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歌手黃貫中一句「好久不見」,讓不少網友瞬間破防。
這一切,始於某檔節目裡,一位神似Beyond主唱黃家駒的觀眾登場。
從側顏到拿吉他手勢,這位小哥都讓人隱隱想到30年前離我們而去的家駒。
節目現場,黃貫中在端詳多時後,溫情地對這位神似家駒的小哥來了一句:
好久不見
此言一出,不僅在現場、更在全網引得不少人淚目觸動。
經由黃貫中一句話,不少人的回憶被帶回80、90年代樂壇,重溫那份觸動人心的Beyond情懷。
這檔帶起回憶殺的節目,就是湖南衛視新綜藝:
《我想和你唱4》
該節目以邀請素人觀眾與明星同台合唱為主題,以一次次時代金曲的迴響勾起觀眾情懷。
前文提到的「民間黃家駒」,正是被請來現場與黃貫中合唱的觀眾之一。
在情懷分等因素加成下,該節目熱度極為驚人,至今已拿下8億網絡播放量。
而在電視平台,該節目也曾2度斬獲衛視收視第一,表現可圈可點。
不得不說,這次湖南衛視又抓到了一部王炸。
而在青石看來,這檔節目的「炸點」不只在情懷,還在於很多方面...
一、夠接地氣,明星與素人零距離合唱
相比注重PK的其他音綜,《我想和你唱》的形式令人眼前一亮。
其節目規則,理解起來非常簡單。
每期節目,欄目組都會請來2位歌手當嘉賓,與經過網絡徵選的3位網友進行現場合唱。
沒有打分環節,也沒有評委點評,更不需要淘汰PK。
不走套路,就是將觀眾請到台前和明星合作歌曲。
從細節上看,這個模式有著兩大直觀優點。
首先,它放大素人觀眾的參與感。
每期錄製前,節目組都會提前預告下期嘉賓信息,面向全網徵集網友的錄歌視頻。
而視頻點贊數前三的網友,則將被節目組請到現場與明星共同演唱。
即便沒有點贊前三,一些極具特色的演唱者,也可能成為被額外邀請的外卡參與者。
不管你來自哪裡,只要跟著歌聲一起唱,你就有機會與明星合作。
其次,則是不斷擴大合唱曲目的年代範疇;
考慮觀眾來自於不同年齡層,節目組每期請到的嘉賓和演唱的曲目風格截然不同。
首期節目,他們就觸動無數8090後偶像劇心弦,請來王心凌等人當嘉賓。
而後幾期,黃貫中和薛凱琪的出現,則讓港樂旋律響徹現場。
同時,R&B畫風的潘瑋柏、鬼馬畫風的大張偉等人的先後出現,也讓音樂風格不斷拓展。
而在這個有趣模式帶動下,「高手在民間」這一永恆定理也隨之顯現。
蘇有朋專場裡,一位水果攤老闆現場演唱《天天想你》,音域之高讓「蛙哥」蘇有朋當場看呆。
黃貫中專場,這位大叔在挖掘機上彈著吉他演唱《喜歡你》,同樣讓人印象頗深。
在專屬自己的4分鐘演唱里,無論是素人還是明星,誰都是主宰自己舞台的「主角」。
二、夠觸動人心,解鎖音樂背後的故事
在明星與素人同場互動之餘,節目組還藉由歌聲拓展情懷價值,從一個個參與者身上挖掘者與與音樂有關的小故事。
藉由不少素人之口,我們也得以了解音樂之於他們的別樣意義。
有的人眼裡,音樂意味著對人生的排解;
前文提到的挖掘機大叔,就是典型例子。
在主持人汪涵實地拜訪這位大叔後,對方熱情地暢聊自己的Beyond情懷。
原來,大叔是一位連開19年挖掘機的老司機。
每天的日常繁重工作後,大叔常在下班後與老友彈著吉他,唱歌排解生活苦悶。
這時,謳歌人生理想的Beyond歌單就成為他的首選。
面對著鏡頭,大叔也毫不怯場地與朋友們同唱Beyond金曲。
歌聲的響起,伴隨著「生活扛不過去的時候,把他們的歌一唱,你就莫名有力量。」的字幕,更是令人觸動不已。
有的人眼裡,音樂則激勵著她的事業拓展;
比如,王心凌專場裡出現的這位觀眾。
本職是照相館老闆的她,因喜歡聽王心凌的歌而對音樂產生興趣。
隨後多年,她將這份興趣投入到了行動,一直在業餘生活里嘗試寫歌作詞。
頗為勵志的是,這麼寫著寫著,她竟高產地寫出100多首歌曲。
而這其中,有一些歌還被影視劇組採用為配樂,就連湖南台都用過。
從愛好聽歌到參與做歌,用夢想「養活」自己的感覺真的很棒。
有的人眼裡,音樂則意味著一段「漂洋過海」的青春;
張棟樑專場裡,就出現一位連聽他的歌15年的印尼女孩。
在兒時從偶像劇見到張棟樑後,這位印尼女孩就被對方的形象和歌聲吸引。
隨後多年,她開始為了偶像主動學習中文。
而在這份熱情下,歷經十幾年的積極學習,長大後的她竟漂洋過海考入了同濟大學。
而如今在《我想和你唱》的現場,這位受邀登台的印尼女孩,也以與偶像合唱的方式,為自己的情懷圓了夢。
一個個樸實無華的故事,一首首旋律悠揚的歌曲,背後的音樂情懷卻也溫情有力量。
三、自由自在,節目互動各種接地氣
