核心技術和工藝,常青科技的二乙烯苯產品在品質和品類豐富度等方面均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並成功打入國際市場;而公司的α-甲基苯乙烯更是獲得了歐盟統一化學品管理體系REACH註冊,不僅實現了對日本企業產品的進口替代,同時也完成了對國際市場的出口;另外,公司的甲基苯乙烯產品純度可達99.50%以上,被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評為化工新材料 2021 年度創新產品,打破了歐美高科技公司的技術壟斷,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關鍵原材料實現自產,

綜合實力贏得知名企業肯定

與此同時,常青科技還積極尋求向產業鏈上游延伸,力求實現由基礎化工原材料到關鍵原材料的自產供應,推動產業鏈融合。

基於持續的研發和技術積累,常青科技成功掌握了從純苯、甲苯、乙烯、丙烯到高品質二乙苯、甲乙苯、異丙苯、二異丙苯等關鍵中間體的生產技術,打通了從基礎化工原材料到特種單體及專用助劑產品的產業鏈。且公司2022 年下半年建成特種高分子單體項目,有效提升了特種單體產能,並實現了關鍵中間體異丙苯的自產。進一步保障公司關鍵中間體的供應,降低成本的同時提升了抗風險能力,增強了公司對產品品質的把控,拓展了市場空間和盈利空間。

得益於過硬的研發實力,公司產品得到了客戶的高度認可,樹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公司產品銷往中國大陸、韓國、印度、美國、歐洲、中東、非洲等國家和地區,並與中國石油、納微科技、藍曉科技、蘇青集團、恆逸石化、榮盛石化、德國熊牌、美國杜邦、漂萊特集團等國內外知名企業或其子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

由於下遊行業知名企業有著較為嚴格的供應商准入體系,一旦通過認證,雙方之間將形成長期、穩固的合作關係,常青科技的盈利能力也因此得到拓展和保障。據招股書披露,2019年至2021年,常青科技營業收入分別為54,296.63萬元、56,280.79萬元、75,835.42萬元,整體呈現快速增長態勢。

2022年度,公司經營業績進一步向好發展,實現營業收入96,361.01萬元,同比增長27.07%,實現凈利潤19,065.27 萬元,同比增長32.73%,實現扣非歸母凈利潤19,006.49 萬元,同比增長31.33%,盈利能力不斷增強。

下游需求持續擴大,

行業集中化、規模化進程顯著

精細化工是當今化學工業中最具活力的新興領域之一,是新材料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技術密集,商業附加值高,其發展備受關注。作為精細化工重要類別之一的高分子新材料,下游需求正在不斷擴大。

具體到常青科技產品的應用領域:二乙烯苯特種單體主要用於離子交換樹脂的生產,我國是世界上離子交換樹脂最大的生產國,根據中國膜工業協會離子交換樹脂分會數據,我國離子交換樹脂產量由2015 年的25.90 萬噸穩定增長至2021 年的34.17 萬噸。

α-甲基苯乙烯特種單體用量最大的領域是 ABS 樹脂的耐熱改性。我國 ABS 樹脂產業起步相對較晚,因而該類單體應用率較低,有較大的提升空間。根據卓創資訊數據,國內 ABS 樹脂表觀消費量從 2013 年的 393.66 萬噸增長至 2019 年的 584.33 萬噸,6 年增長了 48.44%。

且高分子新材料不僅被廣泛應用於汽車、建材、電子電器等傳統領域,在新能源、5G、環保產業等新興領域也開始得到應用。這些新興領域屬於國家重點支持和發展的關鍵領域,其市場規模增長非常快。

比如常青科技主要產品之一甲基苯乙烯的主要應用領域是風電電機及高鐵輔助電機絕緣系統的處理,其中風電領域的需求最具剛性。近年來,我國風力發電發展迅速,國內併網風電裝機容量由 2013 年的 7,548 萬千瓦增長至 2021 年的 32,848 萬千瓦,年復合增長率高達 20.18%。

在新興領域市場容量快速增長的驅動下,上游高分子材料助劑的需求也會逐年增長,為行業內企業帶來良好的發展機遇。

另一方面,我國十分重視精細化工行業的發展,但我國精細化工行業的核心技術與國際先進水平還存在一定差距,高性能、功能化和高附加值的精細化學品進口依存度仍然較高。為此政府頒布了《新材料產業發展指南》、《新材料關鍵技術產業化實施方案》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 2035 年遠景目標綱要》等一系列行業政策,對化工新材料製造企業的持續穩定經營帶來了積極影響。

日趨嚴格的安全環保要求進一步提高了產業准入門檻,部分技術落後、環保投入不足的落後產能被淘汰,使得我國精細化工產業集中度不斷提高逐步實現集群化、工藝清潔化、節能化、產品多樣化、專用化、高性能化發展。作為國內高分子新材料特種單體和專用助劑領域的領先企業,常青科技有望深度受益於行業發展機遇。

把握高分子材料市場機遇,

擴大產能穩定市場地位

隨著高分子新材料產業的不斷發展,常青科技多項現有產品及儲備新產品迎來了良好的市場發展機遇。公司目前已前瞻性地儲備了對甲基苯乙烯、二異丙烯基苯、二甲基苯乙烯、對叔丁基苯乙烯、2-乙烯基萘、PL-30 助劑等多種高品質產品。

其中,對甲基苯乙烯可應用於特種橡膠的改性,提升橡膠耐候性;二異丙烯基苯可應用於特種塗料樹脂、特種橡膠、軍品級材料等;二甲基苯乙烯可應用於更高標準的絕緣浸漬漆,絕緣性和抗耐高壓擊穿能力進一步提升,可用於風電、核電線圈等特殊環境的絕緣處理;對叔丁基苯乙烯可實現玻璃鋼樹脂生產中對苯乙烯的環保性替代;而2-乙烯基萘主要用於高端光刻膠的生產,長期被海外企業所壟斷,在當前半導體國產化的關鍵節點上,該產品實現進口替代將對公司發展產生重要影響

本次登陸資本市場,常青科技擬募集資金85,000.00萬元,主要用於特種聚合材料助劑及電子專用材料製造項目。

公司目前正處於快速發展階段,原有的生產規模已日趨緊張,難以滿足下游市場不斷增長的需求。募投項目建設的特種單體生產裝置、特種單體中間體生產裝置、亞磷酸三苯酯生產裝置和亞磷酸三苯酯衍生物及無酚亞磷酸酯生產裝置將增加公司相關產品產能,同時有助於加快推進技術研發、提升生產能力以及拓展銷售市場,從而更好地滿足市場需求。

另外,根據《常青科技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主板上市發行公告》,常青科技新股發行價對應市盈率為34.8倍,需要指出,計算該指標時每股收益是按照2021年度經審計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後孰低的歸屬於母公司股東凈利潤除以本次發行後總股本計算,而按照2022年相應指標計算,常青科技發行價對應市盈率為26.3倍。在《發行公告》中,所列出的與常青科技業務相近的5家可比上市公司對應的靜態市盈率的均值為44.71倍,以發行價來看,常青科技發行價估值偏低,對此,市場分析人士認為,低估值疊加良好的發展前景,公司發展潛力有望持續釋放。

總體而言,作為高分子新材料特種單體領域新銳,常青科技研發能力和技術實力在國內屬於領先水平,公司以此為基礎開發出了多品類特種單體和專用助劑產品,滿足了下遊客戶的差異化需求。在精細化工發展如火如荼的當下,公司成功上市,不僅自身成長獲得了強勁動力,也有助於推動行業快速發展,提升國內企業在該領域的國際競爭力,進而實現產業鏈的升級與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