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琦之問」,很好地回答了「顏寧之問」

2023-09-15     讀史

原標題:「李佳琦之問」,很好地回答了「顏寧之問」

成功人士總是認為一切都源於自己努力,卻很容易忽略這個世界上的大部分人也都在努力。

一不小心,年收入18億,日薪508萬的大網紅李佳琪,搞了一個超級大提問:

為啥沒漲工資?努力夠不夠?要多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本來是讓李佳琪刺激消費的,結果他卻來刺激消費者。

「李佳琦之問」一下子就把大家給問醒了,紛紛開始思考,為啥這麼多年認真工作卻沒漲工資,甚至連工作都沒了?

時勢造英雄,時代造佳琦。

不漲工資,並不是因為大家不努力。只不過沒有李佳琪幸運,成為那隻被風口選中的豬。

毫無疑問,直播行業,李佳琪不是最早的,而且,也有比他更努力的,但更多是沒被資本選中,沒被風口吹起,僅此而已。

另一個事實是,李佳琦以及他所在的直播行業,過去五年都是在快速增長的。這個行業幾乎所有人,上升空間都是被打開了的。所以李佳琪會才下意識地問:「你工資為啥沒漲?是不是你工作沒努力?」

只是李佳琪不知道,過去五年,直播賽道快速增長,而很多行業卻都是萎縮的。在萎縮行業里的人們,縱使再努力,也改變不了工資不變,甚至降低,再甚至被裁的命運。

所以,這不是「創造社會財富增量」,只是原有的社會財富從一個行業,轉到另外一個行業了而已。

更重要的是,直播行業,並沒有什麼科技含量,李佳琪所依仗的,其實和網約車、外賣平台沒啥區別,唯壟斷而已。

中國有很多著名「之問」,遠的有「黃炎培窯洞之問」、「錢學森之問」,近的有「顏寧之問」。

黃炎培的「窯洞之問」,相信大家都知道了,毛主席給出了鏗鏘有力的回答。

「錢學森之問」和「顏寧之問」實際內涵一致。2005年,溫總理在看望錢學森的時候,錢老發出「為什麼我們的大學總是培養不出傑出的人才」之問。

前不久,著名科學家顏寧在個人微博上講述了最近參加博士生推免面試時的經歷,發出了「顏寧之問」:現在的大學生為啥都沒有亮眼(仰望星空)的回答?

顏寧向考生問了一個問題:

「假設時間來到10年後,你已經成為一名PI(Principal Investigator,即獨立帶領一個實驗室的博導),你擁有所需要的所有資源(優秀的科研團隊、充足的經費、完善的實驗設備、大把的時間),那你最想探索的科學問題是什麼?換一種說法,這一輩子有什麼科學問題或者技術難題,你能解答或者突破,就覺得今生無憾了?」

結果如何呢?「20多位同學,卻沒有一位的回答讓我眼前一亮。」

顏寧說,參加面試的基本是國內生物醫藥領域所能招到的資質最好的本科生和碩士生了。他們個個學業成績優異,許多還發表過不止一篇論文,但是,就是這些潛質優異的學生,面對顏寧的提問,大都茫然,沒有聽到一個讓她能夠眼前一亮的回答。

對於顏寧這一問,和很多人一樣,我其實是很有想法的,實際上和錢學森發出的「為什麼我們的大學總是培養不出傑出的人才」之問一樣,就是我們沒有給大學老師也好,高知的大學生們也罷,沒有給他們足夠的物質保障,沒有給他們一個可以安心進行科學研究的大環境。

顏寧說:「人類的知識才多一點兒啊,那麼多未解之謎等著我們呢。」她很期待「有一兩位同學能腦洞大開地講講—生老病死都是生命科學研究對象」,希望他們能找到「讓人發自內心想鑽研的」問題。

但是,現實很殘酷。畢竟,人的需求,第一永遠是生存。如果一個人天天想著要如何努力才能填飽肚子,要如何才能讓孩子上一個好的學校,要怎樣才能讓年邁的父母安享晚年……

如果一個人天天都為這些瑣事而煩憂,他哪還有心思考慮更遠的事情?哪還有仰望星空的閒暇?

便只是工作,996都不夠,要007了,哪還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射到工作之外,去想什麼人類的未來?

在聽了李佳琪「工資咋沒漲」之問後,我的第一反應就是:「李佳琦之問」,不正好回答了「顏寧之問」嗎?

顏寧為啥得不到一個「亮眼的回答」,難道不是因為很多人縱然拼了命的工作,仍難以換來安身立命的薪水,只能負重生活,無暇仰望星空唄。

實際上,大家可以更多地問幾個為什麼:為什麼考公熱?為什麼幾乎每一個人都想去做直播?為什麼年輕人都想去當明星?為什麼大家都削尖了腦袋往壟斷性國企鑽?……

所以,為什麼「工資沒漲」,甚至反降,甚至失業呢?還不都是「壟斷惹得禍」,還不是因為我們的分配機制出了問題。

創造價值者,應該拿到更多。可現實卻是,分配者、壟斷者卻拿走了最大的份額,卻還不滿足。

因此,有時候,我們更需要發問的是:現行分配邏輯到底是在獎勵什麼?激發什麼?

