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知乎周瑞/星球數據派
數據來源:焦點強基綜評
隨著2023年第39屆中國數學奧林匹克(CMO)在武漢落下帷幕,今年五大學科競賽CMO(數學競賽)、CPhO(物理競賽)、CChO(化學競賽)、CNBO(生物競賽)、NOI(信息學競賽)獲獎名單也已經揭曉。這些競賽面向全國各地的優秀中學生舉辦,旨在培養和選拔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科技後備人才,歷來備受全網關注。
隨著五大競賽的結束,各省市、各校的表現也塵埃落定。本文將基於2023年的最新獲獎情況來一探競賽領域的發展格局。
從2023年五大學科競賽國家集訓隊各省人次排行榜看,浙江成新霸主,全面碾壓,而湖南舊王黯然落幕;一直被詬病的北京上海證明了自己的強大實力!
首先讓我們來看一下浙江的表現。在今年的五大學科競賽中,浙江在五個科目中取得了四個科目的第一名,只有一個科目的成績為第四名。這種全面騰飛的趨勢使得浙江高居榜首,展現出了強大的實力。近年來,浙江在登上霸主地位之後,所向披靡,不斷鞏固和擴大自己的優勢。
然而,曾經的霸主湖南此次總入選人數僅並列第五,可謂黯然落幕。湖南作為全國的學科競賽強省,在過去的幾十年里一直處於全國領先地位。在國內外各大賽事中,湖南的代表隊總是能夠取得優異的成績,為湖南的教育事業爭光。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省份開始迎頭趕上,並在某些學科競賽中超過了湖南。特別是在今年比賽中,湖南的總入選人數僅並列第五,相比之前的成績顯得黯然失色。
北京、上海一直被很多人指責為高考特權地區,認為如果不是因為兩地考生在高考中享受特殊待遇,根本就無法進入好大學。然而,這種說法並不完全正確。事實上,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在頂尖人才培養方面仍然名列前茅,今年五大競賽北京、上海的優異表現就足以證明兩個地區的考生具備出色的綜合素質和才能。北京在這次競賽中展現出了全面的實力,雖然沒有一項科目獲得第一,但每個科目的表現都不弱,總人數也穩居第二。這充分證明了北京在人才培養方面的綜合實力和均衡發展。上海也同樣躋身前四強,並在數學競賽上以11人之多和浙江並列第一名。
相對而言,湖北和重慶是今年競賽的兩大偏科王。湖北專攻數學、物理科目,重慶專攻化學、生物科目,其他科目的表現則慘不忍睹。結果就是總成績上不去也下不來,處於尷尬的境地,但兩省市仍然位居前五強之列。
廣東近些年進步很大,緊隨四川之後,攜手四川省一起進入前八梯隊,這也是一個不錯的表現。然而,一直自詡高中教育霸主的江蘇在今年的競賽中表現不佳,只能被隔壁浙江嘲諷。在五大競賽方面,江蘇表現真的太差,這也讓人們對江蘇的教育模式產生了質疑。
總體來看,今年的五大學科競賽國家集訓隊人次排名出爐後,浙江成為新的霸主已毫無疑問,而曾經一騎絕塵的舊王湖南則因種種原因黯然退場。同時,北京、上海這些一直被人們詬病的地區也通過比賽成績充分證明了自己的實力。然而,也有些地區自詡為教育霸主,但在實際表現中卻不盡如人意。雖然整體上強者固然恆強,但各省的沉浮也同樣令人唏噓。
從各中學入選國家集訓隊人數排名看,人大附中以22人之多遙遙領先,奪得冠軍,成都七中16人高居第二,上海中學和學軍中學以12人並列前三強,成為全國中學的最大贏家。這一成就的背後,不僅反映了這些學校的卓越教育質量和實力,同時也凸顯了他們在培養優秀人才方面的獨特魅力和優勢。
這些學校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輝煌的成績,與他們的教育理念、師資力量、課程設置、人才培養模式等方面都有著密切的關係。首先,這些學校都擁有著一流的師資力量,教師們不僅具備豐富的教學經驗和深厚的學科背景,同時還能夠不斷創新和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其次,這些學校都注重學生的綜合素質教育,不僅關注學生的學術成績,同時也注重學生的品德、體育、藝術等方面的培養,使得學生能夠全面發展。此外,這些學校還注重與國際接軌,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為學生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機會。
