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啥堅決不學美國,直接給百姓發錢?

2023-08-20     讀史

原標題:我們為啥堅決不學美國,直接給百姓發錢?

眾所周知,目前全世界的經濟狀況都不是很好,包括我國。

經濟下行時,常用的一個救市手段就是「印錢」、「發錢」刺激,直至市場重新活躍起來。

「印錢」簡單,但如何「發錢」是一門技術活。

簡單來說,人類社會就是「生產-消費」循環體,其中,「錢」就是個中間物。當「生產」不足時,「生產品」價格就會升高,此時只要加大生產力度就夠了。但當「消費」不足時,往往是因為消費端可以流通的錢不夠了。

比如現在,很多家庭的「六個錢包」都投進了樓市,現在樓市卻不行了,而銀行利息卻還是賊高,很多人便咬著牙提前還款,造成家庭資金不足;疊加行業不好工資下行,甚至沒有工作沒有收入,更是不敢消費。

而事實上,我們還是增發了不少錢的。這個不用細說,相信你會有耳聞。那麼,這麼多錢為啥沒起到作用?

答案是,你不去借,他也不去借,錢只能在金融系統空轉。

錢流不到市場,廢紙無疑,再多也沒用。

通常來說,美國的做法就是印錢,然後直接給國民發錢。這樣,一下子多出很多的錢直接就進入了消費領域,消費擴大,錢自然就流到製造領域,製造領域錢多了,就會給工人加工資,就會多招工,有工作的人多了,工人的錢多了,又會進一步增加消費。這樣就形成了良性循環。

所以,我們看到,不僅美國經常這樣干,歐洲等西方國家,也經常這樣干。但相比較而言,英國也好,法國也罷,這種手段用的就比較少,遠沒有美國多。

主要原因就是,發的錢多了,容易造成貨幣貶值,物價上漲。比如辛巴威、比如委內瑞拉,都因為貨幣超發而導致市場崩潰。老蔣當年超發金圓券,也是這樣。

所以這種事不能多干。但美國沒幾年就干一次,每次每個國民1000美元,一次就增發3000多億美元,為啥沒事?

其一,美元是世界貨幣,增發了這麼多,但流通到全世界,就給稀釋了,所以至今無事。簡單來說,就是「美國吃藥,世界買單」。

其二,通過有效刺激,經濟好起來後,多發的錢,也很容易被稀釋,不會對經濟造成危害。美國也好,西方也好,超發的一定量的貨幣,目的都是刺激經濟好起來。所以這是個「度」的問題。不像辛巴威、委內瑞拉,只顧增發貨幣,不管經濟是否能夠承受,結果就是崩潰。

說到這裡,你可能會問了,那我們國家為啥不在掌握「度」的前提下,給大家發錢,而只讓多印的錢在金融機構空轉?

那我接下來就給大家說說我們國家發錢的邏輯。要認真看哦,看懂了,你可能就是下一個發財的哦。

我們不直接發錢,主要原因之一,是大夥愛還債、愛儲蓄。美國也好,英國也罷,大家基本都養成了今日掙錢今日花,不愛儲蓄的習慣,所以一旦失業,就會餓肚子。因此,給他們發錢,他們立即就會用來消費的。等於這錢很快就進入了消費領域,進而轉到製造領域。

流通速度快,刺激效果當然就好。

但我們老百姓不一樣,寧願餓肚子,也要先還債,比如設法先還清樓市貸款,然後預判經濟一時半會好不了,就會主動降低生存標準,有了十塊錢,咬牙也要留五塊出來存起來備用。

所以我們直接發錢,真得很難一下子就進入消費領域。大家還是存起來,這錢不流動,還是等於沒起啥刺激作用。

所以,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獨特的國情。救市措施也就不同。我們國家採取的是:刺激重要民生領域,激活重要民生領域,然後盤活整個盤子的大經濟。

97年世界經濟危機,98年我們是怎麼救市的?首先是國企改革,集體企業改制,讓銀行把多印出來的錢借給那些敢接盤子的人,包括企業管理層,一下子就激活了民營經濟。

這個過程,國家是損失了一定的資產,但造就了無數的富翁,多出了無數的就業崗位。社會有了消費力,結果經濟很快就復甦了。

這一年,我們還啟動了房改、教改、醫改三大支柱產業的改革,並幾乎隨同美國的步伐,啟動了網際網路經濟。這些都是涉及國計民生,涉及千家萬戶消費的,是典型的大量用人兼大消費行業。

沒有馬雲的時代,只有時代的馬雲。這句話雖然粗糙,但還是很富有哲理的。一句話,凡是抓住那次機會的,有幾個沒有富起來?