可以說,過去幾年,最賺錢的行業基本上都在金融、網際網路平台,以及油電壟斷性這些地方了。這些行業都有一個特點,和權力很近,或者說是處在分配價值,而不是創造價值的生態位上的。

包括李佳琦,本質上也只是一個價值鏈的分配者。因為壟斷了流量,或者成為了壟斷方之一,他才能靠著把流量分配給各個商家的權力,從中分走最大的一塊蛋糕。

可以說,只要渠道是壟斷的,服務和價格都好不了。畢竟,壟斷經營和抽水收費本來就是天下最不需要努力就能賺到錢的方式。

這些賺大錢的人,實際還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他們只能在中國賺到這些錢,到海外大機率就賺不到了。

對直播間裡那位提出「花西子有點貴」的女生來說,應該是確實貴;但對如今的李佳琦來說,卻真的是太便宜了。

眉筆也許還是當年的眉筆,可李佳琦早已不再是當年的李佳琦了。

因為壟斷了流量,李佳琪短短數年,就從一個底層打工者,逆襲成身價幾十億的富豪。一個大富豪,陪你聊天,要你79塊錢,還送一「花西子」,你還嫌貴?

我們直播有李佳琪,明星有小鮮肉,都拿著天價的收入,可惜卻沒有無價的知識充塞腦袋——資本就喜歡這些無腦之人,畢竟這樣才好控制嘛。

但社會的財富是有一定量的,不在你手,就在他手。當李佳琪、小鮮肉和他們背後的資本,拿走大頭後,留給高知大學生的,還能有多少?留給底層民眾的,更是可想而知了。

也正因為知識不夠,李佳琪們才最容易背叛自己的過往,即所謂的「暴發戶思維」——作為超級網紅,李佳琦這麼快居然就忘了,他當年上大學,母親拿不出兩萬塊學費的辛酸往事——難道真是因為他的母親不夠努力麼?

更可怕的是,「暴發戶」李佳琪們也好,「世襲」的石油電力壟斷部門也好,其實他們並不為我們這個社會產生增量價值;為我們這個社會產生增量價值的,恰恰是那些科學家、高品質的大學生,以及那些在工廠里007的底層螞蟻們。

一個更深層的思索是,草根成「暴發戶」後,往往比他要推翻的皇帝更為殘暴,歷史上的例子比比皆是:太平天國的洪秀全,就是李佳琦的前身。

從底層爬上來的洪秀全,在巨大的權力和財富面前,也很快就失去初心,開始斥責說「哪裡貴了」。

一個沒有突破歷史規律,沒有能力應對「黃炎培之問」的落第秀才,「網紅」洪秀全是享受了齊天的洪福,卻給我們這個社會,帶來慘絕的生靈塗炭。

大樹之下,寸草不生,從來如此。

毫無疑問,離開壟斷的流量,李佳琪們去美國,大機率是賺不了錢的。一個事實就是,從始至終,李佳琦都沒有自己拿得出手的「產品」——他的數十億身價,都是通過巨量的銷售額來賺取的——他唯一的核心競爭力,就是流量壟斷。

再看看那些顏寧之問的高品質大學生們,卻有多少在矽谷風生水起。他們沒有財富的分配權,但是他們是可以用腳投票的。

很顯然,搞科研是一個非常艱苦的過程,一個人只有擺脫許多現實功利的考量,不用去考慮利害成敗,才能埋下頭做那些眼下貌似「無用」的研究。

這個過程,各類充分的保障,尤其是無後顧之憂的財富保障,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顏寧之問」的背後,折射出的是讓年輕人打破常規環境的匱乏,是保障社會財富增量創造者的機制不夠。

千萬記住:社會增量價值貢獻者,才是我們的寶。

只有我們解決「錢學森之問」、「顏寧之問」,讓科學家這類社會增量價值貢獻者過上無後顧之憂的生活,擁有了仰望星空的時間之後,我們才能真正解決「李佳琪之問」:為啥不漲工資?

改革開放40多年了,我們已經不缺錢了,但是急缺科技,急缺科學家,急缺社會財富增量的創造者們。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我們正在迎來科技的大爆發,人工智慧、自動駕駛、數據應用、衛星通訊等等諸多領域,這些先進生產力都會帶來財富爆髮式的增長。而能實現在這些領域突破的,顯然不是李佳琪們,更不是潤到澳洲的北極鲶魚們。

所以,李佳琦之問,或許是一個契機。可以讓我們好好思考一下,我們的社會,到底該如何去激勵更多的人投身於真正創造價值的行業?

一句話,是該好好下大力氣重塑我們的財富分配製度了。

就用錢學森錢老的話結束本文吧:「現在中國沒有完全發展起來,一個重要原因是沒有一所大學能夠按照培養科學技術發明創造人才的模式去辦學,沒有自己獨特的創新的東西,老是『冒』不出傑出人才。這是很大的問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42b8765d4c9eedc98a51c9c99062bea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