當然,這些學校的成功也離不開學生自身的努力和天賦。但更重要的是,這些學校所提供的教育環境和資源,為學生們提供了更好的發展平台和機會,使得他們能夠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為國家集訓隊的佼佼者。
浙江在2023年五大學科競賽總排名中奪冠以及競賽成績優秀的根本原因很簡單,本質上就是新高考所造成的。
根據目前浙江的新高考,選考三門可以考2次,前3%賦分97-100分,但華五以上錄取名額1%左右,這意味著有志於華五以上的考生,無法通過選考科目獲得優勢。語數英三門主課,對於科技人員有區分作用的數學僅占三分之一。這導致了浙江高考頭部區分度嚴重不足。
而對高校來說,清北復交在浙江合計錄取900多人,但他們想要錄取優秀學生,同樣需要想辦法,這個辦法就是儘可能增加其它評價指標,即通過強基和綜合評價錄取。清北復交在浙江合計通過高考統招錄取的名額大概100人左右,剩下800人全部通過強基和綜評錄取。
這導致了清北在浙江的裸分線超過700分,復交在浙江的裸分線超過695分。這樣的高分讓幾乎所有的學生都不能確保通過高考裸分錄取。同時,因為強基和綜評名額非常多,而且這兩個都對競賽生更有利,這就導致了浙江頭部學生全面卷競賽。這就是近年來浙江五大競賽成績突飛猛進的一個重要原因。
而曾經冠絕全國的湖南之所以這兩年連年下滑,原因不外乎以下幾點:
1)招生政策原因
自主招生時代,各高校可以根據自身的辦學特色和需求,自行制定招生標準並開展選拔工作。這為湖南等地的競賽生提供了一個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他們可以通過自主招生獲得進入心儀的高校的機會。
然而,隨著強基計劃的推出,自主招生被逐漸取代。強基計劃是中國政府為推動高等教育改革而實施的一項重要政策,旨在培養具有國際一流水平的基礎學科人才。在強基計劃下,各高校按照國家政策要求,將招生名額主要用於招收具有學科特長和創新潛質的學生。
對於湖南等地的競賽生來說,強基計劃的推出無疑對他們的競賽生涯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在自主招生時代,他們可以憑藉在競賽中的優異成績獲得高校的自主招生資格,進而獲得降分甚至一本線錄取的優惠。但是,在強基計劃下,這種優惠變得幾乎沒有任何意義。
這一變化而對浙江、上海、北京等省市競賽生的影響比湖南小很多,因為浙大、復旦、交大、清北、人大的存在讓這幾個省市的競賽生至少有華五級別的名校來托底,而湖南並不具備這個條件。
2)師資大量流失
眾所周知,教練的水平對學生的競賽成績影響是巨大的。在湖南這個一直保持全國領先的競賽大省,其競賽教練成為了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學校的重點挖角對象,尤其在近幾年,這種現象尤為嚴重。以湖南師大附中為例,短短几年間就有8名教練出走,其中不乏全國著名教練和資深國際金牌教練。
在過去的幾十年里,湖南師大附中在各種競賽中一直表現出色,這離不開該校優秀的教練團隊。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教練紛紛被其他學校高薪挖角,使得該校的競賽成績逐漸下滑。這種流失不僅影響了湖南師大附中的競賽成績,也影響了整個湖南省的競賽水平。
3)領頭羊湖南師大附中近年表現不佳
在中國的學科競賽中,湖南一直是一個備受矚目的省份。而作為湖南的領軍學校,師大附中也一直在學科競賽中的表現突出,尤其是最近幾年,師大附中入選國集的人數幾乎達到了全省總人數的一半,這無疑讓人們對師大附中的表現給予了高度關注。但這兩年師大附中的表現不佳,從而使得湖南省的整體表現出現明顯的下滑。
總而言之,湖南作為曾經的學科競賽霸主,需要重新審視自己的教育體制和教學方法,以提高學生的競賽水平和創新能力。而湖南各界的共同努力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這樣,才能夠讓湖南的學科競賽重新煥發出光彩。