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敗了阿里!騰訊系電商在東南亞占先機

2023-11-09   藍科技網

原標題:打敗了阿里!騰訊系電商在東南亞占先機

【藍科技觀察】騰訊電商東南亞發力,阿里系以追趕者的角色向騰訊看齊。

在馬來西亞市場,電商巨頭被中國企業把持。Shoppe(騰訊投資)是目前的電商龍頭,Lazada(阿里投資)則位居其後。

消費者的三個購物偏好,印證著兩者之間的江湖地位:

物流效率,選擇Shoppe;價格便宜,選擇Lazada;品質有保證,選擇Shoppe;小件商品,選擇Lazada。

不是Lazada做得不好,而是先入為主以及不同的玩兒法對消費者的影響至關重要。

如同在中國市場,購買服裝及家居用品,很多人首選淘寶,而購買家電3C選擇京東蘇寧,購買農產品及小件商品選擇拼多多一樣的道理。

並非第一個發現商機的人就能做到最好,而是取決於對市場的了解和洞察。

騰訊和阿里目前在東南亞其實面臨一個千載難縫的機遇。他們共同的對手,TikTok不得不在某些國家關閉社交媒體直播。

某種程度上,他們可以共同減少禦敵,有更多的精力用於電商經營。

TikTok被禁給騰訊阿里帶來了機會

近期,就在TikTok將要加速成為東南亞直播電商市場時,印尼政府以一條「禁止社交媒體平台進行商品銷售和交易活動」的新規,逼得TikTok印尼電商業務直接關停。

此外,根據最新的媒體報道信息顯示,馬來西亞當局也在考慮實行跟印尼類似的政策。

原本,如果TikTok不受遏制的話,那麼參考國內直播電商的發展態勢,其有機會挑戰東南亞電商市場格局,會給Shopee和Lazada的未來帶來衝擊。只是現在,東南亞電商還是Shopee和Lazada樹旗。

種種跡象表明,TikTok直播電商的東南亞「大夢」已經充滿變數。在這背後,Shopee和Lazada兩家無疑是最大的贏家。

東南亞電商騰訊壓制阿里

Shopee和Lazada到底誰的表現更好?事實證明,被認為不擅長電商、也做不好電商的騰訊這一次把阿里壓製得死死的。

據Momentum Works在今年6月發布的東南亞電商報告顯示,2022年,東南亞電商市場總GMV為995億美元。其中,老玩家Shopee以479億美元的GMV 位居第一,占總GMV將近半份額。緊隨其後的Lazada,GMV只有Shopee的一半。新勢力TikTok Shop,GMV只有Shopee的20%。

Shopee在東南亞市場的成功以及對於Lazada的優勢成為騰訊、阿里海外電商大戰的一個有意思的註腳,也顛覆了很多人的傳統認知。

當然, Shopee未來未必能夠坐穩行業第一的位置。在TikTok按下暫停鍵之後,還有拼多多旗下的Temu等對東南亞市場虎視眈眈。

為什麼Shopee更受歡迎?

為什麼騰訊投資的Shoppe比阿里旗下的Lazada要更受東南亞消費者歡迎?

以馬來西亞市場為例,Shoppe相比於Lazada至少存在著三個非常明顯的優勢。

首先是物流速度快。也許是騰訊更加「親近」京東,而學習京東的原因,Shoppe在物流層面可以稱之為馬來西亞版的京東,物流效率頗受消費者的認可。

其次是產品品質相對更好。在馬來西亞,當地消費者認為購買便宜的東西要去Lazada,但想要追求品質的話,還是首選Shoppe,這點同樣與京東在國內的地位類似。

最後是平台影響力和用戶認知。目前,Shoppe在馬來西亞電商市場所形成的行業地位與阿里在國內近似,已經對消費者認知形成強大影響力。

當背靠騰訊的Shoppe擁有像京東的物流水準、像淘寶的豐富產品品類、像阿里的電商用戶認知等種種優勢之後,其能夠領先一小步則是情理之中的。

值得注意的是,Shoppe面對Lazada的優勢並非一蹴而就,也是經歷了阿里和騰訊多年的布局爭鬥才取得階段性勝利。

2012年,在Lazada成立不久,阿里就連續斥巨資收購其股份,因此Lazada成為阿里出海東南亞的前哨;2015年,背靠騰訊的Shopee成立,成立之初迅速搶占東南亞市場,與「老對手」Lazada展開持續多年的競爭。

或許正是因為騰訊在國內電商市場屢戰屢敗、最終不得不放棄的原因,騰訊在海外市場似乎志在必得。東南亞市場,騰訊出牌Shopee,是在海外構建電商的新戰場。

來得早不如來得巧。單從時間線上看,Lazada進入時機要比Shoppe早將近三年時間,但Shoppe後來居上,反而在影響力、口碑和市場表現方面超越了Lazada。

馬來西亞電商行業資深人士認為,Lazada比較活躍,更喜歡做一些形勢上的創新,而且喜歡通過一些新的營銷方法造勢;而Shoppe更加務實,在品控和物流方面更注重用戶體驗。

在東南亞,包括在馬來西亞市場,在同等條件下,影響消費者購買商品的主要因素是物流。

或許,這是Shopee能夠贏得消費者的核心之一。值得注意的是,騰訊在東南亞藉助Shopee的成功還有了些滴滴的意味。

騰訊也是先抑後揚?

回顧Shopee的崛起歷程,靠的是低價策略和營銷的組合拳來搶占市場份額,這同樣導致了Shopee長期虧損。

財報數據顯示,2021年,因為業務擴張,Shopee母公司凈虧損20.43億美元,同比增加25.79%。2022年,Shopee母公司虧損有所減少,但仍然高達16.57億美元。為此,在2022年,Shopee進行了戰略收縮,放棄或暫停了一些國家地區市場,還進行了幾輪大規模裁員。

在領先Lazada一小步之後,Shopee也需要恢復元氣,用更具有可持續的商業模式為自身持續造血與輸血。

考慮到電商領域市場份額的變化是常態,各個電商平台會根據市場變化和消費趨勢不斷的調整,因此Shopee相對於Lazada的市場份額優勢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變化。

但不管怎樣,Shopee這些年來所取得的成績值得肯定。畢竟,他暫時贏了阿里一小步。心理上有了一定優勢,但能保持多久,還是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