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世3年後,才知道無兒無女的謝園,為何彌留之際堅決不辦葬禮

2024-09-16   龍哥娛樂圖文

文:豆萊說編輯:豆萊說支持作者,寫作不易,文中會有5s廣告,觀看後可免費閱讀全文

謝園是一個很多人都喜歡的演員。他為人正直、幽默,一生很少緋聞纏身。

認認真真演習,堂堂正正做人,是他一直以來的寫照。

所以,正是因為這樣一個口碑好的演員,即使是在他已經離開4年後的今天,網絡上仍流傳著他的相關視頻,能夠讓大家看到,他的優秀作品也總是被大家拿出來重溫。

謝園因為心臟病去世,走的時候只有61歲,這個年齡並不算高壽。很多人的60歲,身體還很硬朗。

懷念他時,就出現了很多昔日演藝圈裡的好友,他們回憶起和謝園生前的往事,不由得悲從中來,傷懷不已。

不過,妻子聽從他的遺願,謝園的身後之事都是一切從簡,沒有大辦。此後,他這無兒無女的一生,就算徹底畫上了句號。那麼為何他會提出堅決不辦葬禮的要求呢?

參考資料:中國日報網——謝園謝世 北影「78班最快樂的人走了

童年經歷這就跟謝園一直以來的家庭和生活經歷有關了。

小時候的謝園生活在一個北京的知識分子家庭中,父母恩愛有加,只是,還不等他長大,還不等他對父親的音容笑貌有印象,父親就意外去世了。

那個時候,謝園還不到兩歲。

孩子還年幼,生活還得繼續,母親也還年輕,與其她一個人帶著孩子風餐露宿,不如另嫁他人來尋得一處安穩的避風港。

就這樣,等到謝園記事起,他面臨的就是自己的繼父了。

也許正是因為年幼的時候母親帶著他改嫁,在成長的環境中比較容易被人忽略,漸漸地養成了自我保護的性格。

倒不是說家庭環境不好,其實他的繼父也是一個溫和善良的人,時不時,也會給他帶個柿餅,或者糖果,讓小孩子歡心。

只是寄人籬下,想來是沒有親生父子那樣親厚的。

不過,因為繼父的溫和與包容,謝園的童年也是充滿了美好燦爛的記憶,養成了樂觀積極的性格。

上學時候的好朋友,大學時期的同窗同學,張豐毅,張鐵林等人對他的評價,就是他幽默有梗,讀書的時候就是大家的開心果。

只有在特殊情況,謝園才會暴露出自己內心的脆弱。

比如說面對他害怕面臨親人朋友的分離。但凡是有親人朋友的離世,他是害怕去到葬禮上的。

親人分離的痛苦他太早就體會到了,他也不知道該以何種心情和何種面貌來面對已逝之人,所以一聽到某某人的葬禮,心中總會生出恐懼之情,所以只能選擇讓大家的共同朋友來代為出席,以寄哀思。

葬禮總是給人帶來無限的沉痛和悲傷,所以他也下定決心,在自己身後,要一切從簡,輕輕的來,輕輕的去。

其實,這也是他低調作風的一種體現,他告訴自己的妻子,不要在家中設置靈堂,也不用舉行遺體告別儀式和追悼會。

無兒無女事已至此,他的妻子邱悅心裡也有遺憾,那就是沒有給謝園生下一兒半女。

其實謝園還在世的時候,他們夫妻倆也討論過孩子的事情。他們是二婚夫妻,年齡相差雖大,有17歲,感情卻很深厚。

在雙方父母的支持下,兩個人一開始是都想要個孩子的。

但無奈的是,備孕多年以來,邱悅的肚子都沒有什麼動靜,久而久之,這也就成了她的心病。

一直以來渴望父愛的謝園當然也憧憬過自己當上父親的那一天,不過,謝園一向是一個樂觀的人,他看在眼裡,自然也接受了天意的安排。

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他還能夠安慰妻子,雖然說父母沒能抱上孫子,但是他們過純粹的二人世界,難道不好嗎。