然後就是2008年,世界再次經濟危機,又是中國率先「發錢」,以四萬億巨資撬動經濟齒輪的再一次正常運轉。

這一次,我們依舊不是直接發錢,而是通過「設計」,讓錢流入樓市,流入基建,從而迅速啟動了樓市的復甦——這次起源於美國的經濟危機,正是由於房地產行業的崩潰,龐然大物「兩房」說倒就倒。

相比於美國,我們的樓市經濟才啟動十年,如果沒有信心注入,更容易崩潰。於是,我們就開始了樓市造富的神話——大家趕緊去銀行借錢買樓吧,今年買的,明年就財富翻番哦!

就這樣,四萬億的增量貨幣,通過樓市迅速蔓延到各個行業,不僅中國經濟迅速復甦,美國經濟也跟著沾光,復甦過來。

凡是看懂這一輪「發錢秘訣」,進入樓市的,都發了。「溫州炒房團」更是火遍全國。

從98和08這兩輪救市,大家看出來沒,我們的邏輯就是選擇一個或幾個突破口,讓增發的錢從這幾個口子裡迅速流出來,進而激活整個經濟。

這樣做的好處顯而易見:可以迅速做大一個,甚至幾個行業,同時造富一大批人。

當然,缺點也顯而易見,就是「不均」,金錢大水先流過的往往成巨富,後面的人就只能喝點湯了。

但總體來說,優點超過缺點。尤其是我們還在發展階段,這樣用錢,不僅解了危機,還集中力量辦大事,「超速」發展了一些行業。

到了16年,我們採取的依舊是這樣的救市手段。不過這次,選擇的是人口更稠密的移動網際網路經濟:網約車、外賣,包括社區團購,迅速發展起來。

這些行業,都是可以解決天量就業問題的好行業,甚至到今天,滴滴出行和美團外賣,都是很多人的首選。

當然,由於社區團購和菜市場小販爭奪空間,很快被政策性叫停——相對於龐大的菜市場小販,網約車只是割了計程車牌照利益集團,外賣更是連接小飯店和消費者,是屬於賦能的,所以我們都選擇了支持。

當然這一次,我們還選擇了樓市——本意很明顯,趁著增發的錢做棚改,可有效解決城市中的「貧民窟」,讓城市舊貌換新顏。唯一可惜的是,一些地方官員和房地產商人勾結,綁架了原本好的政策,最終造成樓市的虛火,危機至今未除。

說到這裡,你大概知道我們接下來的救市模式了,肯定還是之前的路數,只是不知道會選哪幾個行業作為突破口。

是的,錢已經準備好,都在銀行里了,只是這「決口」該從哪裡開呢?我想有幾個方向大家可以多注意:

其一,醫療。這是一個大量用人兼大消費口。自從98年醫改以來,取得了非凡的成績,但也形成了新的龐大利益集團。

近期,我們加大了反腐力度,會不會是在為本次大救市做前瞻性工作準備?不妨拭目以待。

其二,教育。這也是一個大量用人兼大消費口。自從98年教改以來,取得了非凡的成績,但行業問題也很多。

去年以來,國家對教育系統展開了大動作,尤其是教培市場方面,更是力度空前。接下來,會不會有新的動作?也不妨多觀察一下。

其三,旅遊。這個大量用人兼大消費口,今年以來,已經很熱,設計好了,確實是一個極好的突破口。淄博模式已被國家有關部門專門調研。關於落實帶薪休假的文件,最近也是頻頻出台。所以,這個口子,可以多多關注。

其四,電動汽車。我們要彎道超車,電動汽車是一個很好的行業選擇,在電動汽車方面,我們已領先世界步伐。進一步加大這一個領域的投資,促進對電動汽車的消費,對拉動經濟,和行業建設,都是有利的。

只是我又感覺,就救市級別的帶動經濟而言,電動汽車行業似乎又差點事。不過,可以先作為一個窗口觀察吧。

你有什麼見解呢?不妨留言談談,以好大家共同學習。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42902da8e6aae4c57c4a9b8f7f5cb7b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