《我想和你唱4》另一亮點,還在於完全沒有隔閡的「明星-素人」互動方式。
一個半小時節目時長里,在汪涵為首的主持團帶動下,明星素人的相處突出一個輕鬆愜意。
某幾個瞬間,青石甚至覺得我不是在看節目,而是闖入老友相聚的KTV包廂。
這裡的畫風,先是各種嗨玩;
邀請素人來到現場後,節目組也請他們開玩各種展示才藝的小遊戲。
有的人現場玩起了長氣比拼,有的則在現場秀起「用樂器講話」的絕活。
最搞笑的,則是薛凱琪專場的這位小哥,他獻上的才藝是冷笑話。
在一通諧音梗冷笑話後,全場被瞬間「冷」到後,薛凱琪本人也後知後覺地笑到飆淚。
這裡的畫風,還在於各種嗨吃;
來到現場後,一些素人也直接帶上家鄉美食。
此時,現場的畫風則直接「轉場」舌尖上的美食劇組。
在素人們的介紹下,來自閩南的土筍凍、來自粵系菜的燒臘,畫風鮮明地出鏡。
而薛凱琪等嘉賓擋不住誘惑直接「開箱」下,一整個節目畫風有點跑偏地往「饞人」上帶。
都說是了像KTV包廂了,這裡的畫風怎能少得了「大合唱」;
表面規則上看,節目組請的是3位素人與明星合唱。
但實際上看,節目組對規則沒有卡那麼嚴。
不僅僅是受邀觀眾,只要到場觀眾都能被邀請演唱。
每一期節目開場和結尾,基本都會有一段全場話筒大接力。
離歌手較近位置的觀眾,也有可能獲得短暫領唱機會。
全場KTV的氛圍帶動下,滿屏都是觀眾們嗨起來的畫面。
不得不說,在互動性這一塊,這節目拿捏得太足了。
四、另闢蹊徑,國產音綜又找到了新出路
從《我想和你唱4》的收視熱度來看,湖南台這次又贏麻了。
而從行業角度看,湖南台這次贏得的不只是一部爆款,還為國產音綜「贏」來了一種新思路。
事實上,過去十幾年的國產音綜,已有了瓶頸的趨勢。
以「PK」為關鍵詞,這些音綜分為了兩大固有畫風。
第一種畫風,叫素人選秀;
05年《快樂女聲》的一炮而紅,讓唱歌選秀模式在國內發揚光大。
在快女IP帶動的國民級熱度下,不少人懷揣著草根成名夢投入到選秀運動,而行業從業者也樂見其成地開發著一個個選秀項目。
而後,由快女IP到快男IP,再到引發收視熱度的中國好聲音,一檔檔選秀爆款的出現,推動者國產綜藝「選秀時代」的到來。
從現實角度,這些綜藝確實助飛不少音樂少年的夢想,已是當前國產綜藝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但在過度內卷開發下,選秀綜藝過多地湧現,卻也讓不少人在產生審美疲勞,產生了對「音樂人才拔苗助長」的擔憂。
第二種畫風,叫頂端競技;
在選秀綜藝越做越大之下,另一種音樂PK類綜藝異軍突起了。
以《我是歌手》為首的綜藝,帶起一股成名歌手PK唱功的浪潮。
這種將成名歌手放入「音樂八角籠」的PK,滿足不少聽眾對歌手「關公戰秦瓊」的紙面猜想,帶來了極大的話題性。
而在《歌手》IP的衍生下,諸如《聲生不息》《蒙面歌王》等類似風格的節目更前後腳地沿襲而出。
在參賽歌手們的名氣帶動下,這樣的巔峰PK,肯定是不缺看點的。
但與選秀綜藝類似,每年的不斷比拼帶來的同質化內容,難免讓觀眾看到審美疲勞。
在以上兩類節目占據主視野下,國產音綜陷入了一種「萬物皆要PK」的怪圈。
好在,在音綜隱隱出現瓶頸之際,湖南台找到了新出口。
近年來,湖南台先後推出多檔「放棄PK主打互動」的音樂綜藝。
去年推出的《歡樂大篷車》,就將錄影棚以「車載」形式開向全國各地。
在全國分站巡迴下,節目組邀請路人上車唱歌,只要唱歌評分達到一定分數就能獲得獎品。
放開任何門檻准入,只要敢秀就能出鏡,這樣的節目形式令人眼前一亮。
而本文提到的《我想和你唱4》,也是類似畫風。
自2016年啟動第一季後,該欄目如今已不知不覺推行四季。
在堅持「明星-素人合唱」的核心模式下,節目組每一季都取得不俗熱度。
直至今年第四季,節目組依舊在極高的社媒關注度下,取得8億的播放量。
而這檔節目的走紅,也讓不少人找回了聽歌的初心。
每期節目,我們都享受音樂帶給我們最簡單的快樂。
當《喜歡你》的旋律響起,跟著熟悉旋律哼起來的我們,也夢回那個巔峰港樂年代。
共唱《蝴蝶飛呀》時,人們則隨著歌聲穿越90年代,感受著偶像小虎隊的青澀時光。
而在跟隨王心凌合唱《愛你》時,那股由內而外的甜意也藉由歌聲打入我們心間。
有時候,音樂的快樂不一定非要靠各種比拼來實現。
有時候,最簡單的五個字就足夠讓我們找回快樂,這五個字就是:
我想和你唱
青石電影 | 樂樂德
本文系青石電影原創內容,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