人的生活一向都是「活著就活著,死了就死了」,有沒有兒女,也不影響自己以後這樣的生活。

所以當有別的朋友還想再勸一勸他有個孩子,謝園的觀點依舊很瀟洒。

在上節目的時候,他也毫不隱瞞自己的內心想法。

他是丁克家庭,要是有別人勸他有孩子,他就也開始宣傳他的丁克家庭思想。

他要把生孩子的機會留下來,給想生孩子的人去生。

有了謝園的思想工作和安慰,邱悅漸漸地也沒有那麼在意兩個人結婚好多年卻沒有孩子的事實。

不過,謝園總共有過兩次婚姻經歷,在第一次婚姻經歷裡面,他是差點能當上父親的。

第一任妻子是謝園老師的女兒。

一開始老師托在北影任教的謝園給女兒補課,那時候謝園還很年輕,在補課的朝夕相處中,兩個人慢慢有了不一樣的感覺,最後結為夫妻。

彼時的小夫婦奔波於生計,謝園在學校里當助教,工資不高,為了能多點收入,他會在下班時候接點別的戲,賺外快。

而妻子曉琳則去了醫院裡面當助產士。

日子一天天過去,曉琳也發現自己懷孕了,只是,由於他們夫妻兩個人的工作都很繁忙,謝園每天不是在學校教課就是在外面拍戲,忙得腳不沾地。

她自己在醫院工作,強度也很大,而且每天當助產士,也看了很多因為生孩子遭遇不測和痛苦的女人。

種種因素交織在一起,形成了她對生育這件事的恐懼,讓她最後選擇了打掉了這個孩子。

當謝園得知,已經為時已晚,其實他的內心,是多麼期盼一個小天使的到來。

正是由於這件事情造成了夫妻兩個無法癒合的傷口,也暴露出謝園和妻子行為方和觀念的巨大差異。

最終,兩個人的婚姻沒有維持多久,就分開了。

參考資料:人民日報客戶端——他是「棋王」也是「孩子王』

作為老師不說謝園在生活中的坎坷和樂觀,作為一個老師和演員,他在工作上的表現,是讓人敬佩和稱讚的。

也正是因為如此,很多人得知謝園去世的消息,深感震驚和痛心。

一開始在北京電影學院畢業留校任教的時候,謝園不過二十來歲,學生們也是十八九的年紀,相差不大。

作為老師,謝園就更要嚴格一點,才能鎮得住學生。

多年後,幾位謝園教過的演員提到謝園老師,就提到過他「專治遲到早退」。遲到的人,不管他是遲到了多長時間,都要接受相應的懲罰,在門外站一節課。

嚴厲的謝園老師也有人情味兒的一面,當得知身為助教的黃磊居然在和學生孫莉談戀愛,他跟幾個學生把黃磊摁在地上,確保他是認真對待這段感情的。

他上課跟別的老師也有所不同,為了增加學生對於實踐的感悟,他會帶著大家去戶外感受真正的名勝古蹟。

為了讓學生們少走彎路,他也會邀請自己以前的明星同學和朋友,來給還在校園裡面的同學們上課。梁天、英達、陳凱歌、張藝謀、姜文等等,都來過。

除此以外,他還鼓勵女同學們應該多多拍戲,因為對於女演員們而言,時間是很寶貴的,這也是真正經歷過的過來人的肺腑之言。

教學生,和學生一起拍戲,與此同時,他自己在影視上面的路,更是實力與運氣兼備的。

他是同齡人中,最早拿到金雞,飛天,百花等獎項的男演員,被大家成為「四料影帝」。最讓人熟知的作品就是兩個王,《孩子王》和《棋王》。

謝園自己認為,《孩子王》是他人生中最純粹的一部電影,對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陳凱歌說他為了演活戲裡面的那個角色,他三個月保持著蓬頭亂髮,衣服也不換。放了春節年假,大家都走了,只有他為了不出戲,依舊在外景地那裡堅守著。

《棋王》裡面,他則將內心的重點聚焦在了棋盤上,角色王一生內心的傷痕若隱若現。

寫在最後於是,樂觀生動的謝園離開這個世界時,正如他生前想的那樣,不設靈堂,不舉行葬禮,也許他就能瀟瀟洒灑地離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